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潔
(江蘇省蘇州市第三中學,江蘇 蘇州 215000)
物理課例研修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初探
程 潔
(江蘇省蘇州市第三中學,江蘇 蘇州 215000)
本文通過對課例研修活動過程的反思與總結,展現(xiàn)了課例研修在教師專業(y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它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增強教學能力、深化教學反思的有效手段,也是讓每一個教師真正參與到教研活動的一個主要途徑.
課例研修;動能;動能定理;合作;反思
課例研修是指以課例為載體,在教學行動中開展的包括專業(yè)理論學習在內(nèi)的教學研修活動,是教師研修團隊的共同行為.主要過程是:通過觀察和分析教學過程,授課教師與聽課教師共同參與課后反思,調(diào)整教學行為,修改教學設計,并完成二次備課.整個過程不僅有效激發(fā)了授課教師投身課改的主動性,通過不斷反思與總結,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質(zhì)量,更有利于教師群體的發(fā)展.它強調(diào)了團體的互助與合作,在交流中共同增長知識和能力,推動了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
2.1 提升理論水平
扎實的理論基礎是開設公開課的必要前提,在對“動能和動能定理”這一課的獨立備課過程中,為了讓教學設計里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能夠精益求精,筆者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來豐富教學內(nèi)容.現(xiàn)代社會網(wǎng)絡的發(fā)達讓教師能夠收集到極其豐富的教學資源,但冗雜的內(nèi)容也要求教師必須根據(jù)教學實際加以歸納總結,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對動能的引入中,我們可以用視頻、圖片、實驗等方式,根據(jù)高中生理解概括能力已經(jīng)相對成熟的特點,筆者通過展示龍卷風、海嘯、火箭等圖片,讓學生加以歸納總結,學生很容易能夠得出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這一結論,進而引入動能這一概念.盡管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用到其他的引入方式,但豐富的資源已在筆者的腦中沉淀.教育學家曾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課例研修就是這樣一個為了收集“一杯水”,而得到“一桶水”的自我提升過程,有利于促使教師進行理論學習,用理論來豐富自己的知識,用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用理論來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水平.
2.2 豐富教學手段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能只靠“一張嘴一支粉筆”,需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教研組集體思維的碰撞可擦出無數(shù)的靈感與火花.例如在對動能大小影響因素的教學中,筆者播放了汽車、賽車和飛機碰撞的幾個視頻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生很容易得出速度越大、質(zhì)量越大,動能越大的結論.課后聽課老師提出建議,利用學生桌上的礦泉水瓶,裝滿水,裝半瓶水,用空瓶等可以完成互動性更強的實驗,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diào)動了學生積極性.此外,在素材的運用上,除了利用常見的PPT、圖片和視頻以外,我們還可以借助一些專業(yè)工具,如“繪聲繪影”、flash、3dmax等軟件.在本節(jié)課中,筆者利用“繪聲繪影”將三條電視新聞剪輯,并加以文字說明,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從視頻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課例研修的開展,促使教師不斷學習,加強教學能力,并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充滿趣味的課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知識探索中去,并將所學所得運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讓物理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
2.3 加強教學反思
3.1 交流探討
教師的發(fā)展離不開團隊的團結互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慧與特長,匯集起來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課例研究活動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氛圍,增進了大家的共同交流.課例研修一改以往“你上課我聽課”的教研模式,形成“參與式”“互動式”“交流式”的教研氛圍.每一位老師都將個人的反思以文字的形式寫出來,并與授課老師分享.不同的教師對同一課題有著不同的思路與教學設計,教學方式也風格迥異、各有所長.針對授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大家共同研究、探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授課老師改進教學方式,細化教學內(nèi)容,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大家的建議下,筆者對教案不斷修改,多次備課、授課與反思,并形成最終的教案,從而完成一堂由十幾個人共同研制的公開課.在這一系列循環(huán)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提升教學水平.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大家在失敗中汲取經(jīng)驗,在成功中分享喜悅,在交流中相互促進,在合作中共同提高.
3.2 自我提高
課例研修的開展使全體教師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顯著提升.對授課老師的點評并不只是籠統(tǒng)的胡子眉毛一把抓,而需細化到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句話甚至是每一個字,這要求教師具備細致的觀察力和精煉的概括能力.例如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筆者提到:“根據(jù)碰撞的嚴重程度我們可以比較出動能的大小”,細心的老師就指出碰撞的后果還與作用時間有關,需要運用到動量的相關知識.在對動能定理表達式的分析過程中,有老師提出:對于外力做功與動能變化之間的等號需加以說明.在經(jīng)過多次修改后,聽課教師仍會指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都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與評價、反思能力.評價不僅能為授課者帶來寶貴的建議,同時也提高了自我評價、反思的能力,更有針對性地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課例研修的開展,不僅僅停留在研究的過程上,還需要把研究過程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這就要求參與課例研修的教師具有扎實的文字功底,在不斷參與課例研修的過程中,教師的寫作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3.3 終身學習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一旦你今日停止成長,明日就將停止教學.時代在不斷變化,知識也在日新月異,作為教師的我們決不能滿足于已有的知識水平,要不斷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充實自我,終身學習.課例研修為教師的終身學習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一方面督促教師加強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通過反思、研討來改正自身的不足,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互相學習,共同發(fā)展.工作多年的老教師經(jīng)驗豐富,在交流的過程中毫無保留地給予年輕教師指導,使其能在教學上得到飛速的發(fā)展.與此同時年輕教師帶著全新的理念加入教育團隊,為團隊注入青春活力,提升了團隊的工作熱情,讓老教師保持年輕的心態(tài),克服職業(yè)倦怠,孜孜不倦地探求新事物、新知識.在課例研修的過程中,形成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的氛圍,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上互相補充,這樣才能夠教學相長,并達到終身學習的效果.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師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式.課例研修,以其自由開放的特點,為教師創(chuàng)建了廣闊的交流空間,并突破單一聽課評課方式,建立合作學習的平臺.教師可以對同一話題從不同角度自由地抒發(fā)個人的觀點和建議,互相學習,在愉悅寬松的氛圍中實現(xiàn)思維的碰撞、靈感的迸發(fā).課例研修的成果是所有教師智慧的結晶,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隊都能夠從中學有所得,堅持下去,必能收獲驚喜.
[1] 齊健,李秀偉.教師課例研修的理論視野與實踐要義[J].中國教育學刊,2012,(12).
[2] 趙素青.在課例研修中收獲著、成長著[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3,(5).
[3] 蘇婷.教師在“課例研究”中合作成長[J].中國教育報,2008,(10).
[4] 吳志明.基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物理課堂生成策略[J].物理之友,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