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長冬+王永航+尹義方
摘 要:自2007年國家新的學生資助政策執(zhí)行以來,助學經費投入從約500億元,到2016年的1600多億元,連續(xù)十年保持高速增長,有效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求學和生活問題,資助范圍已覆蓋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階段。國家獎助學金的實際評選助困情況如何,本文通過資助實例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國家助學金 助困大學生
自2007年以來,各級政府部門和高校都認真貫徹落實新的資助政策。從政策解讀知道,國家獎助學金名額分配不是平均的,分配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名額時,向辦學水平較高的、以農林水地礦油核等國家需要的特殊學科專業(yè)為主的高校適當傾斜;分配國家助學金名額時,向民族院校、以農林水地礦油核等國家需要的特殊學科專業(yè)為主的高校適當傾斜。我校作為一所石油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獲得國家獎助學金資助情況如何,本文對一個年級的在校大學生受助情況,進行分析研究。
一、現狀統計及資助分析
1. 資助現狀的數據統計
該年級學生總數384人,共計12個班級,評定貧困生人數168人,評選獲得資助116人,其中,獲得國家獎學金人數0人(以下計算忽略此項),勵志獎學金18人,助學金98人。據新的資助政策介紹,國家總的助困比例,勵志獎學金資助貧困學生占全國高校在校學生總數的3%,助學金占20%。該年級獲勵志獎學金人數占年級人數的4.69%,助學金占25.52%,分別高出國家的1.69和5.52個百分點,體現了國家助學金資助名額向石油高校的傾斜政策,詳見表一。
2. 資助現狀的測算分析
依據以上數據,分別測算三項比例指標,進行比較分析,見圖一。指標之一,貧困學生數占班級人數的百分比,簡稱“貧困生比”,可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班級所占比例大小。貧困生比低的班級為31%,高的達到61%、63%,反映出各班級貧困生評定后的實際情況;指標之二,獲得資助學生數(含勵志獎學金和助學金)占班級人數的百分比,簡稱“資助比”,可見各班級之間獲得資助名額分配走勢。資助比都在30%左右,名額分配走勢比較平均;指標之三,獲得資助學生占班級貧困學生總數的百分比,簡稱“助困比”,可見在各班級貧困生總數中獲得資助情況。助困比起伏較大,高的達到90%,說明該班級有90%的貧困生得到資助;低的是47%,說明該班級也有近一半的貧困生獲得資助。
比較分析,貧困生比和助困比的曲線走勢不一致,有的比例相差較大,有的上下換位,顯現出各班級的資助人數與貧困生人數之間不同步、不匹配的問題。原因分析是國家獎助學金的名額分配下來就是按在校學生數量來分的,到學院仍遵循此原則向下層分配。從而導致貧困學生數量多的班級獲得資助名額會少,貧困生少的名額會多的現象。如此分配持續(xù)四年大學時間,貧困生多的班級獲資助比例會始終是處于低位,而貧困生少的始終是高位,造成貧困學生群體的助困比一直不均衡,會產生部分貧困生的生活壓力加劇。
二、改進算法,精準助困
鑒于上述助困不均衡的現象,并且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助學金申請的必備條件之一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因此提出改進這兩項資助名額分配計算方法。就是把以在校學生總數為基數計算名額方法調整為以貧困生為基數計算。在保證該年級獲得資助總人數不變的前提下,測算出資助比、助困比二項指標,貧困生比沒有變化,資助效果見圖二。
比較分析,各班級助困比曲線較平穩(wěn),都有70%左右的貧困學生獲得資助。貧困比和資助比曲線走勢一致,說明各班級貧困生多獲得資助的人數就多,貧困生少資助就少。這種算法助困方向明確,體現了貧困生申請資助的機會均等。
結語
針對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助學金資助上,通過上述的分析研究,提出以貧困生總數為基數的名額分配計算方法。這種算法詮釋國家資助政策重點惠及經濟困難學生家庭,學校資困重點面向貧困大學生群體。同時,也促進貧困生獲助機會更均衡,助困措施更合理。在貫徹落實國家資助政策實踐中,將不斷探索完善精準助困的工作機制,有力推動高校資困工作再上新臺階。
作者簡介
艾長冬(1968.01—),男,滿族,黑龍江省,教師,高級工程師,從事學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