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羅菁 顧瑩 Translated by: Luo Jing Gu Ying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亞洲風采
翻譯:羅菁 顧瑩 Translated by: Luo Jing Gu Ying
展館外景圖攝影:基里歐·斯科拉西提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將于5月13日在威尼斯開幕,本屆展覽主題為“藝術萬歲”。屆時,來自84個國家的藝術家將齊聚一堂,參加這擁有百年歷史的藝術節(jié)。本文介紹了來自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qū)的亞洲藝術家及其參展作品。從中,讀者不僅可領略各國藝術家風格迥異的作品,更可感受藝術家們是如何詮釋“藝術萬歲”之主題。
雙年展,藝術萬歲,亞洲藝術家
節(jié)拍裝置107cm×68cm×46cm造型材料、鋼鐵和電線電樞、人類頭發(fā)、油漆2013圖片由紐約安東·凱恩畫廊托馬斯·穆勒提供
主題為“藝術萬歲”的第57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于2017年5月13日在威尼斯開幕,并持續(xù)到2017年11月26日。本屆雙年展的主席是保羅·巴拉塔,策展人為法國蓬皮杜藝術館首席策展人克里斯蒂娜·馬薩爾。
今年的展覽除了花園和軍械庫兩個展區(qū)外,還將在威尼斯歷史悠久的市中心展館展出。有84個國家參與,其中4個國家是首次參加:安提瓜和巴布達,基里巴斯,尼日利亞和哈薩克斯坦(第一次有自己的國家館)。
保羅·巴拉塔主席表示,威尼斯雙年展一直以來都以“相遇和對話”的工作方式推進藝術的發(fā)展,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展覽的主題。今年的展覽將致力于表達慶祝,感謝藝術和藝術家拓展了人們的視野和生存空間。
策展人克里斯汀·馬薩爾闡述了,本屆雙年展的主題“藝術萬歲”靈感來自“人文主義”,而這種“人文主義”既不追求個人藝術理想,也不為人類已經(jīng)具備能夠支配環(huán)境的能力和權力而歡呼。從不利因素來看,如果一味放任我們手中的權力,將會極大地影響人文領域。在這種人文主義中,藝術是一種抵抗、解放和慷慨的行為。如今的藝術,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沖突與動蕩的時刻,能證明人類最有價值的部分,同時也是我們反思、自我表達,以及獲得自由的所在。
馬薩爾認為:“藝術是最后的堡壘,一個培養(yǎng)興趣的后花園。它超越趨勢和個人興趣,不同于個人主義和冷漠。它是生命中肯定的聲音,讓藝術家們在當今充滿爭議的環(huán)境中承擔起了一種責任。這種責任感使紛繁復雜,充滿著諸多不確定性的世界變得更加的美好。本屆威尼斯雙年展是被藝術家、為藝術家,與藝術家一起設計的一場展覽?!?/p>
自上一屆威尼斯雙年展以來,世界范圍內(nèi)蓬勃興起的反全球化運動對很多地區(qū)的政治和經(jīng)濟都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此次,許多參加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的亞洲藝術家,都將通過各自國家館的展覽來傳達身份認同和文化保護的理念,當然這不應當被誤認為是粗暴的民族主義或是激進的愛國主義。但它確實表明,當前的世界形勢已經(jīng)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關注和思考。
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由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杰擔任策展人,他將率湯南南、鄔建安、汪天穩(wěn)、姚惠芬四位藝術家參展。邱志杰認為,當代藝術和傳統(tǒng)藝術不應該分離;鄔建安曾說:“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資源庫正是中國當代藝術優(yōu)勢所在?!北緦谜褂[中,皮影大師汪天穩(wěn)和刺繡大師姚惠芬將與藝術家湯南南、鄔建安合作,在當代藝術和傳統(tǒng)文化的對話中,印證邱志杰的理念——藝術來自互動而不是個人行為。他們將在威尼斯,向世界證明中國對傳統(tǒng)藝術的傳承以及生生不息的堅韌力量。
