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蘊浩
(德州學院音樂學院,山東 德州 253000)
探究李斯特《超級練習曲·熱情》的演奏特點
劉蘊浩
(德州學院音樂學院,山東 德州 253000)
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和鋼琴家,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時期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在西方音樂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首創(chuàng)了交響詩這種體裁,還首創(chuàng)了背譜演奏法,被世人稱為“鋼琴之王”。他的《超級練習曲》不但在音響方面豐富多彩、富有生機,而且在情感方面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
浪漫主義音樂;首創(chuàng)性;超級練習曲;演奏特點
李斯特(FranzLiszt,1811—1886)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時期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在西方音樂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他出生于匈牙利的雷丁小鎮(zhèn)。1821年全家遷居維也納,師從車爾尼學習鋼琴,向薩列里學習作曲。李斯特在巴黎曾受到法國革命思潮和文學浪漫主義運動的影響,與作曲家肖邦、柏遼茲等人密切交往,并吸收了他們的藝術成就。
李斯特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音樂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為訓練學生演奏技巧寫下了《超級練習曲十二首》、《帕格尼尼練習曲六首》。他還著有《匈牙利狂想曲十九首》,反映出匈牙利當?shù)丶召愖钤家魳返臒崆楸挤判愿?。李斯特一生中只?chuàng)作了一首奏鳴曲——《b小調奏鳴曲》,它雖然是單樂章,但其內(nèi)容表現(xiàn)幅度廣闊,表現(xiàn)手法顯示出李斯特的獨創(chuàng)個性。他的兩首鋼琴協(xié)奏曲《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和《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中鋼琴與樂隊并重,風格接近于他的樂隊作品,交響性很強。李斯特的鋼琴演奏和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大大推進了鋼琴藝術的發(fā)展。
十九世紀三十至四十年代,巴黎成為全歐洲思想文化最活躍的地區(qū)之一,一些充滿激情的音樂家對藝術表現(xiàn)的意向、熱烈的情感非常著迷。李斯特在柏遼茲之后以“交響詩”的形式,給予音樂新的血液,將自己對音樂的熱情與鐘愛融入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之中,以展現(xiàn)自己的無限想象和表達人民對生活熱切的希望。在另外一方面,李斯特在作曲中卻以悲觀不滿的情緒,反對封建宮廷的約束。在這個以“人和命運”為主題的時代里,李斯特給予作品渲泄的情緒,當時的作曲家、演奏家等人無不時刻在提示著人們在命運中掙扎,又在這個被人和命運所擺布的社會中,他的《十二首超技技巧練習曲》為我們展現(xiàn)了這個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
在李斯特創(chuàng)作的《十二首超級練習曲》中,既有朝氣蓬勃的作品,又有情深意長的作品;有的作品具有交響性,有的作品具有英雄感。在他的十二首超級練習曲中,讓我們感受到不同的情景。在《超級練習曲》中,第一首《前奏曲》、第二首《a小調甚快板》、第八首《狩獵》 和第十首《熱情》在創(chuàng)作上表達了作者熱情高漲、生機勃勃的情感特征。第三首《風景畫》、第九首《回憶》和第十一首《和諧的夜晚》,這三首練習曲體現(xiàn)了作品的詩情畫意,具有溫婉動聽、情意綿綿的特點。然而具有交響性,表現(xiàn)嚴峻戰(zhàn)斗的第四首《馬捷帕》,正如浪濤般滾動著的音,把整首曲目引入到一個洶涌澎湃的環(huán)境之中。在本套練習曲中最令人敬畏的是第五首《鬼火》,它表現(xiàn)了音樂空洞、神秘,具有撲朔迷離、飄渺不定的感覺,隱隱約約仿佛能看到一絲火光。第六首《幻影》在《鬼火》之后,它表現(xiàn)了高貴華麗、激昂,但速度不快,整首曲目開頭對表現(xiàn)虛無縹緲的畫面做了鋪墊,對后面戛然而止的高潮做了呼應。最具悲劇性的曲目,第七首《英雄》責無旁貸,其表現(xiàn)了崇高的英雄氣概,讓我們心中產(chǎn)生無限的崇拜之情。最后一首《除雪》在本套練習曲中是最令人向往的一首曲目,美好的畫面,無限的憧憬,展現(xiàn)了李斯特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以這首曲目結尾,作曲者也是對聽者美好的明天一個向往。
