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玲
河南焦作市人民醫(yī)院彩超室 焦作 454002
高頻超聲技術在橈神經損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張玉玲
河南焦作市人民醫(yī)院彩超室 焦作 454002
高頻超聲圖像;橈神經損傷;診斷
橈神經損傷在臨床上比較多見,其損傷后再生能力和修復時間之間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一般認為,傷后1~3個月內是神經修復的最佳時機,如果延誤診斷,會錯過神經修復的最佳時機,影響預后[1]。高頻超聲技術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設備的成熟,逐漸在臨床工作中應用得以迅速發(fā)展,其應用范圍得以拓展。姚靜等[2]研究發(fā)現(xiàn)高頻超聲在明確周圍神經的分布、走向及直徑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據此高頻超聲在周圍神經損傷的早期能夠明確診斷就成為可能,從而可早期評估周圍神經損傷,為合理制備手術方案和藥物治療提供及時、準確診斷基礎。本文通過對2014-03—2016-05骨外科36例臨床橈神經損傷的分析研究,了解高頻超聲在橈神經損傷中的價值,為治療提供更加恰當的時機,提供更多的信息。
1.1 一般資料 本組36例,男28例,女8例,年齡10~50歲,平均26.3歲。左側14例,右側22例。均有肱骨骨折手術史(包括內固定手術和/或內固定取出術),術后麻醉清醒后發(fā)現(xiàn)手腕及手指不能伸直,虎口區(qū)域皮膚感覺障礙,提示橈神經完全損傷。在損傷后3個月內均行神經電生理檢查,結果均提示橈神經損傷,并同時行高頻超聲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治療提供依據。
1.2 方法
1.2.1 高頻超聲檢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聲儀ATLHDI 5000(Philips公司,荷蘭),線陣探頭頻率5~12 MHz,檢查條件設置為肌肉骨骼。上臂橈神經檢查體位由仰臥、坐姿組成。仰臥時手臂盡量外展、后旋;坐姿背對檢查者,手掌自然平放于大腿上,肘稍外翻。前臂檢查時取坐位面對檢查者,前臂平放于診斷床上,橈神經的檢查依其解剖位置循蹤而查。起始部位可定于腋部、肘部及上臂部。找到損傷的橈神經后觀察、記錄神經及周邊組織聲像特征,判定神經損傷的情況,決定治療方法。
表1 高頻超聲周圍神經損傷分型
1.2.3 治療方法:根據高頻超聲檢查結果,按照上述標準分型,決定進行非手術治療或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有神經松解、神經直接修復、神經移植修復、功能重建手術等方式。
表2 高頻超聲診斷的各種損傷類型治療效果比較 (n)
3.1 高頻超聲對周圍神經疾病的診斷提供更加直觀的診斷方法 橈神經起源于臂叢后側束,與腋動脈及肱動脈并行,穿行于肱骨骨管中,并緊貼肱骨向外下到達肱骨外上髁的上方,然后在外側肌間隔及肱橈肌和肱肌間穿行。據上述橈神經走形路徑,可知在肱骨骨折時橈神經極易受到損害。以往神經功能評價多采用電生理檢測,該方法僅反應了神經本身損害,卻不能明確橈神經周圍的解剖比鄰關系及組織病變,不利于臨床醫(yī)師術前了解神經的局部解剖關系,因此通過高頻超聲影像來了解神經及其比鄰關系就變得愈加重要。1985年Slobiati首先報道對神經干的超聲檢查影像。隨后國內也報導高頻超聲可清晰地顯示周圍表淺神經[5-6],因此有可能對周圍神經疾病的診斷提供更加直觀的診斷方法。
3.2 高頻超聲圖像對周圍神經損傷的評估非常重要 在高頻超聲圖像中,正常橈神經橫切面呈橢圓形或圓形,呈篩網狀;長軸切面表現(xiàn)為互相平行的低回聲束,其內可見不連續(xù)的強回聲線分隔。相應組織學:低回聲代表神經纖維束,高回聲代表包裹在神經纖維束周圍的神經束膜。在橈神經檢查時,首先要對神經的走形及比鄰的血管、肌肉、骨骼等有清晰的了解,注意與神經周圍組織的鑒別[7]。周圍神經損傷后,有些情況需要手術治療,如神經部分或完全斷裂或被周圍鈣化灶、血腫、異常增生的骨質、骨內固定物及瘢痕組織等卡壓。如能早期手術治療,則有助于神經功能的盡快恢復[8]。而如損傷較輕則不必手術治療,因此,對周圍神經損傷的評估非常重要。
3.3 高頻超聲圖像為治療手段提供依據 既往肱骨骨折繼發(fā)橈神經損傷的診斷多應用神經電生理檢測方法,但在神經損傷早期(3~4周到休克期),電生理不明顯,無法進行準確的評估,因此電生理的時間局限性影響了它的應用。高頻超聲由于其直觀、無創(chuàng)的特點,以及擁有高分辨率,明顯提高了對橈神經損傷的辨別率,對肱骨骨折后繼發(fā)橈神經損傷程度的判斷成為可能。為患者進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改善預后提供了依據。本研究通過高頻超聲檢測對36例橈神經損傷程度進行了判斷,據超聲結果給予相應的治療,其中28例手術治療,在手術過程中證實了神經損傷類型,與高頻超聲檢測結果吻合[9],進一步證明高頻超聲對橈神經損傷有比較高的正確判斷率,為臨床醫(yī)生做出正確的治療手段提供依據,有利于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
總之,據本研究結果及相關研究可初步得出,對于肱骨骨折后出現(xiàn)橈神經損傷的患者,高頻超聲檢測可給予提供神經損傷部位、程度及類型,且能提供損傷神經周邊組織情況,且與手術探查結果符合率高,有利于早期做出診斷,為正確治療提供依據。
[1] 朱家愷.周圍神經損傷的診治進展[J].中華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5,21(1):63-66.
[2] 姚靜,陳為民,王怡.橈神經的高頻超聲診斷研究[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09,15(2):169-172.
[3] Koenig RW,Pedro MT,Heinen CP,et al.High-resolution Ultrasonography in Evaluating Peripheral Nerve Entrapment and Trauma[J].Neurosurg Focus(S1092-0684),2009,26(2):E13.
[4] 梅艷,李四偉,付玉山,等.疏血通針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1,13(6):1 083-1 084.
[5] 郭艷,王茜,戴理平,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在橈神經損傷診治中的應用[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31(19):3 283-3 284.
[6] 王國榮.高頻超聲診斷外周神經病變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17):77-78.
[7] 劉俊樂,王曉琳,張宏.外周神經阻滯的并發(fā)癥[J].解放軍醫(yī)學院學報,2013,34(12):1 303-1 305.
[8] 李曉國,宿顯良,趙務生.肱骨干骨折合并橈神經損傷56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19):56-58.
[9] 陰彥林,楊新明,章鵬.橈神經深支損傷的顯微修復及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22):76-77.
(收稿2016-12-11)
R455.1
B
1673-5110(2017)09-00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