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緒
近日,在脫貧工作國家省際交叉考核中,中部某縣為應付檢查,避免“露餡兒” ,一名年輕干部“潛伏”到貧困戶家里“裝兒子”,想替貧困戶回答問題、蒙混過關,最終露了餡兒。(5月23日《檢察日報》)
人生如戲,全憑演技。這個年輕的干部想來是演技太稚嫩了。都說婆媳關系是天下第一復雜關系,而干群關系也不遑多讓。這樣復雜的關系,也許只有老戲骨才能輕松駕馭吧。有時候,官員是父母官,墻上都寫“愛民如子”。有時候,官員是公仆,言必稱“群眾是上帝”。有時候,官員是兒女, 躬行“事民如敬父”。
多維官民關系的各種正解和演繹,構建了中國社會復雜的官場生態(tài)和民間情緒。在現(xiàn)代中國,親緣關系也好,主仆關系也罷,都缺乏正確的界限??此泼利?,實際上彼此綁架、控制。仿親緣、仿主仆的官民關系,自然錯位常常、奇葩頻頻。任何一段關系的正常維護,都必須以界限明確、互相尊重為前提。而仿親緣關系、仿主仆關系里,摩擦多源自越位。
所以,有群眾笑談,愛民如子嘛,所以上個訪被父母官打了也就打了。事民如父嘛,所以群眾的扶貧款被官員截留了,兒子花老子的錢,天經(jīng)地義啊。說到主仆,就更是笑話了。多少人拼死拼活買郊區(qū)別墅,天天忙在外邊,發(fā)現(xiàn)最享受的是鐘點工啊。而看護毒殺獨居老人、保姆凌辱孩童的新聞更是從不匱乏。所以,無論多么美好的關系定義,都敵不過現(xiàn)實的歪解、利益的重構。
群眾不缺兒女、也不缺爹娘,鐘點工也很好找到。群眾對于干部,沒有關系親密的奢望、也沒有折節(jié)下交的希冀,能夠守好邊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即可。對于中部某縣的干部而言,脫貧就是本職工作。你把時間、精力用在踏踏實實的工作上,有何必要臨時認群眾當媽。
那一聲媽出口前,中部某縣干部肯定沒想到焦裕祿。焦裕祿一進到貧困老人的家里喊一聲娘,讓老百姓心里熱乎了這么多年。焦裕祿這聲娘的背后,有為人民謀生計、謀福利的責任與大愛。而年輕的干部一句媽,叫得老太太變了臉,氣的小姑娘撇開了頭。這聲媽的實質,是數(shù)字造假、欺上瞞下,一干人等的官帽和升遷。
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一群基層官員是能屈能伸,堪稱演技一流?!芭私鹕彙闭曳ü偕煸r,法官是一臉小吏的威嚴。法官勸“潘金蓮”放棄上訪時,一口一個大表姐,親熱到隨意去鍋里盛碗湯。他們能帶著自家母親做的熟食去跟“潘金蓮”談心,也能派出自家親友去跟“潘金蓮”上床,色誘其放棄上訪。在這部電影中,官民的關系背后是這樣的邏輯:我們是親戚,我對你這么好,所以你要維護我的利益,放棄自己的主張。這樣的關系實質,是親情綁架和利益交換。在《人民的名義》里,祁同偉為了一個位置,到老干部家里挖菜地、在領導家的墳前痛哭失聲。喊群眾一個媽,幫領導哭個墳,在現(xiàn)代官場現(xiàn)形記中,實在是些小伎倆。所謂禮下于人、必有求焉。求與應之間,必有利益交換和輸送。吃瓜群眾看多了此類熱鬧,越來越明白:種種角色越位的背后,不過是現(xiàn)代官場的位置至上、利益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