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軍
(渭源縣第二中學 甘肅 定西 748201)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的物理課堂教學注重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培養(yǎng)質(zhì)疑意識、提問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注重讓學生經(jīng)歷過程,發(fā)展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學會合作交流,掌握科學探究方法。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逐漸意識到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教學領域走向了多元視角,強調(diào)課堂教學多元化。如何有效地組織物理課堂教學,以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zhì)量成為如何實施物理新課程的“試金石”。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討論
高中物理課堂討論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構(gòu)建的一種教學行為,能夠激活課堂,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智慧,是彰顯學生個性、擴大信息交流和思維容量的有效途徑。但是,物理教師的課堂討論并不積極,而且課堂討論活動的組織也出現(xiàn)“熱熱鬧鬧開始,冷冷清清收場”的怪現(xiàn)象。那么,如何有效提高高中物理課堂的討論效率呢?
一、課堂討論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時間性,是指提出問題后,要給予學生適當?shù)乃伎紩r間。在提出問題后,學生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這是教學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先精心設置問題,然后讓學生討論,但是兩三分鐘后,老師自己就按捺不住,以自己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思考。以講代學,以講帶思,不僅是教學方法的問題,更是教學觀念和行為習慣的問題,明知應該放手讓學生自讀、思考,可是教師一旦開講就全然忘卻學生的存在。當然,教師一路開講,比組織學生感悟、獨立思考要輕便得多。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些物理老師一個問題提出后,過了幾秒鐘,有學生舉手回答,這個問題就過去了。長此以往,一部分學生被訓練得思維相當活躍,但大部分學生思維沒有得到鍛煉,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這就要求我們把課堂的重心從自己如何教轉(zhuǎn)移到學生如何學上。在這樣的要求下,我們必須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思考的時間,多聽聽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在與學生的反饋交流中,檢驗自己提問的效果。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隨意而答,教師就不能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設置的效果,問題的有效性也無法得到保障??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的回答是決定課堂提問效果的關鍵因素。
二、課堂討論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應鋪設階梯
當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時,教師應當降低思維的難度,即鋪設階梯,逐步深入,圍繞某“總問題”設計一些“子問題”做鋪墊。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jù)學生的思維特點,精心設計,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到深、層層遞進、有層次、有節(jié)奏、前后銜接、相互呼應和逐步深化的原則,這樣才能使學生圍繞“總問題”,逐步深入地開展探究活動。有些較難的問題設計沒有梯度或?qū)哟涡?,問題離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最近發(fā)展區(qū)”太遠,學生摸不著底,從而無法回答,導致課堂“冷場”。問題設計要有針對性,范圍要小,免得學生漫無邊際地回答,同時要有一定的啟發(fā)性,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jīng)驗。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看似設計得十分巧妙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卻“啟而不發(fā)”,收不到應有的效果。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問題提出之后,教師缺乏必要的引導,或進行了引導,但“啟而不當”“啟不得法”。只有“啟而得當”“啟而得法”,課堂提問才不會流于形式,才能落到實處。教師可以運用以下方式優(yōu)化提問:?當學生思維暫時受阻,無法正確回答教師的問題時,教師應及時鋪路架橋予以疏導;當有些問題因為難度太大,學生一時無法講清時,教師要適時架梯子,在終結(jié)性問題的前面,補充一些難度較小的問題;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有時會出現(xiàn)“東拉西扯”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適時地給予學生引導,為其指點迷津,使其撥云見日,豁然開朗。
三、物理課堂討論要注意問題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有效性不高的問題在物理教學中顯得相當突出,不該問的問,低效的重復應答式的提問,以問代講形成“滿堂問”等現(xiàn)象普遍存在。一些教師將課堂提問簡單地理解為問答,老師問學生答,時而出現(xiàn)類似“對不對”“是不是”“可不可以”這樣的提問,學生也就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對”或“不對”等。這樣看似有問有答,課堂氛圍很活躍,實際上這些問答缺乏思維含量,無法達到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還可以采取問題教學法,把學生置于問題情境中,讓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好的課堂提問能燃起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fā)學生說話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暢所欲言,言而不盡,言而有意。反之,學生或者啟而不發(fā),或者言不達意。
四、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討論方式采用多樣化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并用,同時教師的示范講解也是很重要的,教師可通過典型問題的分析,引導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途徑、方法和步驟,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嚴密性和靈活性。在學生的理性認識建立以后,接下來要做釋疑反饋這項工作,即要引導學生把知識用于實踐,以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物理課時相對較少,學生的練習、反饋通常被教師安排在課后進行。這使得師生在課堂上不能及時解決問題,即使發(fā)現(xiàn)了問題,也錯過了最佳的教學機會,這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并降低,易失去有價值的學習資源。所以,在課堂中應該多討論及時解決課堂生成的問題,這不僅是教育中一項重要的課程策略,對于教師提升專業(yè)能力,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檢驗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具有指導和修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