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晴
[摘要]莫言的中篇小說代表作《?!分械闹魅斯_漢是莫言少年時代的影射。在物質和精神都極度匱乏的文革時期,主人公通過扮演小丑希望引起大家的關心和注意。在太宰治的私小說代表作《人間失格》中,主人公大庭葉藏是作者本人的化身。他表現(xiàn)出很強的邊緣性人格障礙,在日本這個要求社會成員高度一致的國家,只能帶著“丑角”面具生活。通過對比兩大作家的丑角精神,發(fā)現(xiàn)莫言和太宰治寫作視野和寫作風格的不同。
[關鍵詞]莫言;太宰治;邊緣性人格;丑角精神
引言
提起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莫言,人們會很自然地想到他的長篇小說,相比較而言,中短篇小說顯得有些默默無聞。但是中短篇小說是莫言文學的起步和奠基,研究這些小說,對于全面解讀莫言文學、了解莫言的創(chuàng)作歷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太宰治(1909-1948)“無賴派”文學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他曾5次自殺,4次未遂。在他短暫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作品。以率真細膩的文筆寫成的《櫻桃》、《惜別》、《斜陽》、《人間失格》等一系列名作,征服了眾多讀者,是日本的一代小說名家。
莫言和太宰治生活在不同的國度、活躍于不同年代的文壇,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是他們都是本國文學的巔峰代表,在寫作中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在他們各自的代表作《?!泛汀度碎g失格》中,作者都把自身的經歷融入到作品中,都表現(xiàn)出了逗笑別人的小丑行為。
一、《?!吩谀晕膶W中的地位
《?!肥悄灾衅≌f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黑色喜劇。講述了文化大革命期間,頑劣的少年羅漢輟學,被安排在村里放牛,村里對三頭公牛施行閹割。術后,一頭牛因失血過多死去,之后圍繞著吃牛肉的問題,各色人等的嘴臉暴露。該小說中大量運用了比喻、擬人、通感、反諷等寫作手法,以此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的思想感情。這是莫言中短篇小說敘事策略特色的經典體現(xiàn)。
《牛》開始于1998年發(fā)表在文學雜志《東?!返?期上,后被《小說月報》和《小說月刊》轉載,還獲得了《小說月報》獎。在發(fā)表《小說月報》獎獲獎感言時,莫言說過《牛》是基于自己少年時的經歷而寫。莫言在發(fā)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感言時也說,他在中篇小說《?!防锼鶎懙牧_漢,那個跟跳梁小丑似的孩子,他身上有作者童年時代的影子。
這篇小說充分體現(xiàn)了莫言中短篇小說的寫作特色:以本人的鄉(xiāng)村生活和經歷為寫作基礎,通過作品反映農民生活的貧苦,反映社會現(xiàn)實。
二、《人間失格》在太宰文學中的地位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作品之一,發(fā)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也叫作私小說。在這部小說里,太宰治以本人的生活經歷為基礎,將自己的人生經歷、思想感情,巧妙地隱藏在主角大庭葉藏一生的際遇之中。借由大庭葉藏可以對太宰治的內心世界窺測一般。
太宰治是“無賴派”文學的創(chuàng)始人。這部《人間失格》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無賴派”文學的文風特點。以主人公自謔的態(tài)度來表現(xiàn)二戰(zhàn)日本戰(zhàn)敗后,日本社會中很多人精神與感官世界的雙重委靡。他們疏遠社會主流,以個人的墮落頹廢抵抗社會化,“無賴派”對戰(zhàn)后日本文學的影響深遠。
三、《?!分兄魅斯蠼蔷竦捏w現(xiàn)
《?!分辛_漢跳梁小丑似的表演比比皆是。小說開始部分說,自己是個調皮搗蛋、令人討厭的孩子,“不管什么人說什么話都想伸耳朵聽;不管聽不聽得懂都要插嘴。一點事兒就飛跑著到處宣傳。以為別人都很喜歡自己,為了討得別人的歡心他可以干出許多荒唐事。”
為了讓人們笑,羅漢故意從樹上摔下來,“能讓他們笑我感到很高興”,只要能被關注,不管是挨罵也好挨揍也罷,主人公羅漢心里都會感到滿足。
