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新文
當前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深入地向前發(fā)展,各學科教師致力于對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的探究。作為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師,也投身到這方面研究中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對思想品德課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深入探究,感悟頗深。寫出來與同行共析,一吐管窺。
一、德育課堂不能是一言堂,師生交流一定要融洽
德育課堂上教師不要一言堂,只是教師自己說,學生出耳朵聽,教育效果并不好。我們知道,小學生可塑性很強,小學階段是其人生旅途上十分關鍵時期,因此作為小學德育課教師,一定要讓自己的課堂富有成效。這對小學生很重要,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一定要融洽,否則,老師說一通,學生聽一陣兒,過而不留,沒有產生實際效應。那么怎樣才能夠生交流融洽呢?我想,作為教師要了解學生們的想法是什么,然后根據學生的所思所想做出正確判斷、推理和解決問題辦法來。學生心里想什么,老師如何才能知道呢?一是要觀察學生得行為,看他們喜歡做什么,不喜歡做什么,原因有哪些。老師也同學生一起做有益的活動,學生就愿意和老師接近,也愿意和老師說心里話。這樣,老師還要善于聽學生得想法,知道他們所思所想所做,也就找到了拉近師生關系的途徑。
二、德育課堂不能只做書本知識傳授,要有針對性設置教育內容
說到這點,我對教材提出個建議,教材編排不能總是說些大道理,要針對小學生實際安排一些教育內容,例如,春季到了,百病多發(fā),家庭中成員得病也多了起來,尤其是所屬大的爺爺奶奶等人,春季生病多了,需要有人照顧,但是,作為孫輩的小學生,在家庭中如何幫助父母做些家務活,照顧一下老人,學校德育課堂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渠道。常言說,老師一句話,家長跑半天,老師在學生心中所占位置,十分重要。老師所說話語,學生信服。因此,教育小學生如何做人,這是德育課堂重要內容之一。這是針對年級學生年齡特征,設置的教育內容。還可以結合季節(jié)特點設置教育內容,根據地域特點設置教育內容,根據城鄉(xiāng)特點設置教育內容,根據學校特點、學生家庭因素、社會因素設置有針對性的德育課堂教育內容。
三、德育課堂不能是封閉式的課堂,可以是開放性的課堂
德育課堂常常在室內進行,老師說教還是學生體驗,都在一室之中完成,這是較封閉性的課堂,對學生產生的教育成效十分有限。那么,嘗試進行開放式的課堂教學也是一種嘗試。那么,怎樣才能產生較好的教育效果呢?我想,嘗試在室外進行體驗式教育,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交流中得到教育,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得不良想法和習慣。例如,設定一個教育課題后,上課時可以把學生帶到預先設定的體驗場,如到市場等勞作場所,觀察業(yè)主們是如何忙忙碌碌地擺攤的,有事如何向顧客推銷自己的東西的。市場上的各色人等是如何做的,有沒有值得自己敬佩的人?觀察體驗之后,有什么想法?自己在課后,打算怎么辦?等等。開放式的德育課堂,可以吸納家長和社會人員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尤其是鎮(zhèn)里和村里未成年關心委員會,這些人員都可以參與到德育活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開放式的德育課堂,不僅僅是形式上新穎,而且,可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家校社會聯(lián)手教育學生體系,解決了在學校五天教育,不敵在家兩天放任自流造成的負面效應。在實踐中,我們是這樣嘗試的,經過兩年的實踐,取得了預期的良好成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德育課堂不是老師與少數學生的互動,是全員參與活動的平臺
前段時間聽了幾節(jié)小學思想品德課,看到的是課堂上學生和老師互動的挺熱鬧,可是,仔細觀察,發(fā)現與老師互動交流的只是4--5名學生,這些學生似乎是班級中的骨干分子,課堂上也是中堅力量的學優(yōu)生和德優(yōu)生。這是不行的,課堂上的活動要全員參與才行,不能是少數學生占領整個課堂平臺。例如,有一節(jié)三年級思想品德課,課題是“團結就是力量”,老師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小組5—7人,大家合作完成一項游戲,各小組之間進行比賽,看哪個小組完成的快又好,主要是看和做的如何,根據個小組的表現進行賦分。大家同心合力才能完成的好,這個課堂小游戲,鍛煉了小同學的合作能力和增強了同學間的團結,發(fā)揚了不怕困難、團結合作的精神,不失為一次對學生全員鍛煉和教育的課堂教學好課。
五、德育課堂上不要限制過死,要發(fā)揮每位同學的作用
一說到德育,可能讓人想到那板著臉,厲聲高調進行說教的老師。可是,小學思想品德課不能是這樣的,要在和諧、寬松、自由、快樂的氛圍中進行德育活動的。這就要求老師在上課之前,認真?zhèn)湔n,備學生、備教材、備方式方法,這些工作量比較大,所以,的與教師是很辛苦的,老師做好思想準備,付出辛苦才會有收獲,教書育人是百年大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小學德育課教師一定要把著眼點放在小學生年齡特征上面,不要像對待成年人一樣去說教,那是一點作用也沒有的,不等老師講完,學生就轉眼忘掉了老師說了什么。因此,小學德育課堂要上得生動活潑,富有實效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