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張重陽 徐俊祥
·論著·
奧拉西坦聯(lián)合高滲氯化鈉羥乙基淀粉40治療創(chuàng)傷性休克療效觀察
陳紅 張重陽 徐俊祥
目的 觀察奧拉西坦聯(lián)合高滲氯化鈉羥乙基淀粉40治療創(chuàng)傷性休克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診治的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2組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奧拉西坦聯(lián)合高滲氯化鈉羥乙基淀粉40治療。療程均為2周。觀察2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腦功能、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RP)]、一氧化氮(NO)、內皮素(ET)、CD18、肌鈣蛋白I(cTnI)變化。 結果 對照組和觀察組總有效率分別為55.00%、77.50%,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MAP、GCS評分明顯升高,HR、PT、APTT、IL-6、TNF-α、CRP、NO、ET、CD18、cTnI明顯降低,且觀察組上述指標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2組治療期間均未發(fā)生明顯不良反應。結論 奧拉西坦聯(lián)合高滲氯化鈉羥乙基淀粉40治療創(chuàng)傷性休克療效顯著,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和心、腦功能,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奧拉西坦;高滲氯化鈉羥乙基淀粉40;創(chuàng)傷性休克;療效
創(chuàng)傷性休克是急診常見的急危重癥,具有變化快、病死率高等特點[1,2]。臨床資料顯示,我國急診外科多發(fā)傷患者中創(chuàng)傷性休克發(fā)病率高達50%,且呈逐年增加趨勢,如救治不及時,可引起電解質紊亂、循環(huán)衰竭及不可逆的器官損傷, 嚴重者危及患者生命[3,4]。因此,制定有效的治療措施是促進患者復蘇、降低病死率的關鍵。目前臨床治療創(chuàng)傷性休克主要采用抗休克、補液等對癥處理措施,但單純補液效果不甚理想。本研究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奧拉西坦聯(lián)合高滲氯化鈉羥乙基淀粉40治療創(chuàng)傷性休克,取得了良好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40.23±6.07)歲;致傷原因:交通傷57例,高處墜落傷15例,其他8例;休克原因:腹部創(chuàng)傷32例,四肢創(chuàng)傷22例,腹腔出血14例,顱腦骨折7例,骨盆骨折5例。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2組年齡、性別比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40,例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符合2010年《實用重癥醫(yī)學》制定的創(chuàng)傷性休克診斷標準;②年齡18~60歲;③創(chuàng)傷嚴重程度評分≥16分;④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②嚴重感染或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③血液系統(tǒng)或惡性腫瘤患者;④藥物過敏者;⑤年齡≤18歲;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治療方法 2組均給予補液、吸氧、抗感染、開通靜脈通路、營養(yǎng)支持等抗休克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奧拉西坦(湖南健郎藥業(yè)有限公司)和高滲氯化鈉羥乙基淀粉40(上海長征富民金山制藥有限公司)。奧拉西坦4.0 g加入25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1次/d。高滲氯化鈉羥乙基淀粉40,靜脈滴注。療程均為2周。
1.4 觀察指標 觀察2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腦功能、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RP)]、一氧化氮(NO)、內皮素(ET)、CD18、肌鈣蛋白1(cTnI)變化。
1.5 療效判定標準[5]顯效:患者MAP、HR、平均靜脈壓恢復正常;有效:患者MAP、HR、平均靜脈壓明顯改善;無效:患者MAP、HR、平均靜脈壓無改善或惡化??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6 檢測方法 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20℃保存?zhèn)溆谩2捎妹嘎?lián)免疫吸附實驗(ELISA)測定IL-6、TNF-α、CRP水平。采用放免法測定NO、ET水平。流式細胞儀測定CD18水平。微粒子捕捉酶免疫法檢測cTnI水平。
1.7 腦功能 根據(jù)GCS量表評分評價腦功能變化,該量表包括睜眼、語言及運動反應3部分,分數(shù)3~15分,得分越低表示昏迷程度越嚴重。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12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55.00%(22/40);觀察組顯效18例,有效13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77.50%(31/40),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n=40,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MAP、HR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MAP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HR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組別MAP(kPa)HR(次/min)對照組 治療前7.00±0.86118.53±10.48 治療后9.43±1.24*86.69±7.67*觀察組 治療前6.93±0.50116.62±12.39 治療后11.88±1.78*#75.71±6.68*#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2組凝血功能比較 治療前2組PT、APTT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PT、APTT均較治療前顯著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4。
組別PTAPTT對照組 治療前20.45±3.2250.38±6.90 治療后17.72±2.56*45.21±5.25*觀察組 治療前19.88±3.2051.79±6.78 治療后14.61±2.15*#40.06±4.77*#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 2組腦功能比較 治療前2組GC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GC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2組腦功能比較 n=40,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5 2組炎性因子比較 治療前2組IL-6、TNF-α、CRP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IL-6、TNF-α、CRP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6。
組別IL-6(ng/L)TNF-α(μg/L)CRP(mg/L)對照組 治療前15.47±2.310.86±0.1130.53±4.66 治療后10.38±1.78*0.57±0.08*21.68±3.12*觀察組 治療前16.15±2.420.84±0.1032.02±4.70 治療后5.60±0.69*#0.29±0.04*#14.59±1.89*#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6 2組NO、ET比較 治療前2組NO、ET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NO、ET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7。
組別NOET對照組 治療前48.77±6.81120.42±14.45 治療后33.43±4.24*71.54±8.36*觀察組 治療前50.15±7.52118.68±13.16 治療后20.88±3.02*#44.80±6.21*#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7 2組CD18、cTnI比較 治療前2組CD18、cTnI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CD18、cTnI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8。
