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對大學生校園貸背后成因進行詳細分析,從而找出解決大學生校園貸危機的策略與途徑,并提出一些實質性建議,減少大學生因為校園貸而受傷害事件。
【關鍵詞】大學生;校園貸;成因;策略
一、校園貸現(xiàn)狀
校園貸款是針對大學生群體,提供分期購物和現(xiàn)金消費等服務的金融服務平臺。近幾年在大學校園里,各種校園貸的廣告無處不見,亂象叢生。類似略帶煽情又充滿鼓動性的校園借貸小廣告,遍布一些大學校園、微信朋友圈和QQ群。借貸公司聲稱手續(xù)簡單,只需學生證,無需任何抵押就能放款,少則幾百元,多則上萬元。如此簡單的貸款程序讓不少大學生選擇隱瞞父母、借貸消費。有時候學生買個手機,消費五六千元,不和家長商量就直接找借貸平臺。
隨著校園借貸的蔓延,借貸廣告頻出新招,從起初的“無擔保、無抵押”變?yōu)橛|目驚心的“拍個裸照,立等可取”。這種借貸關系往往伴隨著較高的利息,甚至是高利貸。校園借貸的利率普遍較高,周息從5%到30%不等。由于借款人缺乏足夠的還款能力而導致的惡性事件時有發(fā)生。
在沒有獨立經(jīng)濟來源的情況下,一些大學生在攀比心、虛榮心的驅使下追求過度消費。面對天花亂墜的貸款推銷,許多學生消費觀念不成熟,并缺乏金融知識和自我保護常識,結局往往是以貸還貸、巨債纏身,使自己和家庭深陷噩夢。一位曾就職于某網(wǎng)絡借貸平臺的內部人士透露,在國外,放貸人必須持有執(zhí)照,而國內放貸人的門檻較低,只要能拿到營業(yè)執(zhí)照,就可以開一家網(wǎng)絡借貸公司。一些平臺甚至打著電子商務公司的幌子,實際上是以分期的名義放貸。此外,由于網(wǎng)絡借貸的審核流程和貸款手續(xù)都在線上辦理,不需要本人當面簽訂協(xié)議,這也導致平臺存在巨大漏洞。目前校園貸行業(yè)正處在野蠻生長期,由于政府對校園貸款缺乏管理制度,監(jiān)管力度不夠,校園貸款存在著無經(jīng)營許可、利息過高、涉嫌詐騙、泄露個人信息等各種亂象,學生深受其害。
二、校園貸成因分析
近年,校園貸款導致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發(fā)。如校園河南鄭州某學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因為無力償還幾十萬的網(wǎng)絡貸款跳樓自殺,這是校園網(wǎng)絡貸款的一個極端案例。悲劇背后,瘋狂生長的校園“網(wǎng)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校園貸亂象叢生,這與大學生不理性的消費方式相關,也與校園借貸平臺唯利是圖,誘導和縱容學生過度借款密不可分。校園貸產(chǎn)生和出現(xiàn)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自身因素影響
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在發(fā)生改變,當前大學生除了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外,還有電子產(chǎn)品、衣服鞋帽、飲食等其他消費需求,而且其中一些人收入來源多樣,消費觀念和理財意識超前,對消費貸款需求強烈,在這種情況下,校園借貸“乘虛而入”,設下高利貸、利滾利、“裸條”放款等陷阱,誘騙大學生入局。
(二)學校因素影響
校園貸利用學校監(jiān)管漏洞,在校園內過度推廣,通過在食堂、宿舍等學生密集的地方發(fā)傳單、塞廣告等方式,擴大推廣校園貸。另外學校也缺少對學生們有關金融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方面的專門培訓,很多初入校門的學生極容易受騙上當。
(三)社會因素影響
大多數(shù)貸款平臺只要求學生填寫身份證、學生證、家長及老師的電話,少數(shù)平臺要求學生上傳手持證件的照片,作為身份驗證。學生開通相關賬戶后,線上平臺能在幾分鐘內劃款到賬,開展線下審核的最多3天也能完成簽約流程。高利貸、利滾利等校園借貸亂象的背后,折射出監(jiān)管的缺位。目前針對校園借貸方面政府沒有一套嚴格的法律標準,相關法律法規(guī)尚不健全,導致監(jiān)管處于盲區(qū)。
三、解決校園貸危機的策略與途徑
這一樁樁大學生被騙案例,時刻不在警醒著我們,也為我們深入關注校園貸問題敲響了警鐘。面對校園貸種種陷阱的暴露,校園貸款亂象的凈化又迫在眉睫
(一)學生應建立文明、理性、科學的消費觀,拒絕過度消費、超前消費
