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華
摘 要:作文是學生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jīng)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進行表達,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zhuǎn)化。然而,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最懼怕什么?是作文。作文這一“幽靈”困擾著大多數(shù)的學生,他們對寫作興味索然,視作文為畏途。要使學生寫好作文應該關注作文的“四性”,即真實性、想象性、制約性和思想性。
關鍵詞:作文;“四性”;興趣
一、真實性
“我手寫我心”,真實性是寫作文的目的。生活中會發(fā)生很多有趣的、難忘的和高興的事情,有些事情是你聽到的,有些事是你親眼所見到的,而有的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這些都是作文內(nèi)容的來源。常言說:“一滴水中見太陽,半瓣花上說人情”,準確寫出了平常、細小的生活畫面,于細微之中以小見大,再現(xiàn)真實生活作文,凸顯主題。學生只要留心于生活中的各種事情的發(fā)生變化,通過認真觀察、仔細思考,就能從生活中收到很多作文材料;只要如實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作文就會樸實感人,使讀文章的人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作文能反映生活的真、善、美、假、丑、惡。如果脫離了生活這一空間領域,那么作文就沒有真實感,便會華而不實。美國教育家華特有一句名言說得好:“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币虼俗魑慕虒W應將能力、寫作興趣與生活有意識地聯(lián)系起來,為學生開辟作文的廣闊的時空領域。同時要讓學生多讀課外讀物,多看大千世界美景,多聽生活趣事,做到“事事留心皆學問”。語文教學要重視課內(nèi)外的相互聯(lián)系,才能使學生學得又快又好,才能不斷擴大知識面、豐富內(nèi)心情感,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和懂得品味生活,從而走向?qū)W語文。語文來源于生活且又回到生活中反映生活,它具有真實性。
二、想象性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觀察是作文的基礎,想象是作文的翅膀。小學生的作文,雖談不上是什么藝術(shù)創(chuàng)作,但同樣需要無比豐富的想象。
為了把事情告訴讀者,學生只有認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從生活中積累作文素材,認真思考,選取最有意思的事情來寫,并充分發(fā)揮想象,才能把事情表達得更恰當、更具體,才會使作文生動感人、情趣盎然。學生往往把它比喻成一個大火球,把十五的月亮比喻成大玉盤,把殘月比喻成鐮刀、眉毛、小船等。這樣就能把月亮在不同時候的形狀恰當表達出來,使句子表達得生動有趣。有位學生在作文中寫道:“春姑娘送來鮮花,她穿得五彩繽紛。到了小河邊,河水解凍了的小溪歡快了,跳躍著流向遠方;她到了小山,樹木青了,花兒紅了,小草也不知什么時候偷偷地探出了頭,山一下變綠了,空氣也新鮮了,到處呈現(xiàn)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边@段話的描寫是通過認真觀察、仔細思考和充分發(fā)揮想象的,此段話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了春天到來蔥蘢的景象。只有放飛想象的翅膀,才能寫出好文章。
三、制約性
作文受時間、空間、環(huán)境(地點)以及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制約,因而作文內(nèi)容應來自學生身邊的事物,不能超越這一時代,超越了這一時空就會不真實,也就會無話可說,無話可寫,甚至離題萬里、風馬牛不相及,會造成“張飛殺岳飛的事情”的笑話。一個時代才會出現(xiàn)特定的事物,如若讓學生寫從未聽說的事情,作文就會犯如此毛病,因此作文應該具有制約性。作文來自我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離開了這一環(huán)境,作文內(nèi)容就沒有源頭,成了“無源之水,無卒之木”。一個未曾見過北極洲的人,讓他寫一篇北極風光的作文,無異于緣木求魚。況且,寫作還跟所掌握的字、詞和語言表達能力有緊密的關系。只有掌握基礎知識、具有豐富的詞匯才能隨心所欲地作文,否則寫到這個字不會,寫到那個詞也不會用,這樣便影響了作文水平的正常發(fā)揮。毋庸置疑,學好語文基礎知識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四、思想性
一篇文章離不開思想性,離開思想性的文章是不存在的。文章都是通過寫人、寫事、寫景狀物,通過它們來歌頌什么、贊揚什么、批評與譴責什么,并以此表達作者思想,具有言情達意的性質(zhì),使讀者從中受到啟發(fā)、獲得教育,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這就是文章的靈魂所在,也是寫作的目的。我們之前的教學重視智力教育,忽視了思想教育,轉(zhuǎn)過來狠抓思想教育,又丟了智育,不是過左就是過右,自從實施素質(zhì)教育以來才使德、智、體諸方面的教育走上正軌,才不至于走極端。當今人才的標準是不僅要有知識,還要有較好的思想素養(yǎng),這才稱之為人才。
一篇作文從本質(zhì)上說,就是一種綜合思維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是人的心靈寄托。我們的作文要腳踏實地地積累基本功,并且善于從生活中捕捉新鮮事,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并充分發(fā)揮想象,讓情感融入文章。如此,作文才會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史 鋒.注重語文教學與作文教學的有機統(tǒng)一[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1996(2).
[2]楊銀樺.作文教學淺談[J].新課程學習(綜合版),2010(1).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浦縣八一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