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威
摘 要: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學生、教學環(huán)境、教學內容等因素互相影響,構成課堂的主體。當這些因素之間相互融合、共生發(fā)展時,課堂生態(tài)就會達到一種平衡,這種平衡會促進教學的優(yōu)化和發(fā)展。教師的職責是充分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合理運用學習資源,恰當協(xié)調相互關系,通過靈活把握預設與生成,努力做到有效評價,注重實施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無拘無束的學習氣氛中不斷成長。
一、引言
“共生”這一概念源于生物學領域,是指不同種屬生活在一起的狀態(tài)。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就是一種共生關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他們互相影響,構成課堂的主體。教師作為主導部分,需要充分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合理運用學習資源,恰當協(xié)調相互關系,給每一個孩子以自由發(fā)展的空間,讓學生在習得教材知識的同時,帶給他們更多的生活體驗和廣博深厚的文化浸染,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變得更有探究精神和學習勁頭。
基于目前現(xiàn)狀,構建高效信息技術共生課堂成為擺在信息技術教師面前的嚴峻問題,為使師生共同成長,我確立了“構建信息技術共生課堂,提升師生智慧”的策略研究,意在課堂教學實踐的基礎上,以信息技術教材為載體,對信息技術共生高效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下提升師生智慧的策略進行探索和思考。
二、靈活把握預設與生成,實現(xiàn)學與思的相長共生
“預設和生成”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預設教學方案,可以使我們的課堂生成更有方向感和成效性,預設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延伸,兩者具有互補性。但課堂教學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我們的預設再全面,總有讓你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這些事情不一定直接指向教學目標,但如果能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不僅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豐富課堂內容,促使學生進行思考。
三、努力追求有效評價,構筑心與智的互動共生
1.評價要注意營造氛圍,激發(fā)興趣
信息技術能夠給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使他們實現(xiàn)“玩中學,學中玩”的目標,這也是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的原因。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在課堂上適時、恰當?shù)剡M行評價,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他們在快樂的活動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發(fā)展能力。
2.評價要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豐富評價內容
信息技術課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可激發(fā)學生的實踐欲望,豐富學習內容,讓他們在享受快樂的同時掌握技能至關重要。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們必須凸顯評價的功效性,通過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豐富評價內容來激活學生的學習細胞,把準評價的點,為有效評價奠定基礎。只通過“好”“不錯”等簡單的語言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只能把實踐課上成說教課,會磨滅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注重實施合作學習,促進知與行的共生共長
信息技術課很多時候是在機房上課,每個學生面對一臺電腦,經(jīng)教師演示后,開始獨立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對于動手能力強的學生來說,他們可以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但對于那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要想獨立完成任務幾乎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合作學習便體現(xiàn)出了極大的優(yōu)勢。實施合作學習,可打破原有的單一、被動的課堂結構,能夠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集中群體智慧,共同解決問題,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中“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這一理念。但合作學習一定要有具體的任務設置,放手讓學生探索,從而使學生能夠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好處,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確保合作學習的實效。
五、結語
教師的職責是創(chuàng)設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課堂,努力使課堂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才能保證師生在教學活動中同生共長。共生課堂能讓孩子的成長有無限的可能性,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理念,值得我們用心去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日)尾關周二.共生的理想[M].卞崇道,等,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
[2]吳飛馳.關于共生理念的思考[J].哲學動態(tài),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