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華
摘要:《老梁故事匯》是時下熱播的脫口秀節(jié)目,從氣質類型上看,它可以算作當代電視文化生態(tài)中某種經典的“遺形物”。這類脫口秀節(jié)目既是傳統(tǒng)評書藝術的延續(xù)和傳承,又是在傳統(tǒng)的電視評書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求變,自然是那些既依靠傳統(tǒng)媒體又能成功轉向新媒體的類型化節(jié)目的典范。而電視知識分子“老梁”和社會教育中“師者”兩相結合的個人形象,是傳統(tǒng)文人意趣向現(xiàn)代人文意識自覺轉型和進階的明證。同時,他對頹敗落后的觀念意識進行積極拆解和自主檢討批判,贏得了觀眾的廣泛稱贊和一致好評。
關鍵詞:“老梁”;《老梁故事匯》;電視知識分子;大眾傳媒;社會教育
中圖分類號:B206.3;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68(2017)01-0129-06
當今時代,傳播經緯世界,媒介改變生活,教育改造大眾,實體的倫理關系日漸明確,道德的精神特質愈發(fā)突顯,而文化則無處不在。這些時代特征,無一不從倫理責任、奉獻精神、個體道德等諸多層面明確了電視媒體人的新時代要求。而“老梁”就是這樣兼風骨容意趣、寓知識于教化、有意奉獻、自覺承擔、注重倫理精神轉換、強調道德勸誡的電視知識分子。本文在自媒體時代和社會教育多元化背景下,對“老梁”的電視知識分子角色進行考評?!袄狭骸笔浅掷m(xù)發(fā)光發(fā)熱的大明星,其脫口秀節(jié)目充分流露出的個性化特征,明顯標榜了他的個人特色。諸如《老梁看電影》《老梁看電視》《老梁據(jù)說》,以及山西衛(wèi)視在播的《老梁故事匯》、遼寧衛(wèi)視的《老梁觀世界》,均是“老梁”的類型化節(jié)目的典型代表。他另著《體育評書》《老梁觀世界》等多部與電視節(jié)目內容相關的圖書,其中多部被翻譯到海外,深得海外觀眾的喜愛。筆者選取在山西衛(wèi)視在檔在播的《老梁故事匯》為樣本,是因為該節(jié)目自2010年6月開播至今,已播出千余集,可以說節(jié)目產量甚豐,類型化特征明顯,具有較強的典型性意義,完整反映了老梁的主持藝術風格??v向來說,它與單田芳、田連元等先生開創(chuàng)的傳統(tǒng)電視評書相連:橫向來說,則可與《老梁觀世界》、竇文濤的《鏘鏘三人行》進行比較。
一、《老梁故事匯》的節(jié)目形態(tài)與內容分析
為了敘述方便,筆者將分析對象限定為2015
《老梁故事匯》2015年10月至12月共播出66期,其中,10月22期、11月21期、12月23期。所講述內容大致分5個方面:中國史話宮廷故事,明星、藝人,戲劇影視藝術,社會雜談及其他。其中,中國史話宮廷專題合計32期(10月9期、11月11期、12月12期),約占總數(shù)的48.5%;明星、藝人專題合計15期(10月6期、11月5期、12月4期),約占總數(shù)的23%:戲劇影視藝術合計10期(10月5期、11月4期、12月1期),約占總數(shù)的15%;社會雜談合計4期(10月2期、12月2期),約占總數(shù)的6%;其他5期(11月1期、12月4期),約占總數(shù)的7.5%。由上可見,古代中國史話及宮闈故事、當代明星藝人、戲劇影視藝術以及現(xiàn)代三百六十行從業(yè)人員等專題所占比例較大。從某種意義上看,老梁是通過關注社會現(xiàn)狀和掌握大眾的喜好傾向來提高節(jié)目收視率的;同時,他還以“師者”的形象出現(xiàn),隨老梁一起出鏡的通常有7名“學生”(電視屏幕左方2位,右方5位)。
“老梁”進入電視行業(yè)之初,是從體育評書類節(jié)目切入的,后來慢慢轉向全方位的電視評論主持人。如果沒有在體育節(jié)目中進行有意嘗試,“老梁”轉變?yōu)槿轿坏碾娨暼说目赡苄跃蜁p小。在《老梁故事匯》中,他的風格得以完美呈現(xiàn)。