組別CD18cTnI對照組 治療前82.33±9.547.89±1.12 治療后61.97±7.25*4.27±0.50*觀察組 治療前80.68±8.537.81±1.03 治療后45.35±6.17*#1.15±0.16*#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8 2組不良反應比較 2組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患者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均正常。
創(chuàng)傷性休克是由交通事故、高處墜落、擠壓傷等嚴重創(chuàng)傷造成的臨床常見危急綜合征,該病起病急、病情變化快、易反復。在我國,創(chuàng)傷性休克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對人類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6]。創(chuàng)傷性休克發(fā)病機制復雜,外傷造成的機體血容量不足、微循環(huán)障礙易引起組織器官灌注不足、多臟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而休克又通過促進氧自由基生成、誘導細胞凋亡等機制導致繼發(fā)性腦損傷[7-9]。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的高死亡率是目前急診科醫(yī)生丞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目前補液是治療創(chuàng)傷性休克的主要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微循環(huán)障礙,補充血容量,但大量補液容易導致機體凝血功能障礙、抑制心肌收縮功能并加重腦水腫[10]。同時,休克引起的細胞缺血壞死、炎性反應、神經(jīng)內分泌因子分泌紊亂等原因也促進了休克進展。近年來研究表明,限制性液體復蘇逐漸被用于休克的臨床治療中,該方法能夠合理控制補液速度,從而將血壓控制在較低水平[11]。奧拉西坦是臨床治療各種顱腦損傷的新型腦代謝改善藥。其作用機制如下[12-15]:(1)促進腦內ATP的轉化和能量儲存,保護和修復受損神經(jīng)元;(2)改善腦血管微循環(huán),促進未損傷腦組織功能重建,還能作用于谷氨酸神經(jīng)系統(tǒng)加強記憶;(3)抑制腦組織炎性反應,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
GCS評分是反映大腦皮質和腦干損傷程度及判斷腦損傷預后的客觀指標[16]。本研究選擇GCS評分作為評價創(chuàng)傷性休克腦損傷的指標。同時選擇MAP、HR、PT、APTT、IL-6、TNF-α、CRP、NO、ET、CD18、cTnI作為判斷凝血功能、心功能及炎癥反應的指標。結果顯示,對照組和觀察組總有效率分別為55.00%、77.50%,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MAP、GCS評分明顯升高,HR、PT、APTT、IL-6、TNF-α、CRP、NO、ET、CD18、cTnI明顯降低,且觀察組上述指標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2組治療期間均未發(fā)生明顯不良反應,與他人研究結果[17]一致。提示奧拉西坦聯(lián)合高滲氯化鈉羥乙基淀粉40治療創(chuàng)傷性休克能夠明顯改善血流動力學和心、腦功能、并降低炎癥因子水平,這可能是二者發(fā)揮治療作用的機制之一。
綜上所述,奧拉西坦聯(lián)合高滲氯化鈉羥乙基淀粉40治療創(chuàng)傷性休克可顯著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和心、腦功能、并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效果優(yōu)于單純常規(guī)治療,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是,奧拉西坦治療創(chuàng)傷性休克的具體分子機制和作用靶點仍需進一步研究。
1 陳怡發(fā).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及前白蛋白在評估創(chuàng)傷性休克病情中的價值.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180-181.
2 Shively SB,Perl DP.Traumatic brain injury,shell shock,and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the military-past,present,and future.J Head Trouma Rehabil,2012,27:234-239.
3 Tseng YH,Wu TI,Liu YC,et al.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in post-traumatic shock and cardiac arrest:lessons learned.Scandinavian Journal of Trauma Resuscitation & Emergency Medicine,2014,22:639- 641.
4 李建軍.重癥顱腦外傷合并創(chuàng)傷性休克的臨床特點與治療方法分析.中國傷殘醫(yī)學,2015,23:48-49.
5 高燕,趙雪生.創(chuàng)傷性休克治療指南解讀.創(chuàng)傷與急危重病醫(yī)學,2013,1:21-24.
6 陳玲瓏,陳新國,周榮榮.限制性液體復蘇在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術前應用的體會.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137-138.
7 徐冰,趙剡,夏劍,等.參附注射液對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和炎性 因子的影響.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5,21:206-208.
8 Satoshi G,Yasuhiro O.Local hemostasis,immunothrombosis,and system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trauma and traumatic shock.Critical Care,2015,19:1-11.
9 尹文,李俊杰.感染性休克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中國急救醫(yī)學,2015,35:196-202.
10 Ziegelitz D,Arvidsson J,Hellstrom P,et al.Pre-and postoper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measur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CT)-perfusion.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16,36:1755-1766.
11 張寧.創(chuàng)傷性休克容量復蘇的最新進展.中國急救醫(yī)學,2014,34:266-272.
12 王敬,張杰,周杰.奧拉西坦和吡拉西坦治療腦器質性綜合癥臨床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6,8:160-163.
13 宋艷玲,孫喬,李柏娜,等.奧拉西坦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促智作用的研究.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2014,29:1195-1198.
14 劉科.奧拉西坦在顱腦損傷中的應用及療效.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2,28:538-540.
15 郭永祥,孫霞.奧拉西坦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TNF-α的影響.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5,21:1222-1224.
16 宋宏恩,郭輝,曹海燕,等.影響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2,15:38-40.
17 劉卓,王倩梅,雒番陽,等.奧拉西坦治療急性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創(chuàng)傷性休克效果觀察.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6,28:104-107.
10.3969/j.issn.1002-7386.2017.11.020
066000 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醫(yī)院急診科(陳紅);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一院醫(yī)院急診科(張重陽);河北省秦皇島市衛(wèi)生應急調度中心(徐俊祥)
R 541.64
A
1002-7386(2017)11-1673-03
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