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菊 王曉雪 劉欣欣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老年科 開封 475001
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認知行為療法對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的療效
張峰菊 王曉雪 劉欣欣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老年科 開封 475001
目的 評價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認知行為療法對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4-02—2016-03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67例,隨機分為2組,其中觀察組34例選用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認知行為療法進行治療,對照組33例僅選用認知行為療法進行治療,觀察并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A(漢密爾頓焦慮量表)(PSQI)及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HAMD評分為(7.32±0.47)分,HAMA評分為(5.59±0.34)分,對照組HAMD評分為(11.22±1.79)分,HAMA評分為(8.49±1.23)分,觀察組HAMD、HAMA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PSQI評分方面,觀察組PSQI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認知行為療法對于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具有較好的療效,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癥狀,提高睡眠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重復經顱磁刺激;認知行為療法;帕金森?。凰?/p>
帕金森病是一種中老年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臨床上主要以運動遲緩、肌強直、靜止性震顫和姿勢步態(tài)障礙為主要特征的運動癥狀,同時還會表現出焦慮、抑郁、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目前對于帕金森病患者的非運動癥狀的治療主要以認知行為療法聯合藥物治療為主,效果欠佳,近年來,我院為提高對于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的診療水平,提出了利用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認知行為療法對其進行治療的方法,并在臨床實踐,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02—2016-03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67例,所選患者符合國際運動障礙協會(MDS)公布的關于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并排除帕金森綜合征、既往有癲癇等病史及患有其他系統嚴重疾病的患者。隨機分為2組,其中觀察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齡(62.3±7.9)歲,病程(6.1±1.7)a,HAMD評分(15.44±2.90)分,HAMA評分(11.54±1.85)分,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10.93±0.32)分。對照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齡(63.5±6.4)歲,病程(6.3±1.4)a,HAMD評分(15.61±2.75)分,HAMA評分(11.37±1.60)分,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10.41±0.75)分。患者均自愿同意加入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HAMD、HAMA及PSQI評分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認知行為療法進行治療,具體如下:重復經顱磁刺激:采用丹麥丹迪公司生產的X100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儀,采用“8字型”雙線圈,磁場強度2.2T,磁刺激頻率10 Hz,強度為90%運動閾值,使患者下頜置于固定支架上,調整線圈位置使其刺激中心位于左前額葉外側,與頭皮相切。每序列40次脈沖,序列間間隔10 s,每天刺激20次序列,每周6次,共治療5周。認知行為療法:醫(yī)生與患者進行深入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背景,發(fā)現患者的負性思維模式,明確其心理缺陷;針對患者的心理缺陷進行指導,與患者進行互動,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思維模式,使其能夠接受當下的生理狀況,并逐漸適應;指導患者掌握情感調控的方法,減少負面情緒;教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家庭的支持,引導患者正確認識自己的社會角色,幫助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改變患者不正確的睡眠觀念,告之患者每個人的睡眠需求并不相同,不必刻意追求每天8 h的睡眠,身體的不適與失眠并無直接關系。對照組:僅采用與觀察組相同的認知行為療法,其余無特殊處理。
1.3 療效評價標準 焦慮情況采用HAMA量表進行評價,共14個項目,所有項目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各級的標準為:(0)為無癥狀;(1)輕;(2)中等;(3)重;(4)極重,總分超過29分,可能為嚴重焦慮;超過21分,肯定有明顯焦慮;超過14分,肯定有焦慮;超過7分,可能有焦慮;如<6分,病人無焦慮癥狀;抑郁情況采用HAMD量表進行評價,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各級的標準為:(0)無;(1)輕度;(2)中度;(3)重度;(4)極重度。少數項目采用0~2分的3級評分法,其分級的標準為:(0)無;(1)輕~中度;(2)重度,總分>35分,可能為嚴重抑郁;>20分,可能是輕或中等度的抑郁;<8分,病人無抑郁癥狀。睡眠情況采用PSQI量表進行評定,該量表由19個自評及5個他評構成,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及日間功能7個部分,其中第1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不參與計分,18個條目組成7個成份,每個成份按0~3等級計分,累積各成份得分為PSQI總分,總分范圍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3]。