首先,以評書式的風格講評故事。一人端坐主持演說,通過情節(jié)鋪排、人物模擬、事理批評等程式,搭配歷史演繹與臧否時事等內容,老梁的主持藝術與評書藝術有很強的關聯(lián)性。《老梁故事匯》在分述經典人、事、物上頗具典型意味。該節(jié)目主要圍繞“故事(Story)”“歷史(History)”兩個主題詞進行,基本主題和內涵較為明確。故事取用剛發(fā)生和正在發(fā)酵的熱點時事,而歷史則是遠去的故事。兩者的本質屬性和敘述邏輯是一致的,老梁慣常用差不多同樣的尺度去衡量和拿捏它們。粗略看來,他的類型化節(jié)目突出的是故事性和歷史感;但細致去看,又不以情節(jié)敘事為張目,而是帶有很強的點評特色和品評意味。主持人在故事的描摹細述中,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主張不做掩飾,講的是故事,實質評的是人情事理。這與他是傳統(tǒng)評書藝術的受益人有很大關系。評書藝術上接唐朝變文,流行于宋代,中興于民國時期,特別是經過廣播媒介的推波助瀾后,在當代仍有不小的市場。依據(jù)麥克盧漢的分類,可知廣播是熱媒介、電視是冷媒介。而評書評話兼具聽覺、視覺優(yōu)勢的內在品質,決定了它對冷熱媒介的高度適應性。至于老梁的評書類型節(jié)目能夠成功從廣播移檔到電視,則標志著老梁個人風格的評書藝術獲得了巨大成功。
其次,傳統(tǒng)評書在現(xiàn)代媒體中獲得新生的同時,品評傳統(tǒng)也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傳統(tǒng)評書藝術在當代可以被看作是封建時代表達形式的一種“遺形物”。胡適將“遺形物”定義為過去的紀念品,在《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一文中,他指出:“一種文學的進化,每經過一個時代往往帶著前一個時代留下的許多無用的紀念品:這種紀念品在早先的幼稚時代本是很有用的,后來漸漸的可以用不著他們了,但是因為人類守舊的惰性,故仍舊保存這些過去的紀念品。在社會學上,這種紀念品叫做‘遺形物(vestinges or rudiments)。”胡適雖然言明了“遺形物”粗鄙的地方,卻也道出了它的可愛討巧之她。“遺形物”是過往時代的精品,如靈鳥一般飛翔著穿過現(xiàn)時代的天空,不能落于實地,偏偏又要在大地上留下它的印瘋“遺形物”作為媒介,可以通過后視鏡理論來解釋。因為它能滿足人們對經典懷舊的情感需求,也能夠幫助大眾體會抵達未來的寄望和期許:在根源意義上,它反映了舊式的文人意趣向現(xiàn)代人文意識進階的真實過程。正因為此,它們特別容易在社會轉型期找到情感共鳴,也能在過渡階段快速獲得體認。它既低級又高明,具有很高的辨識度,卻需要受眾花費較多的精力去辨別依附于其上的優(yōu)劣成分。它有極強的生命意識和自為屬性,然而其思想根源和存在價值卻有待考辨。endprint
而“老梁”和他的節(jié)目正是這種“遺形物”的典型形態(tài)。以“老梁”為中心而成就的典型,在于其并非一開始就全方位地與當代生活發(fā)生關聯(lián),他只是簡簡單單地落到單一的體育類節(jié)目之上,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幽暗的反省和尋奇揭秘的窺視欲望。早期關注老梁體育評書的研究者,并不太看好這一類型節(jié)目,認為“《體育評書》可看作是一種伴隨演藝與體育界東北風強勢崛起現(xiàn)象的商業(yè)性跟風行為,尚缺內在原創(chuàng)力?!狭旱闹鞑ワL格呈現(xiàn)出模式化、程式化和節(jié)奏單一的缺隱《體育評書》過于遷就大眾的市場定位,模糊化了專門化、小群體化以及固定對象化的電視傳播規(guī)律,其酷評式的壓迫感贏得了廣大叛逆性人格觀眾的認同卻冷落了大批順從型人格的觀眾群體。