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瓊+許劍
【摘 要】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孩子身上都有逆反心理,初中生尤為嚴重,本文聯(lián)系實際從逆反心理形成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三方面進行闡述,并從逆反心理產(chǎn)生的消極影響給出對應(yīng)的疏導策略,消除逆反心理。
【關(guān)鍵詞】初中生;逆反心理;成因;消極影響;疏導策略
一、引言
“別來管我,煩不煩???”這句話在中學生的口中早已屢見不鮮。為什么從前聽話的乖乖女,會變成如今的“野蠻女生”;為什么從前媽媽懷中溫順的小羔羊,會變成如今桀驁不馴的“野馬”……這一連串的為什么,都會令我們感到很寒心酸鼻。
從小學生成長為一名初中生,無論是在生理、心理、體貌、性格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初中生不服從老師或家長的教育管理,常與教育者“頂著干”、“對著干”,態(tài)度強硬,舉止粗暴,我行我素,充滿著敵意。這種現(xiàn)象若長期持續(xù)下去,將會嚴重影響到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響到學習成績的提高,甚至影響到學生將來融入社會的能力。鑒于此,及時分析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從而科學、有效地引導初中生在產(chǎn)生逆反心理時進行自我控制,塑造健全的人格顯得尤為重要。
二、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1.自身的因素
孩子在成長時,有兩個特殊時期有逆反心理:2-5歲是第一個反抗期,12-15歲進入第二反抗期。在第二個反抗期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自我意識有了新的飛躍,成人意識也逐步萌發(fā)并迅速發(fā)展,他們積極追求成人的社會地位,并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不再愿意接受家長和教師的“保護”,希望得到像成人那樣的尊重,但是,初中生思維還不成熟,認知的偏差程度較大,認識上容易產(chǎn)生片面性,看問題偏激,固執(zhí)己見,自尊心很強但不能正確的維護自己的尊嚴,一旦受到挫折、失敗可能一蹶不振,對老師、家長、同學的幫助置之不理,看成是吹毛求疵,因而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對立面,繼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成為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壞孩子。”
2.家庭的因素
當孩子進入第一個反抗期即2-5歲時,一上街孩子總是不停的要買各種零食,各種玩具等,如果不買,就大哭不止,耍賴躺在地上,甚至砸東西、打父母,那時家長總以為孩子還小,他們沒意識到每一個生活細節(jié)都可能蘊含重大的教育意義,兒童教育無小事,每一件小事都可能助長孩子的一個好習慣或一個壞毛病,此時他們總以哄騙、屈服、放縱的方式去搞定孩子,而不去給孩子講清楚為什么不能那樣做的原因,長此以往,養(yǎng)成了孩子刁蠻、任性、孤傲的性格,一旦在生活中他們的需要無法得到滿足,便會耍脾氣,久而久之,形成了對人對事的逆反心理。
其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許多家長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錯誤,批評一直貫穿在孩子的成長中,整天在孩子面前嘮叨,似乎家長不說孩子就不懂得改變,不說就沒有盡到做家長的責任,使得孩子懼怕,與之產(chǎn)生隔閡,排斥家長。比如孩子說謊,孩子說謊不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模仿大人,二是迫于壓力。孩子寧可承受說謊帶來的痛苦與折磨,也不告訴家長,這說明家長和孩子在相處方面出了問題,孩子在潛意識中懼怕,排斥家長,說了反正得不到家長的理解、信任與幫助,反而還會被一頓打或者罵。長此以往,就養(yǎng)成了愛說謊的“壞孩子”。
第三,在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中,相當一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學業(yè)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在教育方法上仍然秉承“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祖訓,對孩子管教過于嚴厲,大大超出了他們心理的承受能力,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這種野蠻的教育方式其實完全沒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能進一步拉開孩子與家長的距離。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年人,無論財富多么豐厚、地位多么顯赫、學問多么高深、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xiàn),缺少理智,恃強凌弱,在愛的名義下施暴,不過是一個野蠻無知穿著西裝的野人。暴力教育可能會解決眼前問題,但它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懂事,反而給孩子的成長留下重大隱患,創(chuàng)痕會伴隨孩子的一生,最終造成孩子心生怨恨、抵觸情緒,破罐子破摔,索性與家長的教育要求背道而馳。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怎么可能越來越聽話,在進入第二個反抗期的時候,他又怎能不是那個最逆反的“壞孩子?!?/p>
3.學校的因素
從教學上來看,我國中小學課堂教學仍然用考試、分數(shù)、優(yōu)生等這樣一種八股教條來衡量學生的優(yōu)與差。繁重的作業(yè)、考試會使孩子內(nèi)心產(chǎn)生厭學情緒,并且有的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中不按照中學生的心理變化的特點進行管理,而是采用簡單、粗暴、強制性的壓服或懲罰的方法,過分控制學生的行為使其感到壓抑,使得學生把老師的合理要求、正面的教育視為是專門針對他們的,他們就有可能拒絕做本來愿意做的事,甚至去做與要求相反的事。有些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有不公正的處理,這樣也會導致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有的教師比較偏愛某些成績好、聽話的學生,當好學生犯了錯誤會很容易地原諒他,即使批評也是和顏悅色、和風細雨式的,而對成績不好、喜歡調(diào)皮搗蛋的所謂“差生”犯了錯誤時,教師的表現(xiàn)是疾言厲色、大聲訓斥,即使“差生”沒有大的過錯,教師也要“殺一儆百,以儆效尤”。結(jié)果是“差生”不喜歡甚至恨這個教師,上他的課就是不聽、故意搗亂,與教師作對。即使理智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是在情感上,他仍然不能接受這個教師,從而引起學生的反感情緒,引發(fā)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
三、逆反心理產(chǎn)生的消極影響
