張曉琳
摘要:情感教育近年在基礎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重視,要求小學教育階段在實施基礎科目教學過程中運用情感教育對學生的情感、心理以及個性等進行培養(yǎng)。小學數學教學主要是對學生的邏輯能力、運算能力等進行培養(yǎng),而通過情感教育能夠使學生的認知與情感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進行數學學習,從而有助于學生自身數學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感教育;課堂
傳統(tǒng)教學理念認為,情感教育是語文課堂或者思想政治課堂所關注的內容,與數學課堂沒關系,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情感教育并不僅僅只存在于文科教育中,小學數學教學同樣離不開情感的滲透??梢哉f,在數學課堂上開展好情感教育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逐步探索出了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供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參考。
1.情境創(chuàng)設中滲透情感
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往往對情感的產生起綜合的作用。根據這一規(guī)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直觀的形象、濃烈的氛圍、愉快的活動,觸“境”生情,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故事是兒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師的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情境。
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筆者運用三維動畫技術,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孫悟空拿著一把米尺問豬八戒:“你能用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長嗎?”豬八戒拿起米尺邊量邊數: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時,豬八戒犯難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時筆者暫時關機,利用常規(guī)教學手段,讓一位學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長度,同時讓其他同學一起動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長度,都會遇到豬八戒遇到的問題:不夠一米或不夠一尺的長度該怎樣表示?使學生認識到生活實際中確實存在著這些問題,并引起急于解決的心理,激發(fā)了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進行推測和猜想,讓學生通過實踐去拓展數的范圍。此時筆者通過設置問題,組織學生廣泛討論自己的見解。討論之后,筆者邊評價邊小結邊開機,畫面上出現了孫悟空指著豬八戒的腦袋說:“這就要用到分數?!边@樣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熱情。
2.教學內容中滲透情感
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也是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資源。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情感教育元素,把情感教育貫穿于知識教學中。
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當學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后,我出了這樣一道思考題:“李陽陽同學是個關心班集體的孩子。他發(fā)現班上許多板凳搖搖晃晃,他特別想把這些板凳修好,但又不知道如何做,你能幫他想想辦法嗎?”學生紛紛舉手回答:“利用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板凳上面幾個拐角處用木條或鐵條釘個三腳架,板凳就穩(wěn)了?!边@時,我并沒因學生已掌握了相關知識而停止教學,而是因勢利導:“那么,老師今天就給你們布置一項特別的課外作業(yè):幾個同學合作,利用今天所學知識做一件有益的事?!边@樣利用教學內容滲透情感教育,不但使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受到了一次關愛集體的情感教育。
3.數學活動中滲透情感
數學活動也是陶冶學生情操,鍛煉學習意志的最佳途徑。通過多彩的數學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我在教學“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時,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拼擺自己喜歡的生活圖案(組合圖形)這一數學活動,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同時也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啟發(fā)學生:通過這一活動的學習,你受到什么啟示,有哪些收獲?一個學生在全課小結時談到了自己本節(jié)課的收獲和感受:“‘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團結就是力量,就如同我們拼擺的房子一樣,只有一個三角形或一個長方形是拼擺不出來的,所以我們小組的同學要互相幫助、團結協(xié)作,才能取長補短,學到更多的知識?!?/p>
4.相互交流中滲透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一個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質就是:深深熱愛孩子。”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徑是教師用愛心和真誠感人,“情之感人往往超過理之化人”。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心理學調查表明,積極的師生關系促進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在學習中需要滿足交往、溝通、探索的欲望,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積極為學生提供交往、溝通和探索的機會。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討論和辯論時,讓學生據理力爭,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促使他們在相互交流中啟迪思路、發(fā)展思維。其次,在課堂上,教師要以富有情感、生動形象的語言,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感到教學內容生動有趣。教學語言要飽含對學生的引導,凝聚對學生的期望。
5.教學評價中滲透情感
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探究性問題或設想,教師都應認真對待,積極引導。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多種評價策略,并以自己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激勵學生,使學生保持探究熱情,激發(fā)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情感,促其積極自動地參與到探究數學知識的活動之中。如,教師對回答正確或接近正確的孩子,給予講得好”、“說得不錯”、“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這道題解答得真棒!”等贊揚的評價方式。對于講得不好的也不能一概否定,相反更應該給予鼓勵,耐心開導。如“你的想法是對的,能不能講得更完整些?”、“能不能換個想法,試一試呢?”
情感教育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豐富學生的自身情感體驗,促進學生認知的發(fā)展,從而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應該注重挖掘數學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滿足學生情感需求,促進學生身心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建華.淺談小學數學情感教育滲透的策略[J].情感讀本旬刊,2015(9):37-37.
[2]朱春明.如何在小學數學中進行情感教育[J].文理導航,2016(5X).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