(一)快速彈奏和弦交叉的風格特色
樂曲開頭以和弦交叉的演奏特點, 將以和弦間的快速交替作為起始。此樂句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小節(jié),但它的演奏難度是很大的。這些和弦是三度和弦轉位,在演奏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手指的碰錯音、觸音時彈不清楚的情況,這時候手指就會感到不適, 還有這些和弦的演奏必須依靠左右兩只手不斷交替彈奏,和弦的位置靠得很近,兩只手幾乎是粘在了一起。為了使演奏產(chǎn)生更加完美的效果,并且要在如此快速中保持和弦的清晰度,演奏者需要始終保持快速交替的演奏技巧來完成樂曲交響性的效果。
(二)準確彈奏和大跨度分解和和弦形式
此樂段中,右手八度和弦作為旋律,左手大跨度分解和弦(超過八度的和弦)作為伴奏支撐。在左手的分解和弦中,是一種大跨度分解和弦的形式。在這段樂曲中,右手高音部分以八度的形式在演奏旋律的歌唱性, 具有優(yōu)美、輕快的特點。而在左手的低音部分則是以大跨度的和弦分解進行快速跑動, 在音和音之間距離較遠、跳躍性較強。因此,這就提醒演奏者要注意音符彈奏的準確性, 不能因為速度快而亂彈。這時就需要演奏者在練習時,手指慢彈對整首曲目旋律、節(jié)奏準確性掌握, 使樂曲顯得具有緊張感和激情性。而這種緊張感是對后面的旋律進行了一定的展開。
(三)輝煌性與輕巧性相結合而產(chǎn)生的音響,具有交響性的效果
首先,在本樂曲中,通過表情記號“ff”,就能感受到樂曲的音響較為宏偉、輝煌。通過高聲部的音區(qū),感受到音色較為明亮。在本樂曲中包含了八度和弦、大跨度分解和弦、塊狀式和弦演奏。它的音域達到六個八度之廣, 在這么寬廣的音域中,演奏者要快速并準確地彈好每一個音是非常困難的。在如此寬廣音域中整首樂曲中旋律時而激昂、時而寧靜,演奏者須在快速演奏中迅速處理好音色的轉變,從而促進音樂的發(fā)展。此過程亦造成演奏者心理上的緊張,從而導致動作上的緊張。為了避免演奏中的失誤,演奏者要學會放松。
其次, 這首樂曲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塊狀結構的樂句出現(xiàn)在樂曲速度較快的樂句前面,旋律短小、輕快。在此期間,樂句的呼吸會顯得急促,演奏過程也會使演奏者加快,樂曲的感情便由此而生。這種節(jié)奏感由一開始的小樂句逐漸發(fā)展為大樂句。這之后出現(xiàn)的長樂句,就是在本樂句的動力中展開和延伸的。
最后,輝煌性與輕快性的特點也為樂曲的音響增添了色彩??焖俚暮拖疫M行,演奏者在演奏時,要注意左手的八度和弦作為右手和弦的動力,彈奏時左手和弦要比右手和弦略突出一些。在此基礎上加上踏板的巧妙結合, 使樂曲更具有輝煌性和活潑輕快性, 同時也讓樂曲的音響音色效果更加的完美。
該樂曲的開頭處其有一個明顯的表情記號:Allegro agitato molto,是一首快板性樂曲。這就提示了演奏者本樂曲速度較快,要保持高度的集中,防止演奏者在演奏時彈漏了音。此曲有令人驚嘆的炫技表現(xiàn),同時在樂曲中也有熱情優(yōu)美的旋律線,具有一定的歌唱性。此曲難度較大,情緒較為激烈,是十二首超級練習曲中的佳作。
[1]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修正版)[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2]余志剛.西方音樂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李斯特鋼琴全集.練習曲1[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5.
指導教師:于紅,副教授。
J60
A
劉蘊浩,男,漢族,山東德州人,山東省德州市德州學院音樂學院,音樂學師范方向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