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實
摘 要:在翻譯中發(fā)現(xiàn),韓中翻譯和中韓翻譯和用法上基本相同。在翻譯實踐中必須充分考慮源語言與目的語中的文化差異,最好在翻譯傳遞中獲得最大的等值,為實現(xiàn)兩國順利交流奠定語言基礎。
關鍵詞:韓中;中韓;翻譯
翻譯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中韓兩國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為此,中韓與韓中翻譯所負載的文化信息也不盡相同,即中韓和韓中翻譯除了結(jié)構(gòu)上的差異,還存在文化差異。美國語言學家Edward Spair說:“語言背后存在著其他東西,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由于韓半島是中國的近鄰,在韓國語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日常用語是以漢字的某些詞源發(fā)展而來的,而且韓語和漢語間的翻譯有很多文化相似又有相異的地方,兩國擁有非常悠久的文化交流歷史。只有了解了中韓之間的文化差異與相同點才能更好的將中文翻譯成韓文或是將韓文翻譯成中文。
一、韓中重結(jié)構(gòu),中韓重語義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曾經(jīng)說過:“就句子的結(jié)構(gòu)而論,西洋語言是法治的,中國語言是人治的?!鼻蟆菚r,數(shù)碼時代就已經(jīng)到來了。為此,需要注意韓文漢字詞和漢語詞異同:很多漢語漢字詞“形”同,并且“義”也幾乎相同,即所謂“同形同義”詞。每個詞匯都是詞義和發(fā)音上借助漢字詞,翻譯者可以順利理解并掌握的;有些韓國語漢字詞和漢語詞詞義相同但漢字書寫順序相反,韓中翻譯中有大量的漢語里沒有的漢字詞,韓國語在漢語的詞的基礎上產(chǎn)生了很多新詞。韓國語中的漢字詞與詞是按照漢字詞在漢語中理解的意思翻譯,就會造成不同的翻譯失誤。例如韓國語中的“翌早”可以被具、武器、生活用具及各種藝術(shù)品等被稱之為文物”。初級翻譯階段,在表達漢語時容易把韓國語的一些漢字詞套在漢語上,有時可能套對了有時就套錯了。
二、翻譯單位的不同
在中韓翻譯的過程中,‘翻譯單位雖然是中韓翻譯的基礎問題,但翻譯不一樣,中韓翻譯的主要對象是文脈關系上的意義、文化因素、語言和文化之間的特殊文本類型性習慣等。而韓中翻譯只要考慮上下文聯(lián)系就可以,在翻譯者的觀點上是互補關系。
三、韓中多短句,中韓多常句
多長句,中韓翻譯只要結(jié)構(gòu)上沒有出現(xiàn)錯誤,許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個長句中表達;韓中翻譯不同的意思往往通過不同的短句表達出來。分別由不同的句子表達,整個句子被化整為零。
四、中韓翻譯與韓中翻譯的文本比不同
一般來說,將中文翻譯成韓語過程中句子的個數(shù)會變多。即在漢語翻譯成韓語時經(jīng)常變成兩個以上的句子。中韓翻譯在說明句子結(jié)構(gòu)的特征時對于同一內(nèi)容要把全部句子放在一個句號里。韓語謂語后位不能添加別的成分,主語和動詞之間存在太多詞匯的話會妨礙可讀性,因此因此翻譯成漢語的時候,壓按照韓語的習慣配合,調(diào)整句子長短。
中韓翻譯中,一是要考慮標點符號,二是考慮句群和段落的共同點,句群和段落都是為句子做基本單位的結(jié)合。
五、韓中多從句,中韓多分句
韓語句子不僅可以在簡單句中使用很長的修飾語使句子變長,同時整個句子盡管表面上看錯綜復雜卻是一個整體。因此,韓中翻譯結(jié)構(gòu)相對松散,韓語句子中的從句翻成漢語時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而韓中翻譯給我們的感覺是譯文中沒有從句,有的只是一些不同的分句。
六、方法的不同
1.韓中翻譯方法
(1)音譯:音譯是把一種語言文字的發(fā)音所運載的信息,用另一種語言文字的與原文發(fā)音相近或相似的語言來表達的翻譯方法。把人名、地名、國名連在一起使用,不可拆分,否則沒有意義。
(2)直譯:直譯指在翻譯過程保持原文內(nèi)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交流”“太平洋戰(zhàn)爭等”。韓中翻譯有許多的這樣的漢字詞都可以采用直譯的方法進行翻譯。
(3)意譯:意譯是使譯文符合漢語規(guī)范。由于韓文與漢文兩種語言有著不同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因此翻譯時不能逐字翻譯。凡是語言都言外之意的只有在正確理解原文基礎上用規(guī)范漢語加以表達就可以,這才真正做到“意譯”。
2.中韓翻譯方法
(1)增譯法與省譯法。韓文和漢文由于語言習慣不同而不能準確地表達原文的含義,在中韓翻譯的過程中需要對譯文做一些必要的增添或刪減,以便于使譯文更加通順流暢,表情達意。
(2)移位轉(zhuǎn)換。韓文和漢文的表達習慣不同,所以在中韓翻譯過程中要根據(jù)廣大讀者的需求和表達習慣把原文的語序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這就要求翻譯者對原文的主、謂、賓、定、狀、補等句子進行必要的位置轉(zhuǎn)換。
七、中韓翻譯和韓中翻譯設定
首先理解將漢語文本的句子翻譯成韓語,要證明漢語文本上已經(jīng)畫有句號的句子翻譯成韓語的時候,需要將意義完整翻譯的現(xiàn)象。句子群是幾個句子連接成更大的句子,不過句子之間存在一個意義上的關系。中韓文本里的各個概念和那關系上的結(jié)構(gòu)互相收容結(jié)合的方式是文本的本質(zhì)。在韓中翻譯過程中,在目的語言漢語里不能找出跟出發(fā)語言韓語的最小分節(jié)相應的意義單位。翻譯單位設定過程上,出發(fā)語言要只有取得多少的出發(fā)語言韓語的意義單位才能得到最小意義分節(jié)等價。
八、二者對歸化和異化的界定方法不同
在韓中翻譯中,采用異化法能使不懂外語的人們通過閱讀譯文來進行更好的理解。
例1:???? ???? ??? ???? ??? ??.
歸化: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異化:兩人是伴,三人是患。兩個譯文形象生動,但“和尚”一詞有過度歸化之嫌,而且異化也通順流暢。同時還保留了原文的文化韻味,也容易為讀者所理解。
例2:?? ??? ????? ?? ??? ??? ???? ??? ??? ??? ?? ???.
歸化:寧為雞首,勿為鳳尾;異化:我寧愿在條件差的邊遠小鎮(zhèn)當校長也不愿在條件優(yōu)越的城市當教員。歸化譯法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又使讀者一目了然,但確不符合“損失最低原理”。而異化譯法實現(xiàn)了翻譯傳播文化的光輝使命。
在中韓翻譯中需要采用異化法,中韓的異化翻譯中注重句子的主次。文學翻譯中異化譯法應作為主導譯法,歸化譯法不能采用異化譯法時作為輔助手段使用,這樣才兼具可理解性和可欣賞性。
參考文獻:
[1]張敏,樸光海,金宣希.韓中翻譯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沈儀琳.中韓翻譯技巧[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3]白林,崔健.漢朝語對比和常見偏誤分析[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4]張璐,魏瑩.韓中與中韓翻譯比較詞典[M].歷絡出版社,2010.
[5]中韓詞典[H].高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