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錦亮
新課程倡導教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同樣學生也需要進行學習反思.學習數(shù)學進行反思必不可少,通過反思可提高數(shù)學意識,優(yōu)化思維品質;通過反思可以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促進知識的同化,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反思,可以拓寬思路、優(yōu)化解題過程;通過反思可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并探究新知的發(fā)現(xiàn).因此,教師在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同時,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習慣.
一、在課前引導學生進行反思
教師可在上課前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前一節(jié)課或前一階段所學內容的反思與回憶,但要注意反思與回憶的內容應有助于學生在從事新的學習活動.如,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是類似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而得到,同時定理的證明是應用“作相似、證全等”“作全等、證相似”的方法進行證明的.因此,教師在教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和3時,可重點引導學生對這些內容的反思和回憶,這樣不但有利于知識間的相互遷移,促進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而且有利于學生良好知識結構的形成.教師也可以在上課前有意識地提問學生在做家庭作業(yè)時,遇到了什么問題,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和感受,是如何解決的;運用了哪些學習資源,是教師課堂上教的,還是參閱課外的圖書,是同學間的交流,還是父母的指導;等等.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課前反思.
二、在概念、公式和定理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反思
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和定理是一些語言和符號,但它們都代表了確定的意義,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知識點,也是思維的細胞.學生要獲得這些概念、公式和定理的意義,靠死記硬背是很難牢固掌握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引導學生經歷概念、公式、定理的產生和形成過程,教師還可采用變式、對比、改正錯誤及創(chuàng)設干擾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使其深刻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揭示其本質.如,在學生學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可出示命題:求證有兩邊和其中一邊上的高對應相等的兩個銳角三角形全等.在學生完成證明后,可提出以下問題進行反思:①有兩邊和其中一邊上的中線對應相等的兩個銳角三角形全等嗎?②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角平分線對應相等的兩個銳角三角形全等嗎?③若將上述3個命題中的“銳角三角形”中的銳角兩字去掉,這3個命題是否還是真命題?通過上述一系列的反思活動,不僅復習和鞏固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識以及文字命題的證明步驟,更重要的是通過類比、聯(lián)想教給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
三、在解題后引導學生進行反思
解題就是“解決問題”.在尋找問題的求解過程中,一般包括對問題的情境的認識、思想方法的探求、解題行動的實施和解題后反思等環(huán)節(jié).教師都有這樣的同感:這道題或這類型的題目我都講過了,可學生到了考試時卻又不會解了.我想這是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反思時間,沒有教給學生對解題策略的反思方法.要知道教給學生解答一道題并不難,但是要真正讓學生解決好一個問題,掌握好一種好的思維方法、一種有效的思維策略就很不容易.因此,在解題后,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反思下列問題:①命題中的知識點有哪些?自己是否掌握了與問題有關系的知識結構?②所研究問題是否和我以前怕解決的問題有聯(lián)系?是如何化歸的?解決此類問題的基本方法是什么?③解題思路中關鍵的是哪幾步?我是否把握住了?④解題中有沒有隱蔽的錯誤?“老毛病”有沒有重犯?⑤解題結果是否正確、完整?有無增、漏等情況?⑥還有沒有別的解法?在多種解法中,哪一種解法較好?為什么?⑦命題能否進行變式、引申和推廣?命題的逆命題是否正確?⑧解題中運用了哪些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⑨對于屢次受阻的問題,“受挫”的原因何在?“頓悟”又是怎樣產生的?
四、在單元復習小結中引導學生進行反思
在完成一個單元(或階段)的學習后,引導學生列出該階段的知識網(wǎng)絡圖,反思這一單元的學習感受、學習方法與收獲,成功的經驗有哪些;哪些地方做得比較好,哪些地方做得還不夠;反思自己對本單元所涉及知識的認識是否達到了所要求的程度;對知識的各種表達形式掌握的程度如何;通過新知識的學習,對原有的知識是否有了新的認識;原有的認識有什么欠缺,這種欠缺是如何造成的,以后該如何改進,與自己的預期目標相差多少.通過單元反思能挖掘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形成目標—反思—檢查—計劃—補救—再反思的學習習慣.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體系,提高學習效率.
五、在合作學習中,促進學生進行反思
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活動中相互討論、相互提問、相互幫助、共同學習的形式.在合作學習中,通過學生間的相互觀察和模仿,可以更貼近地觀察他人巧妙地應用知識進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由于學生之間更密切的接觸交流,能更清楚自己與其他同學在掌握知識上的差距,從而促進學生反思自己學習的行為習慣,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大膽創(chuàng)設寬松的民主氛圍,使學生敢于思考和樂于討論,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種有目標、有策略的主動行為.
六、加強學生自我評價的反思
學生自我評價的高低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牽涉到學生對自我的客觀的評價,牽涉到學生能否擁有良好的自尊和心態(tài)進行學習.如果學生經常在學業(yè)上獲得成功,且經常得到他人的良好評價,其自我定位就會比較高,就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進行學習,但如果學生不對自己這種評價的合理性進行反思,就很容易導致驕傲自滿的情緒,反而會影響其學習.相反,如果一名學生經常遭受學業(yè)上的失敗,很難得到教師的良好評價,就可能導致自卑的心理,失去學習的信心.
因此,在引導學生對自我評價的反思則顯得至關重要.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的問題應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只要他們“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多給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當學生有著獨特的見解,或解決了疑難問題,或取得好成績時,應及時進行表揚、鼓勵和稱贊.在他們遭受失敗時,應激發(fā)他們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