2.1 2組治療后HAMD、HAMA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HAMD評分為(7.32±0.47)分,HAMA評分為(5.59±0.34)分,對照組HAMD評分為(11.22±1.79)分,HAMA評分為(8.49±1.23)分,觀察組HAMD、HAMA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2組治療后PSQI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PSQI總分為(6.54±0.20)分,對照組PSQI總分為(8.23±1.03)分,觀察組PSQI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后PSQI評分比較 (±s,分)
帕金森病是一種多發(fā)于中老年患者的錐體外系疾病,患者可有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肌強直等運動性癥狀,并同時伴情感、精神障礙及認知功能障礙等非運動癥狀[4]。抑郁、焦慮、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癥狀可出現在帕金森病的任何階段,這其中以抑郁癥狀表現最為突出。有學者研究顯示,約50%的帕金森病患者伴抑郁癥,甚至在患者出現運動癥狀之前即出現抑郁癥[5]。在治療方面,運動癥狀可應用抗膽堿能藥物、金剛烷胺及左旋多巴制劑等進行多巴胺替代治療,效果顯著[6]。臨床上通常應用三環(huán)類抗抑郁劑、氟西汀、舍曲林等對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癥進行治療,但效果欠佳,且抗抑郁藥物會與抗膽堿能藥物相互影響,降低藥物效果。重復經顱磁刺激是通過脈沖磁場作用于特定區(qū)域的腦組織,誘發(fā)感應電流,使得神經細胞去極化并達到閾電位,刺激大腦皮質的神經元,進而調控大腦皮質的某些功能。在對于帕金森病的治療中,有確切的研究結果顯示:重復經顱磁刺激可改善患者運動癥狀,功能影像顯示患者尾狀核區(qū)活動明顯增加[7]。在非運動癥狀如抑郁癥的治療中,重復經顱磁刺激也可表現出不俗的效果,實驗中發(fā)現抑郁患者經過高頻經顱磁刺激治療后血漿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濃度明顯升高,這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8]。我們的研究發(fā)現,單純利用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僅能改善患者抑郁癥狀,對于廣泛存在于患者中的焦慮及睡眠障礙等作用不明顯。因此,我們采用了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認知行為療法對帕金森病患者進行治療,效果較為顯著。最終的研究結果顯示,應用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的觀察組其HAMA及HAMD評分均有明顯降低,且遠低于僅應用認知行為療法的對照組。在睡眠質量評測方面,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其PSQI總分為(6.54±0.20)分,基本可判斷為無睡眠障礙,可說明患者在抑郁癥狀得到改善后,經過認知行為療法的治療,睡眠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優(yōu)于僅接受認知行為治療的對照組。
綜上所述,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認知行為療法對于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具有較好的療效,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癥狀,提高睡眠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
[1] 鄭秀琴,于蘇文,陳升東,等.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對帕金森病患者情緒障礙及P300電位的影響[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3,13(2):149-152.
[2] 吳卓華,崔立謙,許啟鋒,等.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在帕金森病康復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3,13(7):601-605.
[3] 陳靜,張長國,張紅波,等.高頻與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9(5):464-467.
[4] 趙學飛,雷晶,張小寧,等.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帕金森病臨床效果Meta分析[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5,15(4):302-310.
[5] 牛曉波,緱元沖.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帕金森病后抑郁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6):11-13.
[6] Ondo WG.Sleep/wake problems in Par-kinson’s disease: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opathologic correla-tions[J].J Neural Transm,2014,121(1):3-13.
[7] Frosini D,Unti E,Guidoccio F,et al.Mesoli-mbic dopaminergic dysfunc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depres-sion:evidence from a 123I-FP-CIT SPECT investigation[J].J Neural Transmi,2015,122(8):1 143-1 147.
[8] Sagna A,Gallo JJ,Pontone GM.Systematic review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disorders among older adul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2014,20(7):708-715.
(收稿2017-01-20)
R742.5
B
1673-5110(2017)09-0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