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珊
低年級是學生寫作的奠基階段,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之起源點。寫話則是最主要的訓練方式。筆者以為,低年級寫話訓練應以模仿文本為開始,努力放飛學生內心的童真、童趣,追求有童味、有童真的寫話,著力培養(yǎng)學生關注、熱愛生活,喜歡閱讀,勤于動筆的習慣,讓低年級學生不會聞寫話而色變,而是以寫話為樂趣,盡情想象,通過寫話展示個性。
一、以文本為依托——在仿寫中打好基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低年級寫話的建議是:貼近學生實際,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低年級學生處于容易模仿他人的階段,語文教材題材廣泛,圖文并茂,無疑是學生最容易模仿的對象。教學中,教師要時時有一雙慧眼,有一顆閑心,放慢腳步,給足空間,依據(jù)教材特點,相機引導學生模仿文本進行說話、寫話訓練。例如,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有一首兒歌《秋天到》,兩節(jié)分別描寫了秋天豐收的莊稼和水果。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模仿兒歌形式,以“秋天到,秋天到,園里花兒開得好”為開頭,注意觀察圖畫,并結合自己平時對生活的觀察,初步嘗試用兒歌的語言描繪秋天其他成熟的莊稼、水果和盛開的鮮花。學生寫的話猶如春天的百花園—樣姹紫嫣紅:菊花綻開了笑臉,蝴蝶花開得艷,桂花朵朵黃,菊花香飄飄,月季花開得俏……稍加整理,一首首兒歌就在興趣盎然、詩意濃濃的課堂中誕生了。當然,仿寫的方式還有很多,但無論哪種仿寫都要遵循學生的思維特點與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力求舉一反三,實現(xiàn)從機械仿寫到變通仿寫,最后到創(chuàng)造性仿寫。
二、關注生活——擺脫“無米之炊”的困境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闭Z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寫話訓練要注重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增加學生對生活的敏感度和感悟力。另一方面,根據(jù)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要努力豐富學生課余生活,誘發(fā)學生原始的靈性。這樣,才能讓學生寫作時“有米可炊”。例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有一篇課文《動手做做看》,教學此課時,正逢學校開展“我愛科技小制作”活動。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全程參與制作過程,制作了或粗糙或精致的小制作,既品嘗到了過程的挫敗感,也收獲了成功的喜悅感。筆者抓住這個契機,指導學生寫周記,《我的小制作》也就應運而生了。有了生活的積累,有親自動手的感受,學生寫的話不再空洞,不再模式化,而是充滿了私人定制的個性化。再如,《找春天》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學習這課時,正值初春,萬物更新,教師若稍加點撥、引導,學生就會睜大眼睛,用心地去尋找他們身邊的春天:杜鵑花像春姑娘頭上的發(fā)夾,枇杷樹抽出了點點嫩芽,小草使勁鉆出地面來開大會,天上飛的風箏是春姑娘給大地發(fā)來的郵件……關注生活,用心觀察,每個學生的眼中都有一幅美麗的畫。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生活總會給學生的寫作注入許多新鮮、有趣的素材。
三、多讀好書——厚積薄發(fā),增添“后勁”
引導學生好讀書,讀好書,不斷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可以為寫話訓練增添無窮的“后勁”。
1. 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閱讀成為習慣。
在低年級學生掌握了拼音這套識字工具后,應指導他們加大閱讀量??梢赃x擇以注拼音的課外兒童讀物為主,如《出走的絨布熊》《生氣湯》《可愛的鼠小弟》《彩虹的盡頭》《有個性的羊》等等。充分利用“午閱”和其他課余時間,在班上營造濃濃的閱讀氛圍,讓學生人人手捧一本好書,安靜又享受地徜徉在書籍的海洋里,純化精神境界,敞亮心扉,激發(fā)學生的文化向往。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jù)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表現(xiàn)欲強的特點,在班上舉行講故事比賽、好書交流會、表演童話小品等,變單一的、目標性不明確的看書為豐富的語言積累、內化的過程,多形式地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
2. 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讀書若不得要領,勞而無功。”小學生閱讀個性強,隨意性大,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1)學會各種形式地讀。優(yōu)美的詩歌可以放聲讀,篇幅稍長的文章可以默讀。(2)閱讀要動腦,學會做批注。在好詞佳句處畫上記號,或進行摘抄,豐富自己的詞匯,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3)利用班級的QQ群、微信群等平臺,模仿央視節(jié)目《朗讀者》,進行好書、好段、好句朗讀交流。
四、常寫常記——促進良好習慣的形成
1. 模仿繪本,先畫后寫。低年級的學生,想象具有直觀、具體的特點,能夠讓他們靜下心來的東西不多。實際上,大多數(shù)低年級學生對畫畫十分感興趣,他們能通過畫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描繪出他們的所見所聞。在寫話教學的初始階段,不妨讓他們先畫再寫,激發(fā)他們的寫話興趣。比如教學口語交際“我們的家鄉(xiāng)”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畫一畫,再寫一寫。教師可以這樣啟發(fā)學生:“孩子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家鄉(xiāng)最美!你的家鄉(xiāng)在哪里?那里有什么好玩的?有什么特產(chǎn)?請你把你的家鄉(xiāng)畫出來,畫好后,在圖旁邊再寫上幾句合適的話,看誰的家鄉(xiāng)最美!”愉悅的情境加上有趣的創(chuàng)作方式,一幅幅美麗的繪畫加文字作品會讓我們目不暇接,由衷地感嘆學生豐富多彩的童真世界。
2. 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鼓勵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引導他們寫真人、真事、真情。教師應該小心地呵護學生萌發(fā)的積極性,哪怕他們對事物的判斷還不夠準確,對生活的認識還很膚淺,寫得也比較片面,但這些就是學生成長的印記。哪怕剛開始學生就只會寫一兩句、一小段,甚至錯別字多,表達也不夠通順,中心不明確,但只要從中發(fā)現(xiàn)一個閃光點,就要不吝表揚,采用溫暖的、針對性強的評語讓其始終對寫話有興趣,想寫,愿意寫。還可以針對每個學生,制訂不一樣的寫作標準,以鼓勵他們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3. 建立多種獎勵機制,鼓勵寫話。在寫話訓練的過程中,許多學生在一段時間的新鮮勁兒過去以后,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倦怠感。教師要及時采取各種獎勵機制,重新調動學生的興趣,可以在班上開展交流會、佳作賞析、競賽活動,將優(yōu)秀作品張貼在學習園地上,給學生提供展示作品的機會和舞臺,引導學生養(yǎng)成堅持寫話的習慣。
寫話訓練是作文教學的基礎,教師作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應不斷地探索寫話教學的規(guī)律與策略,充分激發(fā)學生寫話的興趣,注意平時的積累,加上合適的訓練,讓學生在第一學段扎實地過好寫話關,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寫作的樂趣,這樣我們就會看到“才露尖尖角的小荷”,聽到此起彼伏的“一片蛙聲”!
(作者單位:福建省閩侯縣荊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