觀念藝術家崔玄周和李莞將代表韓國參加本屆威尼斯雙年展,而韓國國家館的策展人則由李大衡擔任。在展覽上,崔玄周和李莞將通過影像來呈現(xiàn)右翼民粹主義運動、對移民的態(tài)度等時事問題。崔玄周將在花園展區(qū)的展館屋頂展示一個名為“威尼斯狂想曲”的霓虹燈裝置。李莞將以1000多張在古董市場上發(fā)現(xiàn)的照片來展現(xiàn)韓國匿名記者K先生的一生。
塔奇亞·諾罩子樹脂、金屬物、燈泡、電纜、電攝影:尤尼斯·拉蒙
杰里米·肖朝著普世模式的認可(海灣中心的洗禮,1982)(細節(jié))棱鏡亞克力、檔案照片、鉻38.3cm×43.3cm×16cm攝影:特雷弗·古德加拿大國立美術館收藏?K?NIG GALERIE
馬努爾·奧坎波和拉尼·邁斯特羅的作品將探討菲律賓政治領袖及19世紀作家荷西·黎有關跨文化比較的概念。靈感來自黎剎1887年所創(chuàng)作的民族主義小說《不許犯我》中的“比較的惡魔”。這本書的主人公從歐洲回到馬尼拉,通過比較兩種不同的生活體驗,使他對自己的故鄉(xiāng)有了不同的認識。
香港藝術發(fā)展局與M+博物館宣布,藝術家及作曲家楊嘉輝將代表香港參加本次威尼斯雙年展。楊嘉輝的創(chuàng)作多元化,每個藝術項目后面都隱藏著大量的研究工作,擅長利用聲音、視覺藝術、裝置、舞蹈等去記錄和呈現(xiàn)研究過程。他的作品題材涉獵世界和平與沖突等政治議題。楊嘉輝是2015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首屆“寶馬藝術之旅”的得主。楊嘉輝的藝術項目——旅行跨越五大洲,記錄下了一路上各種具有歷史重要性的鐘聲,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在卡塞爾文獻展中展出。
出生并成長于長島的日本藝術家?guī)r崎貴宏多次參加國際雙年展。其作品曾在2009年第10屆里昂雙年展、2011年橫濱三年展、2012年第七屆亞太三年展上展出。他此次在日本館的作品的靈感來自于一個古老的傳說——如果把威尼斯城翻轉(zhuǎn)過來,這個城市將會成為一個森林,因為這個城市是由成千上萬植根于咸水湖的樹木托舉起來的。觀眾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巖崎貴宏這件從威尼斯城古老傳說中獲得靈感的作品,從不同的角度,甚至是從海上去感受日本。
新加坡藝術家哉昆寧的作品的靈感來自于“海人”——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西部的廖內(nèi)群島的原住民。為了了解這些正在被現(xiàn)代文明邊緣化,即將消失的“海人”和他們的歷史,哉昆寧大量查閱海人的資料。他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來提醒人們保護和傳承這個古老的文化,展示它的過去、語言和文化歷經(jīng)變遷后如何形成的寶貴遺產(chǎn)。它在提醒人們已經(jīng)忘卻的記憶,而這些文化記憶恰恰影響了人們?nèi)缃駥τ凇皷|南亞”的認知。哉昆寧呈現(xiàn)給本屆雙年展的雕塑是一艘用藤條、繩子和蠟做成的船,它將把人們的記憶帶回到公元7世紀蘇門答臘島的古國室利佛逝。
The 57th Venice Biennale: The View of Asia
Titled VIVA ARTE VIVA, the 57th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opened to the public on May, 13th, 2017 in Venice, with participants from 84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ome pavilions from Asia, including China, Korea, Japan etc., Their works will help readers understand how they interpret “VIVA ARTE VIVA” in their own ways.
Biennial, VIVA ARTE VIVA, Asian artists
丹·米勒無題,2016紙上丙烯和油墨132cm×216cm 2016 ?Creative Growth Art Center
喬治· 格里法卡農(nóng)黑酵母 868布面丙烯攝影:朱力奧·卡雷西奧2016圖片由藝術家,紐約凱西·卡普蘭畫廊和羅馬洛肯奧尼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