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曉峰
早期人類的視覺藝術以及傳統(tǒng)的東方視覺藝術往往并不追求所謂的視覺真實,而是故意創(chuàng)造出一個世界,在這個藝術的天地中,既有與原來世界的客觀聯(lián)系,也有藝術家的主觀經(jīng)營,其目的正是在于通過區(qū)別于客觀真實而更易獲得具有精神意味的形式與內(nèi)容。古埃及美術、波斯美術、歐洲中世紀美術也具有這樣的主觀追求。今天看來,藝術探索與客觀再現(xiàn)并非一個層面的內(nèi)容,也許正因為此,在藝術的世界里,是充滿個性的而豐富多彩的,象征,暗示,隱喻,表現(xiàn),抽象,這些精神情感的抒發(fā)無處不在,這是藝術的應有之義,當代藝術的許多方面正是主要圍繞著這些進行不斷探索前行。
田野的工筆人物畫作品《云水謠·花開之地》獲得了《中國精神——2016·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畫)》金獎,這是一幅具有精神屬性的畫作,拉開了與一般真實再現(xiàn)的距離。就視覺描述而言,畫家在豎幅畫面之中描繪了一位在夏日湖畔沉思的少女的側影,她形象清秀,皮膚白皙,身著一襲絳色無袖長裙,秀發(fā)高高挽起,略略低頭,雙手交叉合抱于胸前,左手食指向上伸出,直指鼻尖。這樣一個具有獨特內(nèi)涵的姿態(tài),顯示了女子的花樣年華以及善于思考的別樣心志。在她的頭部上端與身旁,幾縷幽云靜靜地飄來。頗具趣味的是,作者還在女子的身旁刻畫了三只蜻蜓,它們?nèi)渴且粯拥脑煨?,一樣的平面化、?guī)則化處理,它們低飛而來,暗示著一場夏雨即將到來,將為湖面帶來更加勃勃的生機。
此幅畫作引人注意的還有占據(jù)畫面大約三分之二幅面的網(wǎng)狀水紋,這是借鑒中國傳統(tǒng)青花瓷器中的水紋而來,是山形水紋四方連續(xù)的四面伸展,格調(diào)冷靜而肅穆,給人以湖面淼淼、悠遠平闊之感。另有兩塊水面被設計在女子的小腿位置以及畫面的右下角。水面上還點綴著若干中心具有圓點的圓形漂浮物,是水花?是漣漪?是反光?是植物?這種符號化的元素雖簡單,但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
在環(huán)境的刻畫上,畫家主要描繪了兩種花卉,均進行了裝飾化、平面化的藝術加工:一種在其腳下,花頭較大,花瓣圍繞圓形的兩重黑色花心呈放射狀,黑色的莖稈直立,葉子較大,造型是非規(guī)則的;另一種在女子的前面及身后,花頭與花瓣與前述很像,但是在直徑上是前述的一半。它們的莖稈筆直,青色的葉子在莖稈兩側呈對稱的規(guī)范化排列,這是一種典型的圖案化處理。另外,畫家還以三三兩兩的小的碎花的組合穿插于花叢之間,這種別具意匠如今所謂的“小清新”特色。畫名中所謂的“花開之地”正是源自這些。
整體看來,這幅作品線條勾勒平實,色彩配置沉著,細節(jié)刻畫樸實,特別是平面構成式的畫面使得藝境產(chǎn)生了錯落交織的豐富之美。當代著名學者葉朗先生曾說:“美在意象。”具體以田野《云水謠·花開之地》為例,它在手法上雖然是平面錯置,但是依然生成了一種超越情緒限制的意象。田野曾認為:“工筆畫不像寫意畫可以盡情揮灑筆墨,恣意酣暢。三礬九染、勾線填色的繪制過程往往是對情緒的一種限制。這種工筆畫的工作方式?jīng)Q定了作者必須將心緒撫平,通過一筆筆慢慢的描繪與制作,將細膩的情感融入進去,過程也必須是緩慢而寧靜的,半點的浮躁都將影響畫面的氣息?!碑嫾以诳坍嬋宋锛捌洵h(huán)境的過程中,追求了平面化、圖案化的方式,這種藝術特征勾線平涂,剔除了光影與色彩變化,不尋求空間的常規(guī)透視與伸展,講求裝飾性的構成與造型重組,并在微妙的平涂色彩之中追求詩意的變化,呈現(xiàn)出一種在真實與非真實之間、平淡寧靜的視覺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當我們細細地品讀這幅畫作,深深地闡釋作者的精神主旨,還將發(fā)現(xiàn),在畫中女子的眉宇之際與手勢之中,在云水的交織之間,在花卉的錯落之下,有一絲淡淡的、莫名的感傷緩緩流露出來,這是都市中人在城市與鄉(xiāng)村的變換之中常能感知到的一種具有共性化的人類情感。
1984年生于山東兗州,現(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中國重彩畫研究會秘書;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
2006年畢業(yè)于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國畫系。
2006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重彩工作室學習。
2009年任中央美術學院蔣采萍重彩畫高研班助教。
2015年任中央美術學院蔣采萍重彩畫高研班助教。
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性美術展覽并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