丑角介入競技體育評論領域現(xiàn)象僅是全民皆丑階段性心理需求的產物,很難經受起電視媒介市場的長期檢驗”?,F(xiàn)在看來,他們的看法有些偏頗。這種節(jié)目題材類型化的轉向,其實是該傳統(tǒng)藝術門類在電視媒介上尋求生存進行的嘗試。而評書藝術的長久性,以及多年的傳播積淀,讓它有了一大批擁躉。它們的結合本能地反映了社會發(fā)展進程中受眾的心理需要,還反向促進了電視媒體的包容性生產,從而擴大了電視媒體的容納空間?!袄狭骸焙退墓?jié)目既傳承了傳統(tǒng)評書藝術,又對其進行了大量的創(chuàng)化生產。在傳統(tǒng)電視評書節(jié)目形態(tài)消亡之后,電視媒體也試圖對評書這一藝術門類進行有意識的保留,而老梁正是這類評書藝人的典型代表。
二、化育者的精神自覺與電視知識分子的轉型
教育多元化是當今社會的一大特點,大眾傳播和電視傳媒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有論者從傳統(tǒng)媒體和記者轉型的角度考察老梁的身份轉換,認為“老梁作為一名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媒體記者正式完成了向自媒體時代新型記者角色的轉型”。我們首先認為老梁是一位電視知識分子。如果將老梁等同于教育中的“老師”角色,肯定有失嚴謹;但看他在講故事說道理,節(jié)目中也有幾位學生端坐旁聽,從這個角度將老梁定義為“師者”也就不為過。查看當代教育多元化與電視知識分子轉型之間的關聯(lián),關注當代熱播電視節(jié)目的教育功能和娛樂功能,于此,我們要考察的是介于二者之間的電視媒體人所作的內在轉變和情感置換。事實上,面對傳統(tǒng)藝術的“遺形物”在媒介時代的生存困境,作為參與者“老梁”深有同感,卻不能把這種感受表露于外。總結“老梁”的主持風格,其實質也是在追述其文人氣質脫落的歷程,重新認識現(xiàn)代知識分子這一角色。從評書的角度和立場出發(fā),意在說明“老梁”在技法上主要依憑的是評書藝人的表達方式。其話語言說方式不僅會受到傳統(tǒng)評書技法的限制和框定,也會受到過往年代價值觀念和思想高度的制約。
他以講故事的方式向觀眾解讀劉德華、成龍等明星藝人從藝的艱辛,成名、成婚的不易,剖析大人物的“小人心”,講評手法延續(xù)了“使壞變好”的喜劇家精神;追求“人人平等”則又是老梁人文精神追求的重要體現(xiàn)。我們先從角色定位的角度來描述主持人的生存狀態(tài):首先,他們明了該類電視節(jié)目在現(xiàn)實中的生存狀況;其次,他們對自身的知識儲備有認知;再次,他們具備懸壺濟世、治病救人、高遠明朗的精神和開闊的心胸。也即是說,“老梁”自知自己的文人身份“銳到同樣‘牙尖嘴利的竇文濤,梁宏達表示,自己和竇文濤風格差異很大,根本不是同一個路線‘我其實是一個文人,雖然我平時主持一些節(jié)目,但我不僅僅是主持人”。他了解文人意趣所導致的偏狹,為此不斷自覺強化知識分子改造世界的熱情和決心。在電視媒體上獲得展示的機會,也完全是因為老梁作為知識分子所具有的自在自為的反思精神。而他的節(jié)目內容和主持風格的形成,在于其對落后意識的自覺揚棄,對忠義良善的世態(tài)人心的褒揚和推廣。老梁積極評判世事,對當下生活中的人情事理所反映出來的時代意識有意拔高;老梁自覺進行心理轉換,且毫不掩飾地呈現(xiàn)在節(jié)目中。他有知識分子的戒懼,在具體的工作和思考中為“過去”留足了余地,也給未來帶來了期望。
