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巖
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高中英語教師來講,在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我常常聽到不少學生及家長抱怨說高中英語難學。中考120分怎么說也考了110分左右,高一剛入門怎么定語從句就無從下手呢?考到單詞的用法咱就束手無策了呢?初中我們也寫作,怎么高中書面表達總分25分,咱只能得14-15分呢?教師也抱怨高中學生怎么就不得入門, 不會學習呢?這個知識點我講過多少遍了,咱還不會呢? 還加上一句以前我也這么教的,怎么……。在新課標下怎樣走出這一困惑,使學生成功地從初中英語學習過渡到高中英語學習,盡快適應高中英語學習的特點與方法,掌握高中英語學習規(guī)律,使教師樂于教,學生輕松地學呢?我認為我們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分析原因,查找問題
學生之所以覺得高中英語難學,實際上是由初中升到高中后,他們對英語學習還不適應,尚未習慣。在初中階段,教材淺易,對話豐富有趣,大多閱讀課文篇幅較短,那么課堂上就有充分的學習時間,不需要課前花時間預習,學生對所學內容格外熟悉,,一些簡單的詞組和句型如:would like to do sh; be busy (in) doing sth; 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 The park is south of the mall等等能倒背如流。即使他們不能說出語法上為什么,他們能依葫蘆畫瓢地運用,在考試中能得分。但是到了高中,情況卻不同了。教學內容頗多,閱讀材料篇幅較長,課時相對減少。對于閱讀理解材料往往是篇幅很長的課文講兩課時才能結束。加之詞匯量增多,語法較為集中,寫作要求提高,課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較多。而且,課后自習時間不足,沒有計劃,不做合理安排就不能及時有效組織預習和復習,幾單元過后心中便沒底了。諸如此類的問題擺在我們教師的面前,這就需要我們教者采取實際有效的措施,做一些適當?shù)恼{整改變。
二、轉變觀點
1.樹立正確的教師觀
(1)由昔日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把教師看作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認為教師首要和基本的職能就是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對于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的寶庫,是活的教科書,因而,在學校教學中就造成了“以教師為中心”的現(xiàn)象,教師儼然成為“知識”的天使而存在著。然而,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人們的這種看法已經(jīng)開始改變,“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中漸漸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睂Υ耍秾W會生存》一書作了精辟的論述:“教師的職責現(xiàn)在已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得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者,一位幫助發(fā)現(xiàn)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xiàn)成真理的人”。因此,現(xiàn)代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指導學生有效地學習,把學生作為中心,圍繞學生的特點和需要,以幫助學生不斷進步為目的,與學會商討問題、解決問題。只有民主的教育才會有學生個性的覺醒,才能釋放學生的潛能。。教師要在人的潛能向現(xiàn)實素質的生成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促進者的作用,才能有效推動學生生動活潑、快樂自由地發(fā)展。
(2)由教學的管理者轉變?yōu)槠降鹊膮⑴c者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xiàn)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和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
2.樹立正確的教材觀
在不少教師觀念中,認為教材、計劃、大綱就是課程,是既定的和封閉的,其實不然。課程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師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新課程啟動的同時,英語又換了教材,許多英語教師都反映教材內容增加,難度加大,教法出新,對新教材的把握有很大的困難,甚至極可能完不成教學內容。的確,教材的更新會使我們一時難以適應,但是我們應認識到:教材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主要的,但不是惟一的課程資源,教材是服務于教學的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師不應該再是教材忠實的闡述者和傳授者,而是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研究教的內容和方法。
首先,要善于靈活地運用教材。
其次,善于以教材為基礎,積累課程資源。
由上可見,教師只有從原來的教材觀中邁出來,要清楚教材僅僅是提供了平臺,如何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教材是要靠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創(chuàng)造的。
3.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尊重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生,以一種分類關心、個別引導、全員幫助的態(tài)度來積極營造和諧、互學、相幫的教學氛圍;對有智力問題、有嚴重缺點、有過錯失誤、有不同意見的學生更要關注;特別注意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隨意批評、羞辱、體罰學生等都是有悖于新課程精神和違反教育法規(guī)的不當行為。
尊重學生還體現(xiàn)為激勵、贊賞學生。抓住合適的機會給學生以誠摯的鼓勵,能使他們得到自尊的首肯和努力奮發(fā)的學習動力。贊賞不僅僅針對學生學習中小小的進步、積極的努力和提高的成績,更重要的是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和專長,贊賞學生對教科書的大膽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達到學生積極成長、教學效率極大提高的效果。
總之,新課程改革給我們教師帶來嚴峻的挑戰(zhàn)和不可多得的機遇。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加強自身修養(yǎng),不斷充實完善自我,以人為本,樹立“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于學生”的意識,努力創(chuàng)建平等、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實現(xiàn)人的個性的充分自由發(fā)展。讓學生“自由活動、自主探索、自我體驗、自我感悟、自我提升”,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保障新《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推動素質教育與和諧教育的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