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鐵花
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數(shù)量較多?!皩W困生”具體表現(xiàn)在課堂、作業(yè)、紀律、考試等方面?!皩W困生”的危害很多,造成個人注意力渙散,性格懶惰,無視紀律;造成家庭關系、師生關系緊張;影響班級整體提升;造成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分析“學困生”的成因,內部原因有元認知能力不足,學習動機差,學習習慣差,心理承受能力差;外部原因有家庭、學校、社會因素的影響,還有義務教育法的盲區(qū)。拯救“學困生”的策略有關心“學困生”、尊重“學困生”、培養(yǎng)興趣、培養(yǎng)抗挫力,學校、社會、家庭形成合力??傊刭|教育是國民教育,是發(fā)展性教育,我們要由外而內,由內而外地拯救“學困生”。
一、觀察“學困生”的現(xiàn)狀
1.“學困生”概念
本文采用教育界普遍認可的定義,將“學困生”界定為智力正常,學習成績明顯低于本年級平均水平,不能達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學生。
2.“學困生”的具體表現(xiàn)
課堂上“人在心不在”;作業(yè)上拖拉、漏題、空白、抄襲;紀律上擾亂課堂;考試時空白、偷看、瞎做……
二、分析“學困生”的成因
1.內部原因
(1)元認知能力不足。(2)學習動機差,目的不明確。(3)學習習慣差,學習方法不當。(4)心理承受能力差。
2.外部原因
(1)家庭因素的影響。①父母離異,家庭殘缺。②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最終轉化為“學困生”。③父母的工作忙,無暇顧及孩子而使其放任自流。
(2)學校因素的作用。①課程課業(yè)負擔重。②應試教育模式的局限。③教師的教育行為失當。④學習評價機制單一,學業(yè)督查不夠完善。
(3)社會因素的助推。①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差異。②知識無用論。③社會傳媒中的消極因素和不良思潮。④目前農村初中學校周邊的環(huán)境令人擔憂,治安狀況欠佳。
(4)義務教育法的盲區(qū)。義務教育法實施以后,小學畢業(yè)生全部免試升入初中,同時也取消了留級制度。
三、拯救語文“學困生”的策略
從公正及人道的層面分析:沒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異的學生,即便有的學生出現(xiàn)暫時的學力與智力不相應的狀況,也是可以改變的。
1.關心語文“學困生”是教育轉化的前提
(1)語文入學摸底考試后,老師作針對性補差補缺工作。
(2)在教學過程中對差生做到五多:多輔導、多提問、多板演、多面批、多鼓勵。
(3)用真誠、共情和無條件積極關注的態(tài)度,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
(4)運用“羅森塔爾效應”。教師期望效應的匹配度:期望效應建立的合理性,讓“學困生”感覺通過努力可以實現(xiàn);期望效應建立的廣度眭,也就是評價的多元化。
2.尊重是轉化語文“學困生”的基礎
在教育活動中,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人權,尊重學生受教育的平等權和自主發(fā)展權,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上進心。另一方面,要以平等的身份面對學生,多從情感上交流與溝通,多給予生活上的關心與體貼,多在學習上加以指導和幫助,努力融洽師生關系。
3.培養(yǎng)興趣是轉化語文“學困生”的關鍵
(1)提高教師素養(yǎng)。作為教師,在教學方面,多鉆研多汲取多思考。語文教學形式要豐富多樣,充滿樂趣,如采用歌曲、游戲、詩歌、故事、繞口令、小幽默等?;顫姷男问剑‘?shù)那榫敖逃?,讓“學困生”樂學、愛學、主動學。語文是母語,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是學好其它各科的基礎。學好語文很多時候是態(tài)度問題。因此,用興趣轉化“學困生”尤其有效。
(2)降低難度。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是教育的出發(fā)點。”教學要求符合學生實際,練習設計難易適中,檢測考試次數(shù)合理。
(3)分層次教學。教師在備課、上課、布置作業(yè)、個別輔導和出考試題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要注意難度和深度的層次性,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尤其是照顧到“后進生”。
4.培養(yǎng)抗挫力是轉化語文“學困生”的法寶
“學困生”常常意志薄弱,容易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退縮或是容易受到誘惑而毛病重犯,所以要著力培養(yǎng)他們的意志力和自制力。
(1)日記、郵件、QQ、熱線等方式與學校的心理咨詢師或科任老師溝通。適當?shù)臅r候也可以尋求社會心理機構的治療。
(2)堅持不懈,確保成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堅持的過程,對學困生更應重點監(jiān)控。
5.學校、社會、家庭形成合力是轉化語文“學困生”的保證
(1)勤發(fā)家校通。家校通簡潔、便利、面廣,是聯(lián)系家長的有效方法。
(2)老師個別家訪。對重點、個別、特殊對象使用。深入“學困生”學習的大后方,發(fā)掘困難的原因。協(xié)調多方力量為“學困生”鋪路。
(3)家長到校溝通。個別問題,需要及時處理,需要多科目老師會診的,在適當?shù)臅r間邀請家長來校面談。
(4)積極配合村支部,組建校外輔導站,聘請志愿者,在雙休日,對家長輔導有困難的“學困生”進行單獨輔導。
總之,轉化后進生要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
四、轉變語文“學困生”的社會意義
1.語文是基礎學科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學生學好其他學科,今后工作和繼續(xù)學習,對于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提高國民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
2.提高勞動者素質
素質教育,不是面向部分人,而是面向全體教育對象;它不是英才教育,而是國民教育;它不是選拔教育,而是普及教育;它不是淘汰性教育,而是發(fā)展性教育;不能只關心優(yōu)秀的學生,還要關心“學困生”。我們要由外而內、由內而外地拯救“學困生”,從而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