在知識分子心態(tài)與角色的轉變中,積極尋找由“文人”向“人文”轉換的明證,自然是電視知識分子樂觀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不過,他們出于本來的謙遜把自己定義為文人,這種因不必要的內斂而帶來的有限性思考弱化了他們思想中本有的張力。老梁也不例外。但他的做法是以坦誠的公心、客觀公允的表達姿態(tài)進行自我修補,使得節(jié)目在電視媒體上不至于迷失,反而收獲了一致的好評。要而言之,如老梁這樣充滿自我克制意識的文人,在社會轉型中不斷提升、漸次升級,造就自我的同時也成為時代典范,既是楷模,又為標桿,為電視知識分子的文化生產和創(chuàng)造提供了重要的啟示意義。
其實,一個表達者不免受到生存環(huán)境、倫理困境和認知水平的限制。個體的局限性是必然的,而優(yōu)秀的表達者總是能保持高度的反省意識。老梁的成功就在于他的高度警醒,具體來說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借用老成持重的觀念和見解加強節(jié)目表達的話語優(yōu)勢。老梁是70后東北人,諸多的個人特征帶來了《老梁故事匯》節(jié)目內容的集中化和鮮明的傾向性。比如在當代明星、藝人的第20期節(jié)目中,話題人物中出現(xiàn)的洪金寶、山口百惠、鄧麗君等多是50后60后,對他們的關注與老梁的年齡就有很大關系。
二是其濃郁的人文情懷。這主要表現(xiàn)在節(jié)目關注社會民生和底層職業(yè)人的生存狀況。對警察、廚師、空姐、律師、私家偵探、居委會大媽等生活境遇的考察,無不體現(xiàn)著老梁的人文關懷?!独狭汗适聟R》談焦慮癥、強迫癥、拖延癥等精神疾病和個人毛病,則又體現(xiàn)出“老梁”治病救人的醫(yī)者心態(tài)。
三是高度的藝術概括性與突出的歷史感。在2015年第4季度的《老梁故事匯》中,文學(作家作品)與戲劇影視藝術、中國史話宮廷故事兩個專題占據(jù)了節(jié)目總數(shù)的近半。講趙飛燕、花木蘭、杜十娘等女性,談劉備、關羽、張飛、胡雪巖等歷史名人,為大眾提供了了解和接觸歷史的機會。而談“三國”“聊齋”“冰滸”,甚至《港囧》《煎餅俠》等電影電視劇,則又可以提高大眾的文化修養(yǎng)。濃郁的歷史情感和藝術氛圍的營造,充分突顯了“老梁”的價值所在。
三、《老梁故事匯》及“老梁”的價值功能及其啟示endprint
從某種角度上來看“老梁”身上有濃烈的詩性意識,有學人姿態(tài)也有知識分子情懷,使其不停地拆解封建隱秘心理,并試圖將破壞了的東西重組,然后再度向現(xiàn)代的人文意識邁進。他的坦誠和直率表露于外,在自媒體時代極易被大眾所接受,“老梁”和他的節(jié)目已經成為當代電視媒體重要的典型“案例”。他剝開歷史迷霧向大眾開釋,向社會大眾以評書的形式積極地輸送正能量。
電視媒體是當代社會教育中重要的媒介工具。知識通過電視傳向大眾,需要電視人的篩選和把關,而評書藝人登上電視舞臺,就成為這樣的電視人和“把關人”。其中,由市井品評到電視公論的“搖身一變”,帶來了從文人意趣轉向人文意識的絕佳契機。不過,這種“升格”卻要求評書藝術家們理念先行,觀念要預先轉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保守思想,二是男性的優(yōu)越思想和優(yōu)勢地位,三是一味虛高的豪情俠義的破壞思想。它們在古代的評書藝術中體現(xiàn)得較明顯。而這些遺形物在與電視等新生媒介的接觸和碰撞過程中,與當代適應的則促進該類藝術作品的快速傳播與發(fā)展,反之則會減緩其發(fā)展。有識之士往往利用媒介這一平臺,將落后的封建意識“安置”在此。事實上,老梁基于經驗主義的思考模式,在只言片語間流露出價值判斷:在具體操作上,當然是練就一張“鐵口”,以圖最快地找到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老梁的主持風格和話語模式,頗有辣評、酷評的意味。他的表達單刀直入,缺乏內中轉換的價值判斷,極易給觀眾帶來消極影響。這些都緣于他擺脫不了“說書人”的話語風格的影響框架。事實上,說書人對古史和世事有著清醒的認識,銳利的眼神和對社會評價的深刻,觀眾未必心領神會,導致嚴肅的“苦口婆心”與隨意的“樂呵”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觀眾的粗心不經意間刺痛了“不忘初心”的嚴正表達者。這些相對深層的問題,也需要我們關注和反思。
