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臨覽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1-0018-01
提及信息技術人們并不陌生,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在學校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已經展現(xiàn)出極大的優(yōu)勢。那么,一線的教師們是不是已經靈活地掌握了“這門技術”呢?通過觀察教學實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線的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并不陌生,但是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卻沒有達到“靈活”,實踐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沒有實現(xiàn)高效化。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才能整合信息技術呢?
一、立足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好信息技術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巨大。在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于認知和能力形成的初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并且反應靈活,這就需要教師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加強對教學的創(chuàng)新。例如,可以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利用有趣的視頻、圖畫,開展游戲活動進行教學,不僅可以使知識變得直觀,還可以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率。
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其應用目標還體現(xiàn)在一個關鍵方面,那就是擴充課堂容量,將課堂教學從傳統(tǒng)的“繼承”“接受”轉變?yōu)椤坝^察”“思考”“探究”,將課堂短短的四十分鐘配比得更加科學。使得學生從“聽課者”轉變?yōu)椤八枷胝摺薄疤骄空摺?,需要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時間,而這離不開信息技術對于課堂教學容量的擴展與重置?,F(xiàn)代教育技術能展示大容量的數學信息,承載的內容包羅萬象,有影視、文本、圖片資源等大量課程資源,我們可以將它們引用到課堂教學中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
三、融合多種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其實是多種多樣的,哪一種方法最好,哪一種教學方法最適宜,我們也難以評判。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想發(fā)揮效果,就不能“孤零零”地開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要想高效整合信息技術,就要融合多種教學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與情境教學相融合。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教學活動能順利開展的基礎,一堂成功的數學課需要合理地設置教學情境,通過課堂情境的設置,可以讓我們的課堂變得生動起來,讓孩子們有思考的欲望,發(fā)揮教學的最大作用。
四、關注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在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我們要關注與“思維拓展”相融合,讓學生的思維應用有跡可循,讓學生的思維實現(xiàn)延伸拓展。例如,關于數學行程中的相遇問題是較抽象的,學生們比較難理解,也難接受。我利用多媒體對這種相遇問題進行了模擬,利用多媒體制作了兩位小朋友在家里出發(fā),相向而走的情景,孩子們在課件中看到這么生動的畫面,就會很容易理解這類問題,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問題得到了解決,打開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信息技術應用于學校教育教學,不僅僅要擴充學生“學校里的學”,還要實現(xiàn)學生“可持續(xù)的學”,讓學生擁有搜集發(fā)展資源的能力,擁有探究學習、自我發(fā)展的能力。實踐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互聯(lián)網的功能非常強大,具有豐富多彩的素材,我們運用這些有用的素材,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知識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積極性,自主地進行探究。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從多種角度進行解題,可以拓寬孩子們的解題思路,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六、拓展課堂學習資源
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展現(xiàn)的最大優(yōu)勢還有一個,那就是實現(xiàn)了學習資源的豐富。對比傳統(tǒng)課堂對于教材資源的應用,信息技術課堂中呈現(xiàn)出來的學習資源要豐富的多、生動的多。所以,在課堂中,信息技術不僅僅是“白板”,也不僅僅是“錄音機”“投影儀”。它展示的是教師思想、生活資源、情感共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都是依賴于課本講課,由于一節(jié)課的時間非常有限,對于知識點的教學顯得有些敷衍,長此下去,又怎能讓學生獲取更加全面的知識?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還增加了知識容量,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傳統(tǒng)的教學相比,可以簡化教學程序,加快教學步驟,在相同的教學時間解決更多的問題,使學生觸類旁通,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