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國+劉婧
[摘 要]現階段對于作文評改更多集中在批改的形式方面,而對具體如何批改,一直以來鮮有規(guī)范性的條文。按照高考評分標準,結合學生實際制定有針對性的作文評改單,可以提高教師批閱講評作文的實效性,減輕教師的作文批閱負擔,同時也可以對學生的考場作文起到規(guī)范和引領作用,提高學生應試作文的水平。
[關鍵詞]高中作文;評改單;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15-0017-01
作文評改是指根據學生學習作文的特點而確定的一種促進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評價形式。傳統的評價方式通常有評分式、評級式、評語式。作文教學中,按照課程標準以及考試評分標準的要求,根據教與學的實際需求制定相應的作文評改單,可采用多種形式(教師評、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對學生作文進行規(guī)范化的評改,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作文成績。
一、作文評改面臨的問題
在國外,有關作文評改的方式方法各見其仁。像美國教學專家瑪麗·安妮·特羅絲把作文評改分為教師評改、學生互評和自我評改,三種評改分階段進行。還有羅納德·克拉莫提出“編輯小組”法。日本語文教學界也非常重視作文評改的研究,許多教師常常采用由學生、家長、教師共同評改的方法。在我國,教育專家認為評改方式應是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全程參與,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評改中應變原來教師處于主動地位為學生處于主動地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進行自己評改、互相評改。著名教育專家葉圣陶先生就提出“全班改、輪流改、重點改”的形式。
綜上所述,國內外作文評改方式的研究,無論從理論方面還是實踐方面都為本文提供了豐富的做法和經驗,但更多研究基本集中在批改的形式方面,而對具體如何批改,一直以來鮮有規(guī)范性的條文。根據學校的實際,針對性地開展研究,如何創(chuàng)新作文評改模式,形成一套規(guī)范化、標準化、長期性的批改模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二、作文評改單的實施及效果
1.可以提升學生寫作文的規(guī)范意識
對不同文體的作文有一個規(guī)范化的指引,可以讓學生明確寫作的努力方向,培養(yǎng)自審和自評意識,切實提高學生考場作文的成績。
2.可以提高作文批閱的時效性
以往每次作文后,要過一個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教師批改后的作文才會再次回到學生手里進行評講。而此時,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學生早就忘到腦后了,有的學生甚至連自己寫的是什么都已經忘記了,評講的效果當然也好不了,而作文評改單的研制可以節(jié)省教師寫評語的時間,提高批改的時效性。
3.可以減輕教師的評改負擔
批閱作文一直是語文教師最頭疼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批閱一個班的作文。而學生往往對教師的評改漠不關心,只是簡單看一下評語和最終得分,評改效率低下。作文評改單力求提高教師的評改效率,減輕教師的負擔。
三、作文評改單使用問題思考及對策
問題一: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寫作。評改單對于廣大高中生來說,既是一種規(guī)范,同時簡單刻板地使用它也會造成對學生的束縛,容易形成定式思維,不利于實現個性化寫作。
對策:高考作文與課堂作文、自由寫作是完全不同的,它關系到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因此,考生在思想上必須高度重視,不僅要重視平時的嚴格訓練,更要重視在考場上的正常發(fā)揮甚至是超常發(fā)揮。作文評改單的制定旨在在入門階段對作文得分偏中低的學生進行規(guī)范化的引導,使其從審題、立意、選材、對策等方面形成一套基本的模式,掌握高考作文的基本寫法。但對于寫作基礎比較好、方法掌握好的學生應注重區(qū)別對待,設置更具科學性和個性化的評改單,以起到拔高的作用,切不可生搬硬套。
問題二:不利于及時靈活地應對高考的變化。高考作文具有穩(wěn)定性和變化性并存的特點,一成不變的評改方式不利于體現高考的新變化和新信息,不利于反映高考最新的評價方式。
對策:面對不斷變化的高考形式,教師一定要做一個終生學習者和研究者,一勞永逸的事情是不符合科學規(guī)律的。作文評改單也要體現出高考作文命題、評閱的變化,根據新變化和新形勢適時調整。
綜上所述,結合研究者的教學經驗和教學實踐,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按照課程標準以及考試評分標準的要求,通過教學實踐和調查研究,制定出合理、科學的適應教學需求的作文評改單,并研究論證其使用的有效性,在教師中推廣使用,具有一定的現實需求和長遠意義。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