直觀來看《老梁故事匯》恰如電視講座和網絡公開課一樣,主要呈現(xiàn)為一對多的講解模式。不過,正是傳統(tǒng)媒體強化了這種話語優(yōu)勢,增強了傳播者的個人魅力,進而助推了“老梁”的問題意識在當代社會的優(yōu)勢擴散。而老梁的成功也讓我們警醒:“直言明斷”何以能在事理和道理上經得起考量,從而將其納入現(xiàn)代人文語境中作充分的考察討論。電視培養(yǎng)了現(xiàn)代知識分子,為社會教育帶來了新的契機,然而,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思想未必能完全契合,教育的成效往往受限于傳播的功能價值。先不論傳播效果如何,既然電視媒體為傳統(tǒng)知識分子引來高關注度,他們就要與傳統(tǒng)媒體一同面對時代的挑戰(zhàn),特別是在新媒介技術迅猛發(fā)展的特殊時期,正統(tǒng)知識分子與傳統(tǒng)媒體雙雙遭遇的生產困境讓電視知識分子的處境更加艱難?;氐健袄狭骸鄙砩?,他處在文人向人文進階的過程當中,表達、思維方式等都有很明顯的過渡性質。他是醫(yī)者父母心,有時候容易“為了治病而患病”,不經意間成了陋習、時弊的病原體,電視媒體與知識分子的結合依然“憂思”難解。節(jié)目每天播出容易造成重復表達,導致話語單一:品評時太過投入,又會褒貶一體;本來是意見領袖,卻不免轉變?yōu)椤澳苋恕毙?,陷入人情的困境,致使其對世事的判斷常采取折中的話語,呈現(xiàn)為中庸的思維模式,在“教化先鋒”身上有了某種老于世故的“玩世不恭”。不過,好在“老梁”有高尚的品格,有士人弘毅的精神,總是以一身的文化品位與低級趣味相對抗,進而不斷豐富對眾生相的描繪,繼續(xù)為國民注入理性和樂觀。以經典應常變、用知識量拒信息流,因文化高格據(jù)教育高地,此系老梁在自媒體時代的不懈努力,也應成為當代電視知識分子最低限度的要求。
四、結語
“老梁”及其節(jié)目以克制的文人心態(tài)品評傳統(tǒng)和時事,涉獵的種類之多、范圍之廣、內容之豐富時所罕見。從傳播者角度說“老梁”電視知識分子角色及其“師者”形象,具有強大的引導能力。老梁是傳統(tǒng)評書藝術的受益人,借助電視新媒體對評書藝術這一封建時代的“遺形物”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生產,奠定了當代電視文化生態(tài)的品評傳統(tǒng),加快了“文人向人文”的轉變進程。傳統(tǒng)品評的主持風格與現(xiàn)代媒體的結合,一方面給觀眾帶來了生活樂趣和閑情雅致,另一方面也為拓展大眾的知識面提供了新的可能?!袄狭骸焙退墓?jié)目流露出的化育者情懷,較為清晰地展示了當代電視知識分子轉型的心路歷程。他的大眾意識、平民視角、詩性精神、知識分子情懷,增強了他的親和力,添增了他的人格魅力,塑造了他獨具特色的話語表達方式。由此可見,老梁和他的節(jié)目不僅具有娛樂功能,更為突出的是隱藏于其后的社會教育功能。他憑著一己之力,從傳統(tǒng)藝術的更新再造、電視媒體的現(xiàn)代轉型、知識分子的人文進步三個層面,進行著寓教于樂的綜合表達,產生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總體效力。在破碎的后“傳播倫理時代”,“老梁”以自我為己任,強調“中年”主體意識,發(fā)揮中年人的資源和話語優(yōu)勢,突出文化對社會教育的作用力和著力方式,多元化地突出了文化、倫理、教育在電視傳播中的作用。
(編輯:李春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