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紅
[摘 要]隨著一批批高中學子懷揣夢想奔赴藝術之路,藝術院校的門檻也越來越高,對文化課成績的要求越發(fā)嚴格。相對來說,語文學科是學生普遍能爭取多拿分的科目。語文教師要抓住藝術生的思維特點,開展分層教學,巧妙結合術科內容講解知識點,注重課文朗讀,多開展活動,以激發(fā)藝術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績。
[關鍵詞]藝術生;特點;語文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15-0029-02
近年藝術類考生驟增,大部分是文化課基礎較薄弱考普通類大學希望不大,想借由藝術之路上大學的學生,小部分是真正在藝術類方面有特長想上藝術類重點大學的學生。在這種大趨勢下,很多學校把藝術類作為特色項目來辦學。但從高考錄取分數線連年提升來看,藝術院校的門檻越來越高,對文化課的要求越發(fā)嚴格。相對來說,語文學科是學生普遍能爭取多拿分的科目。那么怎樣使藝術生在保持藝術類興趣愛好的同時,也對語文學習感興趣,穩(wěn)扎穩(wěn)打使語文成為高考的優(yōu)勢科目呢?在幾年藝術生的培養(yǎng)工作中,筆者一直在探索怎樣結合藝術生的特點來培養(yǎng)他們對語文的興趣,對此頗有一些心得體會。
一、藝術生的思維特點
藝術生的學習現狀普遍表現為專業(yè)興趣濃厚,文化基礎薄弱,大多癡愛專業(yè),甚至認為“沒有藝術,就沒有生命”。由于學生偏重于藝術專業(yè)的學習,所以文化基礎知識相對較差,個體文化修養(yǎng)不夠,知識面窄,綜合素質較低。
藝術生的思維特點表現為:
(1)個性情感比較豐富,具有特殊的創(chuàng)造能力。藝術類專業(yè)的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和事情熱情澎湃,并表現出很高的天賦,在這些領域中有特殊的創(chuàng)造能力,且能表現出持之以恒的決心和毅力。
(2)他們大多有個性,有主見,思維活躍,比較重視個人在專業(yè)以及其他領域的突出能力。
(3)他們表現欲強烈,樂于追求意想不到和一鳴驚人的個人理想。這與藝術專業(yè)強調個性發(fā)展、自由發(fā)展是緊密聯系的。
從性格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美術生比較內斂,能“坐得住”,注重對問題的深入思考,一味埋頭讀書的有不少,偏向書面表達,屬于聽覺型的學習者;音樂生則性格大多表現為外向,愛表現自己,好動,偏向口語表達,書面表達容易犯不夠深刻的毛病,屬于視覺型的學習者;近年體育生又被劃到理科類,體育生較傾向于理科的學習,性格比較直爽。
二、促使藝術生對語文學習感興趣的策略
1.分層教學
對于同一問題,先積極引導學生思考,然后請基礎稍差的學生回答,以引出大家共同的問題。另外,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進行分層教學,這樣做能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2.巧妙結合術科有關內容講解知識點
文學和藝術是相通的。
筆者講授古典詩歌時,請學生談詩歌意境,要求學生試著根據詩句內容構思,即興用鋼筆、圓珠筆等為課文畫插圖,然后用投影儀展示出來,以使學生借由術科來加深對詩歌意境的理解。詩歌鑒賞中有很多表達技巧是從美術術語中來的,比如點染、白描、刻畫、烘托等,教師可在課前了解這些詞的由來,結合繪畫來講,這樣更方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也加深了印象,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距離。
筆者在美術班上課時,引導學生給形象性較強的詩文繪插圖,學生都很感興趣,個個躍躍欲試,有的還馬上開始了創(chuàng)作。因為要求不高,學生很快就能完成,從中可看出他們的用心。課堂上大家傳閱作品,然后推選出比較好的作品,筆者再用投影儀展示出來。優(yōu)秀作品還可粘貼出來,供大家討論欣賞。教學很多詩文都可以用這種形式,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卞之琳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痹姼瓒绦?,但形象性很強,很能激發(fā)學生動筆的欲望。還有《雨巷》《春江花月夜》《蜀相》《雨霖鈴》等,可選取其中的某些句子來配插畫。
人教版選修的《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有不少篇章可操作性比較強。比如在教學文言文《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時,文章開篇有一大段理論“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因為學生的文言文基礎普遍薄弱,于是筆者請比較擅長畫竹的學生當堂在黑板上創(chuàng)作粉筆竹子圖,并談畫竹的感想和體會,激發(fā)起大家對課文學習興趣的同時,也使大家更容易理解課文中畫竹的理論。通過繪畫,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意,領會用有形之物表現無形之情的妙處,懂得欣賞詩歌的方法,同時也陶冶了藝術情操。
3.注重課文朗讀
有不少音樂生想嘗試考播音主持專業(yè),筆者要求學生首先要過字音關,把它和高考語文字音考查結合起來,學生就會比較重視,勤于去朗讀。
在日常教學中,筆者特別重視示范朗讀,適當結合錄音視頻朗誦資料,力求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的親自示范會使學生能近距離感知詩文的內容和感情,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我有一個夢想》《聽聽那冷雨》等,對于這些比較長的課文,筆者經常在課堂上深情朗讀,贏得學生的熱烈掌聲。
單純讀課文,會比較枯燥,可嘗試著讓學生配樂朗讀。比如《陳情表》,筆者選取緩慢稍帶悲傷的古箏曲來讓學生配樂朗讀,比起平日里讀課文,學生更投入了,更有激情了。后面講授課文內容時,他們也更能領會作者表達的“孝”情。
4.發(fā)現藝術生的亮點多贊美
贊美是語言中的鉆石。而藝術生表現欲強,如果多給予機會,多稱贊,多展示他們的優(yōu)秀作業(yè),會使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更積極地投入學習中。筆者經常通過多媒體電教平臺展示學生的周記、優(yōu)秀作文片段、試題精彩回答等,不吝惜語言的贊美,學生很受鼓舞,不少原本對文化課學習漠然的學生,也呈現出了好的學習狀態(tài)。
5.課堂適當穿插活動
很多教師覺得語文課中的活動好看不實用,其實運用好了,是非常有益于教學的。尤其是對于藝術生,適當在課堂上穿插活動,進行恰當的引導,更有利于他們的學習。比如在教學《雷雨》片段時,可讓學生圍繞“周樸園愛不愛魯侍萍”展開一個小型的辯論賽。
并不是讓美術生畫幾幅插畫,音樂生唱幾首歌,體育生多活動,就可以培養(yǎng)他們對文化課的興趣,而是要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心靈上接納藝術生,架起溝通彼此心靈的橋梁,讓他們覺得教師是跟他們在一起的,十分理解他們,教師工作之余多閱讀,適當進行藝術方面知識的學習,對修身養(yǎng)性也是有益的。正如藝術創(chuàng)作需要迸發(fā)激情,面對藝術生的教學也是一樣,教師要讓自己更有活力,更有創(chuàng)造力,更有感染力。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