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湲+楊軍
【摘要】目的 分析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手術室因素及護理體會。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心內科收治的患者103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52例與對照組51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配合措施,觀察組則對患者進行預防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切口愈合情況及感染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切口甲級愈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切口丙級愈合率及感染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手術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因素包括手術中未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滅菌不徹底、術中止血不徹底、手術室空氣消毒不徹底等,針對上述因素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可顯著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切口愈合質量。
【關鍵詞】手術室;切口感染;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7..02
手術室向來是院內感染的高風險部門,如手術過程中操作不當會大大提高術后切口感染的發(fā)生率,影響切口愈合,從而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全身性感染,從而影響到患者的生命質量,因此分析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手術室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性護理措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以我院心內科收治的手術患者103例為研究對象,報道切口感染的手術室因素及護理體會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心內科收治的患者103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心內科手術治療,其中男61例,女42例,年齡48~73歲,平均年齡60.5歲;包括人工心臟起博器置入術18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84例;所有患者均與手術適應征相符,排除合并精神疾病者;排除合并其它嚴重肝腎功能疾病者。按照隨機、對照、雙盲的原則分為觀察組52例及對照組51例,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功能性為主的護理措施,執(zhí)行醫(yī)囑、抗菌護理等,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針對切口感染采用預防性護理,具體如下:(1)手術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各項無菌操作標準,清洗切口時不得使用無抗菌能力的水,要對手術器械進行嚴格消毒、滅菌;不易高壓的物品則采用低溫等離子消毒;手術敷料以吸附性強、透氣性好的抗菌、抗炎敷料為首選;如醫(yī)護人員皮膚有輕度破損則要戴雙層手套,手術過程中預防性應用抗菌素。(2)保持適宜的手術環(huán)境:手術室內要保持適宜的溫濕度,溫度過低患者易感不適,溫度過高則術者易出汗,汗液進入術野造成污染;手術過程中手術室內要盡量避免閑雜人等入內,減少人員流動導致的空氣污染;術后引流以封閉式多功能引流管為首選。(3)針對性護理:本組研究對象為心內科患者,主要為人工心臟起博器置入術及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要進行針對性護理以避免感染。一方面要做好囊袋感染的預防,術前要進行充分消毒,術中減少囊袋的暴露時間,徹底止血;減少皮下及肌肉組織與起博器電極的反復摩擦,嚴密觀察切口及脈沖發(fā)生器四周是否有感染先兆。另一方面要做好心外并發(fā)癥的預防,術前要徹底清潔皮膚,術中嚴格無菌消毒,術后合理應用抗生素等。
1.3 評價標準
檢視患者切口,針對疑似感染者對切口分泌物進行細菌學檢查確診。根據《醫(yī)院感染的診斷標準》中相關標準對患者的切口愈合程度進行分級評價:患者術后切口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判定為甲級愈合;術后切口存在積液、血腫、皮膚壞死等不良現象,但未出現化膿評價為乙級愈合;切口發(fā)生化膿,需敞開切口或進行引流評價為丙級愈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切口甲級愈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切口丙級愈合率及感染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手術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因素包括手術中未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滅菌不徹底、術中止血不徹底、手術室空氣消毒不徹底等等,手術過和中動作粗暴,導致患者組織損傷過多;洗手不認真、不徹底,消毒液濃度不準等。因此護理過程中要注意檢查敷料是否在合理的使用期限內、是否進行徹底消毒,達不到無菌操作標準者一率不得使用;及時檢查術者及護理者手套是否破損,破損后要及時更換;手術過程中要徹底止血,最大程度上避免切口出現血腫、死腔等易感染現象;手術切口盡量避免分離組織損傷過多,以減少感染發(fā)生率。此外,還要保持引流通暢,采取良好的傷口保護措施,避免敷料脫落;手術室空氣進行徹底消毒。針對上述因素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是降低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重要途徑。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進行預防性護理,其切口愈合質量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且感染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分析手術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因素的基礎上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可顯著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切口愈合質量。
參考文獻
[1] 鄒惠紅.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藥,2013,8(1):72-73.
[2] 龔喜雪.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手術室護理干預[J].現代護理,2016,8(3):91.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