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英
【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為深入思考我國事實婚姻法律規(guī)制的問題。近年來事實婚姻規(guī)制完善的建議被廣泛討論,事實婚姻的存在數(shù)量居高不下。本文采用舉例、調查、歸納、分析、邏輯論證等方法,對事實婚姻概念進行了探討。在介紹其他國家對于事實婚姻的法律規(guī)定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關于事實婚姻法律規(guī)制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并著重提出了完善我國事實婚姻法律規(guī)制的建議。
【關鍵詞】事實婚姻;規(guī)制;完善
一、事實婚姻的概念
事實婚姻的概念在我國法學理論界爭論頗多,目前大致有三種表述:
第一種“承認說”,“認為事實婚姻是沒有配偶的男女雙方有同居的事實,且相互承認夫妻關系的婚姻。表述為‘沒有配偶的男女,未進行結婚登記即以夫妻關系共同生活的婚姻?!?/p>
第二種為“公認說”。認為事實婚姻是“沒有配偶的男女,未進行結婚登記便以夫妻關系同居生活,群眾也認為是夫妻關系的兩性結合”。即群眾公認性。
第三種是“兩性說”。即事實婚姻具有婚姻最本質的內核,共同居住,共同生活。但對事實婚姻的主體未作限定,也就是否認了事實婚姻的無偶性。即事實婚姻是“男女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并為當?shù)厝罕娝J可的一種夫妻關系”。
二、我國事實婚姻法律規(guī)制存在的問題
2.補辦登記不合理。在以夫妻名義同居共同生活而又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登記的男女,其中一方要起訴離婚時,法院受理前的告知他們先進行補辦登記,如果沒有登記則按照解除同居關系處理,這其中也說明了法律機關在執(zhí)行法律時是被動的,根本就沒有考慮現(xiàn)實問題,只是在生硬的運用法律條款處理案件。當事人明明都已經(jīng)感情不和才會導致離婚,而法律要求他們先登記為法律婚再離婚,這對當事人是一種心理負擔、并且會認為自己在政府有了污點記錄。假如其中一方是沒有意識的植物人或被宣告失蹤的人,在遇到上述情形時,法律沒有作出明確的處理指示。如果不選擇結婚,則會被打入同居的行列,算解除同居關系處理,從保護弱勢群體的角度出發(fā),這對于在婚姻中處于弱勢的一方極為不利,弱勢方有可能是男方也有可能是女方,且在離婚時涉及財產(chǎn)的分配問題、子女的撫養(yǎng)問題。法律不外乎人情,雖然這與我國建立法治國家的理念有違背,但這是傳統(tǒng)留下來的,中國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會有這種思維。
3.法律規(guī)范不統(tǒng)一。刑法修正案九中,第258條規(guī)定了重婚罪,即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且1994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婚姻登記管理條例》施行后發(fā)生的以夫妻名義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處罰的批復已經(jīng)廢止。刑法中,沒有規(guī)定構成重婚罪的當事人,到底是事實婚姻的重婚還是法律婚姻的重婚,第一個婚姻是事實婚還是法律婚或者第二個婚姻是事實婚還是法律婚。即使這些在所不問,我們也可以知道刑法沒有要求犯了事實重婚罪的人先去補辦登記再判決?!皬亩萑肓嗣穹ㄖ袩o婚可重、無婚可離,而刑法中有婚可重、有罪可判的尷尬局面?!?/p>
三、完善國事實婚姻法律規(guī)制的建議
經(jīng)過前三部分的分析,認識到我國事實婚姻問題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借鑒國外經(jīng)驗,現(xiàn)在對我國事實婚姻法律規(guī)制提出以下建議:
1.明確事實婚姻的性質問題。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對于事實婚姻的法律性質問題是回避的,為什么對1994年2月1日之前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事實婚姻就承認法律效力,而在之后的就不承認呢?立法者這樣立法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是選擇性的規(guī)定,讓人匪夷所思。或許是筆者學識不夠,認識太淺,對這種立法模式無法理解。學術界的對于事實婚姻的性質的三種主流的學說,各家之言各有所理,但是筆者在此要對于事實婚姻的法律性質問題的界定提出個人的觀點,立法者在進行立法活動的時候,既要結合國情,又要打開眼界,放遠目光,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實體的保護,形式也只是為了為現(xiàn)實服務,既要符合程序又要符合實體的正義,應該給事實婚姻一個明確的“名分”,在明確事實婚姻定義的基礎上,若當事人符合婚姻的實質要件,但沒有辦理結婚登記,卻以共同生活為目的,以夫妻的名義長期公開同居生活達到五年并被群眾所知曉,直接承認事實婚姻為有效婚姻的法律性質。
2.立法者在準備立法時,應注意與其他部門法的銜接。中國處于發(fā)展轉型期,各部門法也在不斷完善,緊跟時代步伐。最高人民法院在2011年通過了《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但是這次對于事實婚姻的規(guī)定也是沒有變化。我們知道在刑法中規(guī)定了重婚罪,而沒有規(guī)定重婚中是否包括事實婚姻。關于這個問題最高人民法院給出一個批復,前面已經(jīng)提及過這是失效了的,這種沖突的規(guī)定,該怎么處理,這在實務中給司法辦案人員帶來了不小的難題。筆者認為,立法者在進行立法活動時,要考慮各種社會因素,征詢各方人士意見,更不要把已經(jīng)規(guī)定的法律置之不理。應做到與其他部門法規(guī)定的和諧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王文軍.再論事實婚姻的性質.載于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2月.
[2]吳愛輝,何霞.論我國“事實婚姻”制度的雙重矛盾.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3月,第總25卷,第3期.
[3]巫昌禎主編.婚姻法與繼承法學(第四版).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