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每年3月和9月的紐約“亞洲藝術周”,吸引了全球亞洲藝術愛好者、收藏者和經營者的關注。對中國藝術品收藏界而言,還具有市場風向標的意義。
今年初春,紐約遭遇風雪侵襲,亞洲藝術周仍如期揭幕。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移民新政使許多中國人未能及時得到赴美簽證,中國的反腐深入也使外匯管制趨嚴,人們的熱情依舊。便捷的通訊工具也幫助人們克服了12個時區(qū)的時空阻隔,紐約亞洲藝術周上發(fā)生的一舉一動都實時傳播到中國國內,并不時在朋友圈引起圍觀、熱議。
北京時間3月14日零時——夏時制的紐約3月13日11時——剛過,一條中國彩瓷杯在朵爾(Doyle)200萬美元成交的消息就在朋友圈里刷屏了。
中國文物收藏圈知曉朵爾拍賣行是因其2003年秋以583.1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826.97萬元)拍出了元青花龍紋扁壺。這一價格與紐約佳士得2001年春以924.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653.09萬元)拍出的皿方壘(器身)、倫敦佳士得2005年夏以1568.8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28億元)拍出的元青花鬼谷出山圖大罐,長期居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榜的三甲之位。
朵爾2017年春亞洲藝術拍賣,包括中國、日本和韓國及東南亞藝術品,門類涵蓋青銅器、陶瓷、玉器、佛像唐卡、家具和繪畫。第160號標的是定為18世紀的中國彩瓷杯,高約3.81厘米,底款“大明成化年制”。
估價5萬至7萬美元的彩瓷杯賣到了200萬美元!雖說這種事在文物收藏界屢見不鮮,但在市場清淡的狀況下,還是帶給人們更多的驚喜和希望!畢竟,人們期待了行情太久了。
藝術品從業(yè)者、收藏愛好者議論紛紛。有說成化本朝,有說清代仿品,還有質疑價高。從照片觀察,斗彩花果紋杯與明成化相近,尤其口沿環(huán)線的畫法。
沒想到,火爆的劇情出現了反轉:有人爆出朵爾官網上沒有這件中國彩瓷杯的成交記錄。筆者在北京時間3月14日中午查詢朵爾官網,是次亞洲藝術拍賣銷售總額195.0579萬美元,遠超77.53萬至115.33萬美元的總估價;43.25萬美元成交的中國清代青玉花瓶為全場之冠,網傳200萬美元成交的彩瓷杯確實沒有成交記錄。
看來,有事情發(fā)生了?!
猜測是免不了的,吃瓜群眾也參與進來。猜測集中在買家中標后的現場反悔,來了個即時版的拍后不付款,進而為買家信譽及其背后的國家形象擔憂起來。
然而,劇情再次反轉。
北京時間3月15日的朵爾官網數據顯示,是次亞洲藝術拍賣銷售總額393.2329萬美元,中國彩瓷杯以200萬美元(含傭金)居全場之冠。按朵爾的25萬美元以下落槌傭金率25%、25萬美元至300萬美元落槌傭金率20%的交易規(guī)則倒推,落槌價應在165.625萬美元。當然,拍賣行會給大客戶以傭金上的折扣優(yōu)惠,甚至全免,而含傭金的200萬美元就可能是零傭金。
但愿這是起官網更新滯后的烏龍事件。
(責任編輯:阮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