在物質和精神極度匱乏的文化大革命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無情冷漠的。但是,羅漢,童年時代的莫言,是個調皮搗蛋、話多得不得了的少年。他在這樣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不僅基本的飽腹問題不能解決,精神上更沒有得到一點溫暖,他想要引起大家的關心。為了討別人歡心,他愿意成為村里舞臺上的小丑,通過自己惡作劇式的表演,逗笑別人。羅漢“小丑”式的表演,就是莫言“丑角”精神的體現(xiàn)。
四、《人間失格》中丑角精神的體現(xiàn)
《人間失格》主角大庭葉藏,從小就懂得用假笑臉博取家里人的喜歡;父親想給自己買書而自己并不喜歡,但為了討好父親就說想要;在家中大跳印第安舞蹈娛樂家人;為能夠一本正經地講滑稽的話,他每月都從東京訂購不下十種的少年雜志。在家人的捧腹大笑中,找到了自己的認同感和存在感。
“表面上我不斷地強裝出笑臉,可內心里卻是拼死拼活、汗流浹背的服務。”
大庭葉藏的經歷就是太宰治本人的經歷,太宰治是津島家那一輩里面的第六個男孩,上有五哥四姐。在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家族中,又不是長子,太宰治的父親公務繁忙,母親體弱多病。為了不成為家中可有可無之人,太宰治就想方設法引起大家對他的關注。當他發(fā)現(xiàn)搞笑可以引發(fā)大家對他的好感時,他就鍥而不舍地扮演“丑角”角色了。
大庭葉藏外表是陽光樂天派,內心卻是抑郁悲觀族,他害怕別人窺探到他隱匿在內心的真實面目。他厭倦社會,對社會格格不入,對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有一種恐懼感。這種邊緣性人格決定他固守在自己的世界里。在日本社會里,要求社會成員要有高度的一致性。眾所周知,日本公司里最注重的就是團隊合作精神。大家都這樣做,當你與別人不一樣的時候,你就是怪人,就會被大家排擠,在日本社會就失去了自己的容身之所。所以葉藏不想別人發(fā)現(xiàn)他的不同。人們都厭惡虛偽,但是自己也在造就著真實的虛偽。葉藏看得很清楚,但卻無力改變。他有拆穿偽善的沖動,卻沒有勇氣實施,他的一生依然是逗笑別人的“可恥的一生”。
五、莫言“丑角精神”和太宰治“丑角精神”之對比
《?!分械闹魅斯_漢和《人間失格》中的大庭葉藏都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借由小說主人公的告白,都影射出作者的內心情感。他們都會故意“出丑”,逗笑周邊人。他們都在用“小丑”的形式,向周邊的人們“求愛”,想求關心被關注,但是兩者也有根本的不同點。
(一)莫言“丑角精神”反映了社會體制
《?!吠ㄟ^一個孩子的視角描述了當時整個社會狀態(tài)和現(xiàn)實生活。人們的生活和政治體制密切相關。盡管這個少年使盡渾身解數(shù)在人生舞臺上扮演“小丑”,但是他的賣力演出,卻不會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人們增加對他的關心。自嘲式的口吻背后可以體會到主人公內心深處的辛酸和對當時社會體制的不滿。人情淡薄,世態(tài)炎涼,在“牛肉”的誘惑下各種社會丑態(tài)被逼真刻畫。從小說中不僅看到了牛和人的生命遭際,也看到了政治對人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二)太宰治“丑角精神”反映了自我意識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不涉及日本社會政治體制問題,更多的是對作者自身內心深處的心靈剖析。讀完小說可以體會到太宰治的迷茫和悲傷。擁有社會邊緣性人格的太宰治怎樣在日本社會立足,他只有發(fā)揚“丑角精神”,通過取悅他人丑化自己來奉迎這個社會。日本人很少有罪惡感,但是太宰治有天生的罪惡感,即生而為人的原罪。因此,太宰治一生都在原罪中掙扎,并希望通過死亡來達到自身境界的升華。
《人間失格》的基調是陰暗的,但是卻揭示了人性中最隱秘的真實性和人類最本源性的生存方式,所以這部作品就有了超越時代的普遍性。今天讀起來也毫無違和感,讓我們更深層次地思考應該怎樣活著的問題。
六、結論
通過兩篇小說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作者的寫作視野和寫作風格的不同。
《?!氛驹谵r民的立場,以一個孩子的角度,寫出了對文革時期的政治體制的辛辣諷刺和深刻批判。莫言一直是一個關注社會現(xiàn)實的作家,他用講故事的方式訴說著社會上的重大真實事件。他堅持為老百姓寫作。用魔幻與現(xiàn)實相結合的手法,自由自在地訴說著歷史和當下。這也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原因。
《人間失格》充分體現(xiàn)了私小說的特點,是太宰治站在個人的角度,對自我內心的深刻剖析,作品表現(xiàn)了太宰治“無賴派”文學的特點,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他纖弱、敏感,同時又多愁善感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