我們應知道有需求才有市場,“校園貸”針對學生的過度消費而生,又利用其涉世未深的人生經(jīng)驗,設置高息和高額罰息,使部分大學生落入了透支陷阱。為此,大學生應提倡“以儉為德”的古訓,端正消費心理,理性消費,合理消費,鏟除“校園貸”存在的土壤。
(二)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在平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增加金融素養(yǎng)的相關課程,提高學生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防范意識
學??梢酝ㄟ^媒體,利用微信、微博等載體,全力開展宣傳活動,在新生入學之初就開展“校園貸”違法犯罪防范知識宣講,提醒在校大學生警惕陷阱。大學生需要從大學時代開啟征信、積累信用,樹立信用意識,培養(yǎng)契約精神,參與誠信社會創(chuàng)建?!钡揽谫J首席執(zhí)行官羅川認為,校方應擔起責任,對學生加強教育,并與金融機構主體和征信機構加強互動,將學生嚴重違約行為記入個人檔案?!暗米寣W生們腦子里有這根弦兒,虛假借款、不當消費、編造借貸用途理由等違約失信的‘污點,對個人未來發(fā)展有不利影響?!贝髮W生應提倡“以儉為德”的古訓,端正消費心理,理性消費,合理消費。
(三)家長平時注重對孩子的理財教育,提倡“以儉為德”,幫助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大學生之所以借校園貸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過度消費,他們從小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習慣,這就要求家長從孩子小時候就要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消費習慣;其次家長要經(jīng)常與孩子溝通,關注孩子的日常,這樣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才會主動跟父母溝通,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
(四)金融監(jiān)管部門加大對國內的校園貸平臺進行監(jiān)管和抽查,使這一貸款模式能健康發(fā)展
嚴加管理,是為了呵護成長。對大學生如此,對校園金融市場亦如是?!倍辔粚<冶硎?,通過金融創(chuàng)新滿足校園貸款需求,大方向沒有錯。讓校園貸實現(xiàn)供需雙贏,監(jiān)管部門、市場機構主體、學校、家庭和學生個人,都要負起責任。首先,規(guī)范校園貸的宣傳、營銷,禁止誘導式業(yè)務推廣,加強貸款人信息保護。中央財經(jīng)大學法學院教授黃震認為,對于網(wǎng)貸平臺虛假宣傳、違規(guī)銷售及計息,以及倒賣、非法使用學生信息的行為,監(jiān)管部門要暢通舉報、申訴渠道,及時查處并依法制裁。其次,校園貸平臺自身應規(guī)范業(yè)務流程,加強風控,杜絕僅憑身份證、學生證和所謂的授權書就發(fā)放貸款的情況。各機構不應為了市場份額一味放低貸款門檻,要切實分析大學生的消費需求和還款能力,做到資金風險可控。
大學是個小社會,是來讓學生們學習深造的地方,建立一個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大學生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無論是面對“校園貸”還是未知的社會風險,都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性對待。
參考文獻:
[1]汪瑩.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及對策建議[J].商場現(xiàn)代化,2015(9)
[2]王久才.大學生借貸問題及對策探討[J].金融視線,2015(6)
[3]向麗君.淺析校園貸風險及其應對措施.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6
[4]李仁良,葉兆青,庾凡.關于大學生“校園貸”問題的思考.教育:文摘版,2016
[4]黃劍.芻議“校園貸”在高校存在的原因及應對策略.傳播與版權,2017
作者簡介:
潘麗華,女,(1976.4~ ),遼寧大連人,現(xiàn)為沈陽理工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