初中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雖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如自我意識得到發(fā)展、獨立意識得到增強,擁有敢于打破傳統(tǒng)束縛的精神,但仍存在諸多消極影響:
(1)在他們眼中,抗洪搶險、見義勇為的英雄人物皆是愛逞能、愛冒險的“傻帽”,為了百姓謀利益而鞠躬盡瘁的人民公仆卻被看作是在收買人心,對于身邊樂于助人、積極向上的同學,他們則諷刺為故意和老師、同學“拉關(guān)系”的“偽君子”等,他們無端的懷疑先進人物的動機,對別人的先進事跡和成績都持否定的態(tài)度;
(2)對學校、老師、家長進行的思想教育采取盲目的抵觸情緒,認為這些只是些大而空的話;對社會、學校、家長倡導的一切事物都持否定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態(tài)度,以偏概全的看待社會上出現(xiàn)的個別陰暗面。
(3)有些青少年由于種種原因,容易造成情緒失控,做出一些過分行為,比如屢禁不止的校園暴力事件,甚至有的與老師公然對抗,上演了一幕幕如安徽蒙城群毆老師、山東平度群毆老師等教育悲劇。
四、逆反心理的疏導策略
面對心理逆反期的初中生,采取簡單急躁的教育方法,只能事與愿違,應(yīng)以愛心和尊重為前提,注重溝通和交流,以春雨潤物的耐心、細心融化學生心中的堅冰。如果引導得當,有可能將其轉(zhuǎn)化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推動學生發(fā)現(xiàn)新問題,創(chuàng)造新知識,反之則可能會成為個人報復心理和反社會行為的溫床,危及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1.增強自身情緒調(diào)控能力
首先,家長或教師在教學和日常生活中應(yīng)引導初中生全面、客觀、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鼓勵孩子多課外閱讀,讀古詩、讀宋詞等,修身養(yǎng)性,使之逐漸形成辯證的思維觀,增強自己的情緒調(diào)控能力,正確分析、看待各種社會現(xiàn)象,客觀的認識自己、評價自己,自覺抵制或減少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其次,作為子女或?qū)W生,要正確對待家長、教師的教育幫助。家長、教師的有些方法,語言可能不恰當,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出發(fā)點是好的,所以要多體諒、多理解。
2.重視家庭教育,講究教育藝術(shù)
一是加強溝通,多陪陪孩子。一起看電視,一起看書,多帶孩子戶外運動、旅游,釋放壓力,開拓孩子的視野,融入孩子的世界,不再打罵孩子,不做穿西裝的野人。青春期的孩子,如果“需要”長期沒能滿足,就很容易產(chǎn)生逆反,因此,對孩子內(nèi)心需要的了解是父母必須要注意的問題。這就需要父母,平時多注意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建立與孩子的共同愛好和興趣,在活動中增進對孩子的了解,掌握孩子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及時化解孩子內(nèi)心的矛盾,要給“不準”一個充分的理由,從而消除逆反心理滋生的土壤 。
二是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間。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不能一味的操辦,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主,不要總是把他們當成孩子來看,應(yīng)該給他們足夠的自由,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總是處處被管制。遇到事情,也應(yīng)多給孩子商量,充分尊重孩子。
三是給孩子充分的鼓勵和贊揚,不要把他當成壞孩子看。雖然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但是,我們?nèi)丝偸窍矚g聽好聽的,贊美自己的話。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特別在意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評價,希望得到好評和贊美,特別是在最親近的人之間,為此,為人父母要減少對孩子的負面評價,多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3.改善學校德育工作,提高教師自身素質(zhì)
一是公平、公正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在教學中,教師應(yīng)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 一定要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去處理問題。在深入實際,調(diào)查了解,掌握真實情況的基礎(chǔ)上,作出公正合理的結(jié)論,并注重班級群體輿論的正確引導,從而使教師處理的問題得到學生廣泛的贊同和支持。對于成績落后的學生,更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guān)照,為他們提供閃光的機會,從而避免學生因逆反而產(chǎn)生的對抗心理。
二是理解、尊重鼓勵學生。教師要充分理解學生的心情和處境,杜絕粗暴的懲罰、無休止的嘮叨、無端的干涉和盛氣凌人的訓斥,要充分尊重、信任、關(guān)心學生,全面評價學生,努力挖掘?qū)W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發(fā)揚優(yōu)點、長處,克服缺點、毛病。一旦他們有了進步,就應(yīng)立即表揚,否則,學生的心理得不到強化,就會喪失信心,特別是對待后進生,更要在全面充分肯定他們優(yōu)點的同時,懇切地提出希望,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潛力,增強自信,點燃學生的心靈之火,學生的逆反心理就會煙消云散,以良好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
三是注重事實,耐心勸導學生,講究語言藝術(shù)。在批評和矯正學生的錯誤時,要注意擺事實講道理,不要讓學生感覺到害怕、委屈和仇恨。特別是遇到學生與教師“對著干”時,教師要理智并冷靜,防止把話說過頭或?qū)W生有過激行為,更加地激怒學生,避免安微蒙城毆師的悲劇,事后再心平氣和的處理,減少學生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
五、結(jié)論
學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是不可解的疑難雜癥,只要我們本著一顆真誠的愛心去感化他們,用恰當?shù)姆椒ㄈソ逃麄?,學生的逆反心理就一定會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轉(zhuǎn)化。
參考文獻:
[1]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家出版社,2009.1
[2]肖漢仕.學校心理教育研究.科學出版社,2000.1
[3]楊海麗.淺析中學生的逆反心理.山西教育,2004(19)
[4]陳愛華.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現(xiàn)、成因及其疏導[J].陜西教育(行政版),2009(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