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蕓
閱讀作為初中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運用正確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顯得至關重要。學生從閱讀的文本中吸取營養(yǎng)、了解情感、熏陶人文情懷,培養(yǎng)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對文章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與作者進行思想的碰撞,進而提升閱讀的水平。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激發(fā)興趣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苯處熢诮虒W前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創(chuàng)設一些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閱讀氣氛。教師可以利用講述小故事、課本劇表演、多媒體播放圖像等方式渲染課文意境,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啟發(fā)學生展開思考,然后因勢利導。例如,在教學《魚我所欲也》時,我用一個故事作為開端:戰(zhàn)國時期,梁惠王問孟子:“我盡力治國,愛戴百姓,卻不見百姓增多,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說:“打個比方吧!雙方軍隊在戰(zhàn)場上相遇,免不了要進行一場廝殺。廝殺結束,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丟盔棄甲,拼命逃跑。假如有一個士兵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貪生怕死,這對不對呢?”梁惠王立即說:“當然不對?!泵献诱f:“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你一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笑百步是同樣的道理?!币龑W生帶著對孟子的睿智言語的欽佩之情學習孟子所作的一篇文章。
二、問渠那得清如許—提問引導
課堂提問是一門很值得研究的教學藝術。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注意提問的趣味性、答案的開放性和難度的梯度性,同時要把問題問得恰到好處,問到學生的心坎上。好的問題猶如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湖面,能迅速激起漣漪,蕩漾在學生的內心深處,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恰到好處的問題才能挖掘學生的智慧,這要求教師必須擁有較強的心理洞察能力,在提問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以及不足的地方,進而及時采取相應的策略改正其錯誤。如果問題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就能迅速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學生保持長期穩(wěn)定的學習動力。例如,在教學短文兩篇《蟬》和《貝殼》中,我提問:“作者由蟬本身悟出了關于生命的哪些深刻道理?怎樣理解作者對自己和貝殼的生命所作的比較,作者由此感悟到了什么?作者先對貝殼的精致進行了一番描述,然后引發(fā)了哪些感慨?在《貝殼》的最后一個自然段中的‘固執(zhí)‘簡單是什么意思?”通過對這幾個問題的探究,弄清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目的,這樣寫對文章有什么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技巧。
三、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體驗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從小學到初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每一篇課文都是在做閱讀指導?!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這句話說明了學生閱讀行為的重要性、自主性,為我們閱讀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盾髯印と逍А诽岬剑骸安宦劜蝗袈勚?,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边@些也說明了學生自主閱讀并從中獲取體驗的重要性。在指導學生閱讀教學時,通過閱讀把內容簡單地羅列出來,將一些能夠體現(xiàn)作者寫作意圖的字、詞、句標記出來,這樣才能較好地掌握文本內容,理解作者的情感。例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本文記敘童年時一次“遇險”“脫險”的經(jīng)歷,把文本分為三部分:毫無信心、萌發(fā)信心、信心大增,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艱難險阻并不可怕,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化整為零、化難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步步走下去,定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贏得最后的勝利。其實,閱讀教學何嘗不是如此,通過一次次的閱讀體驗,最終才能掌握閱讀技巧。為了創(chuàng)造更多的閱讀體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交流閱讀體會、舉辦閱讀手抄報、課本劇表演等形式來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從而提高閱讀水平和能力。
四、要把真金度與人—掌握技巧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敝挥袌猿珠喿x,不斷積累語言材料,積淀語感經(jīng)驗,才能豐富學生的“心理詞典”。知識造就人才,而知識的獲得的最主要途徑是閱讀。因此,教育者不能不深思:書海無涯,如何讓學生在書海中自由遨游到理想的彼岸?那就要讓學生掌握技巧,做到會讀、精讀,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和思想情感。同時,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列出文章摘要和關鍵的字、詞、句,整理出內容框架,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寫作意圖,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只有真正提高閱讀的實效性,才能體現(xiàn)教育改革的成果,才能把國家的教育精神落到實處,學生才會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chuàng)造性地學,發(fā)揮其優(yōu)勢,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使教育真正實現(xiàn)素質化。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靖縣龍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