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秋
【摘要】在一般的賦范空間,我們給出了向量集上有效解的定義,從幾何、代數(shù)角度描述了它的性質,并證明了有效解及弱有效解的關系.
【關鍵詞】多目標規(guī)劃;賦范空間;有效解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及編號:《亞純函數(shù)正規(guī)族及相關問題》(NEPUQN2014-23).
多目標最優(yōu)化是近20年迅速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作為最優(yōu)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在某種意義下的多個數(shù)值目標同時最優(yōu)化問題.多目標最優(yōu)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經濟學中A.Smith(1977)關于經濟平衡和F.Y.Edgeworth(1896,1906)在經濟福利理論著作中,不僅提出了多目標最優(yōu)化問題,并且還引進了pareto最優(yōu)化概念,這對多目標最優(yōu)化學科的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多目標規(guī)劃是在變量滿足約束的條件下,研究多個可數(shù)值化的目標函數(shù)同時最小化的問題,一般地,多目標規(guī)劃可以描述成如下形式:
(VP)minf(x)=(f1(x),f2(x),…,fp(x))T,x∈R,
S={x∈En|g(x)=g1(x),g2(x),…,gm(x)}T≤0,
h(x)=(h1(x),h2(x),…,hi(x))T=0,
其中x是決策變量,gi(x),hj(x)是約束變量.
多目標遇到的問題是如何衡量目標函數(shù)的好壞,我們知道對于單目標規(guī)劃來說,對任意的x1,x2∈R,總可以比較f(x1),f(x2)的大小,但對于多目標來說,就不那么簡單了,因為這時f(x1)=(f1(x1),f2(x1),…,fP(x1))T與f(x2)=(f1(x2),f2(x2),…,fP(x2))T,實際上都是P維向量,如何比較它們的大小是新問題,如何界定多目標最優(yōu)化解的概念成為一個首要問題,多目標規(guī)劃的概念通常與向量集的有效點的概念有比較密切的關系.
一、預備知識
在討論向量集的有效點之前,約定如下記號:對于任意兩個向量x=(x1,x2,…,xn)T,y=(y1,y2,…,yn)T∈Rn,令x=yxi=yi,i=1,2,…,n;x 定義1 給定一個向量集x∈Rn,對于點x0∈X,若x∈X,有x0≤x,則稱x0是X的絕對最小點(即絕對最小向量). 定義2 若不存在x∈X使得x 集合X的所有絕對最小點、有效點和弱有效點的集合分別記為Ea,Ep,Ewp. 為了從幾何角度描述有效點和弱有效點,我們約定:將X平移x0得到的集合記為X+x0;非負錐Rn+={x∈Rn|x≥0};正錐Rn++={x∈Rn|x>0}. 下面這個定理將從幾何的角度描述有效點及弱有效點. 定理1 設x0∈XRn,則 (1)x0是X的有效點,即x0∈EpX∩(x0-Rn+)={x0}. (2)x0是X的弱有效點,即x0∈EωpX∩(x0-Rn++)=. 若對任意給定的范數(shù)空間X,Y,AY,CY是Y上的凸錐,intC≠,定義在Y上的有效點和弱有效點有下面的性質:A∩(x0-C)={x0},A∩(x0-intC)=. 下面從代數(shù)的角度描述有效點和弱有效點的特征. 定理2 給定x0∈XRn,考慮下面條件: (1)對于某個η∈Rn++,函數(shù)ηTx=∑ηixi,x∈X在x0處取到最小值; (2)對于某個η∈Rn+,η>0,函數(shù)ηTx(x∈X)在x0處取到嚴格最小值; (3)對于某個η∈Rn+,η>0,函數(shù)ηTx(x∈X)在x0處取到最小值. 若條件(1)或(2)成立,則x0是X的有效點,若條件(3)成立,則x0是X的弱有效點. 定義3 設x0∈S,如果不存在x∈S,使f(x) 根據(jù)定義3我們知道多目標規(guī)劃的(弱)有效解與其目標可行域的(弱)有效點有緊密聯(lián)系,我們歸納成如下定理. 二、主要結果 定理3 對于多目標規(guī)劃問題(VP),令Z=f(S)表示目標函數(shù)在定義域S上的值域(目標可行域),Z的有效點集和弱有效點集記為Zp和Zwp,則有: (1)Sp=∪f*∈Zp{x∈S|f(x)=f*}; (2)Swp=∪f*∈Zwp{x∈S|f(x)=f*}. 至于集合Sa,Sp,Swp之間的關系,有如下定理. 定理4 對于多目標規(guī)劃問題(VP),必有 (1)SaSpSwpS; (2)當Sa≠時,Sa=Sp; (3)若可行域S為凸集,f是S上嚴格凸的向量函數(shù)(即fi=(i=1,2,…,p)都是S上的嚴格凸函數(shù)),則Sp=Swp. 證明 先證(1),當Sa=時,結論自然成立.當Sa=時,若存在x*∈Sa,但x*Sp,則根據(jù)有效解Sp的定義,可知存在x∈S,使得f(x) 再證SpSwp,此時,不妨設Sp≠,若存在x*∈Sp,但是x*Swp,則存在x∈S,使得f(x) (2)根據(jù)結論(1),只需要證明SpSa,假設x*Sp,但是x*S.由于Sa≠,所以存在x∈Sa,使得f(x)≤f(x*).注意到x*Sa,所以f(x)≠f(x*),于是得到f(x) (3)根據(jù)結論(1),我們只需證明SwpSp.假設x*Swp,但是x*Sp.根據(jù)有效解的定義,存在x∈Sa,使得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