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紅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得到了很高的關注。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其作用與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
在現代教育中,合作學習是一種具有發(fā)展性的教學方法,新課程改革提倡的學習方式之一就是合作學習,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讓同齡的學生對事物的觀察有同樣的視角,求知的探索上有共同的方式,培養(yǎng)小學生團結合作的集體精神在學習中十分重要。
一、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合作學習過于形式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語文教師常常會忽略合作學習的內容,過于注重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而造成合作學習逐漸向形式化的趨勢發(fā)展。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雖然看似熱鬧,但這只是一種表象,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效并沒有得到提高,而且有時候還不能讓全班同學都參與進合作學習中來。學習好和性格活潑開朗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踴躍發(fā)言和積極思考,但是那些成績不好和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學生則在旁邊沉默,并沒有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踴躍地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甚至有的學生還經常開小差,進而失去了語文學習的動力和興趣。這樣進行合作學習,自然不能讓學生們的語文學習能力得到提高,也達不到合作學習的本質目標和要求。
2.小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沒有積極性。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教師的幫助,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就很難順利進行。如果小組成員的關系緊張,并且不會傾聽,只顧自己的看法和思想的表達,不懂得向其他小組成員分享自己所掌握的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會為課堂教學中順利開展合作學習設置很多阻礙。并且很多學生并沒有課前預習的好習慣,不能獨立思考,所以在合作學習的時候,就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時候,速度十分快,但是有些同學卻不能保證接受新知識的時候完全理解這些新知識,讓學生有一種囫圇吞棗的感覺,沒有學習積極性,進而造成學生學習不均衡的情況出現。
3.語文教師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很多語文教師多比較注重合作學習活動之后的結果,忽略了合作學習過程中的指導和監(jiān)控,進而導致了合作學習流于表面,無法起到其應有的作用。語文教師沒有把握好語文知識學習的切入點,沒有將語文教學的特點作為教學出發(fā)點,更沒有將學生們的學習能力進行充分考慮,就不能正確把握合作學習的關鍵和時機,也不能正確安排合作學習的時間,大部分都只是教師的一廂情愿,最后會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參與到合作學習活動中去。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有序分組合作學習與個人學習是相對的。
學生要進行合作學習,就要以團隊的形式來完成任務,這就涉及到了分組,分組是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小組的劃分是否合理有序對合作學習的效率有著直接的影響。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根據課程的要求和學生的能力、年齡和性格等相結合,將學生劃分成各個小組來設計教學過程。一般情況下可以設計這樣幾種分組:自由組合小組、小組內學生水平不同但小組間水平相當、小組內學生水平差異不大但是小組間的水平有高有低和固定幾人成為一個小組等,每個小組一般分為4~6人。
2.學習過程語文學習屬于母語學習。
語言貫穿于學生生命的始終,語文教學的課堂縱貫古今,有著上下幾千年的歷史,所以,小學語文教學離不開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
(1)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首先將合作學習的主題確定好,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在預習時沒有讀懂或者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并納入合作學習的范疇。教師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初步的解決,篩選出一些比較具有特色的學習內容,引發(fā)學生合作學習的學習欲望。
(2)教師要與學生進行交流,并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悟了教材的內容,在交流的過程中,語言運用的水平和口語交際的水平也能夠得到鍛煉。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踴躍發(fā)表看法,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地理解教學內容,并掌握相關的知識。同時,教師要對交流的進度進行掌握,保證每個學生都在活躍的狀態(tài)下,又要對學生交流的內容進行監(jiān)督,防止出現隨意討論課外的主題,浪費時間的現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培養(yǎng)學生寬闊的視野。
(3)指導與輔導學生。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做好指導與輔導工作。首先,教師要給學生留下充足的小組學習時間。學生面對著的是新事物,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來接受和理解。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小組合作學習比較容易產生意見分歧,而這些分歧則有可能影響到學習的進程,教師要及時加以指導,教會學生傾聽他人的觀點看法,從而學習他人的長處,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5]最后,教師在適當的時候要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中。當學生遇到知識性的問題并且通過討論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時,教師應及時對學生加以點撥,如果是一些比較有深度的問題,可采用詰問法來引導學生層層分析。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合作學習,能夠很好地保證教學效率也更好地解決了以往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很好地成為了學習過程中的主人,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也就能夠得到很好地培養(yǎng),從而有效保證了教學質量,達到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敏聰.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研究[J].文教資料,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