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文超(豐縣中醫(yī)醫(yī)院外科,江蘇 徐州 221700)
腹腔鏡手術治療早期闌尾周圍膿腫的臨床體會
師文超
(豐縣中醫(yī)醫(yī)院外科,江蘇 徐州 221700)
目的 對早期闌尾周圍膿腫患者治療中開展腹腔鏡手術方案的臨床可行性進行分析。方法 隨機選擇早期闌尾周圍膿腫患者75例,隨機分成兩組,其中治療組有38例患者,于組內(nèi)推行腹腔鏡手術方案治療;對照組有37例患者,于組內(nèi)推行開腹手術方案治療,對所有入選對象療效及手術指征進行觀察,并在兩組內(nèi)進行客觀比對。結果 兩組入選對象均配合完成手術程序,對照組入選對象手術時長(58.55± 28.10)min,治療組(63.66±22.03)mi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入選對象住院時長(8.55±3.17)d,治療組(5.62±2.11)d;對照組入選對象術后排氣時長(47.32±4.12)h,治療組(23.06±3.65)h;對照組有8例(21.62%)患者出現(xiàn)不良癥狀,治療組有2例(5.26%),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早期闌尾周圍膿腫患者治療中,推行腹腔鏡手術方案具有可行性,不僅安全性較高,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可以縮短患者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而且還能避免不良癥狀出現(xiàn),進一步改善患者預后水平,促進患者康復,因此值得推廣。
開腹手術;早期闌尾周圍膿腫;不良癥狀;腹腔鏡手術;預后
開腹手術方案、腹腔鏡手術方案應用于早期闌尾周圍膿腫患者治療中均可取得顯著療效,但是患者預后水平有一定差異。為了提升早期闌尾周圍膿腫患者療效、進一步改善其預后,本研究隨機選擇早期闌尾周圍膿腫患者進行研究,分為兩組后,分別在兩組內(nèi)施行不同方案治療,并觀察患者療效,重點評定腹腔鏡手術方案的應用價值,已取得顯著成效。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擇豐縣中醫(yī)醫(yī)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接收、已確診的早期闌尾周圍膿腫患者共75例,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38例患者,年齡25~65歲,平均(42.1± 8.9)歲;男20例,女18例。對照組37例患者,年齡24~67歲,平均(43.2±8.1)歲;男22例,女15例。研究中,所有入選患者接受專業(yè)檢查后都已確診,且出現(xiàn)腹痛腹瀉癥狀,觀察其資料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腹腔鏡手術 (1)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取足高頭低體位,使其頭部朝著左側傾斜約20度至30度。(2)創(chuàng)建CO2氣腹,將氣腹壓控制在13~14 mmHg之間,觀察孔選擇患者臍點位置,輔助孔選擇患者恥骨聯(lián)合位置以上約4 cm處,分別置入套管針(直徑10 mm、5 mm)。(3)于患者右側腹直肌外緣平臍部上2 cm處作主操作孔置入套管針(直徑為10 mm),并對患者腹腔組織進行全方位檢查。(4)展開粘連松解手術,對患者膿腔組織進行分離,并沿著結腸帶的位置朝著下端不斷鈍性分離,以充分暴露闌尾組織[1]。(5)用專業(yè)絲線對患者闌尾組織的根部進行結扎,并于根部以外約0.5 cm處將其剪斷,采用電凝方案處理殘端闌尾粘膜,荷包縫合包埋殘端。(6)如果患者闌尾組織的根部出現(xiàn)壞疽現(xiàn)象,而且無法進行結扎,則需在患者盲腸處進行縫合,并用大網(wǎng)膜對其進行覆蓋,予以包埋后,即可置入引流設備。(7)手術操作程序中,如果發(fā)現(xiàn)膿液,需用吸引器對其進行吸除,并對患者腹腔組織進行重復沖洗。
1.2.2 開腹手術 (1)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取足高頭低體位,使其頭部朝著左側傾斜約20度至30度。(2)作麥氏切口,經(jīng)腹直肌對患者切口處組織情況進行探查,如果患者粘連狀況較輕,需展開闌尾切除手術,并放置乳膠管進行引流。(3)如果患者粘連狀況較為嚴重,則需展開引流手術,并予以2期闌尾切除手術。
1.3 臨床效果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入選對象療效及預后,具體涉及:(1)手術時長;(2)住院時長;(3)術后排氣時長;(4)術后并發(fā)癥及不良癥狀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研究中所涉及的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時,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入選對象手術指征對照 兩組入選對象均配合完成手術程序,對照組入選對象手術時長與治療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住院時長、術后排氣時長與治療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入選對象預后情況對照 術后,對照組有8例(21.62%)患者出現(xiàn)不良癥狀,治療組有2例(5.2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入選對象手術指征對照(±s)
表1 兩組入選對象手術指征對照(±s)
項目手術時長(min)住院時長(d)術后排氣時長(h)治療組(n=38)63.66±22.03 5.62±2.11 23.06±3.65對照組(n=37)58.55±28.10 8.55±3.17 47.32±4.12 t值0.8777 4.7239 27.0102 P值>0.05 <0.05 <0.05
表2 術后兩組患兒并發(fā)癥出現(xiàn)情況對比(n)
金先慶等人[2]經(jīng)調查研究后發(fā)現(xiàn),早期闌尾周圍膿腫患者極易出現(xiàn)劇烈腹痛以及高熱等癥狀,臨床上多以開腹手術為首選方案之一,然而,開腹手術屬于有創(chuàng)術式,不僅損傷較為嚴重、切口大,而且術后還可能會出現(xiàn)術后并發(fā)癥及不良癥狀,包括切口感染、腸粘連梗阻以及腹腔殘余感染等,影響患者療效,導致其應用價值飽受爭議,因此優(yōu)化早期闌尾周圍膿腫患者治療方案尤其關鍵。當前,國內(nèi)醫(yī)學領域的各種技術均處于飛速發(fā)展態(tài)勢中,腹腔鏡及相關臨床設備已被應用至各級醫(yī)療機構中,且其應用價值已經(jīng)得到認可,將其應用至早期闌尾周圍膿腫患者中,有助于提升患者手術療效。
早期闌尾周圍膿腫患者中推行腹腔鏡手術方案具有可行性:(1)該術式實際操作較便易,不僅損傷較小,而且對患者造成的手術切口也比較小,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2)術中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后,可準確判斷其盆腔狀況、腹腔狀況等,可幫助醫(yī)師判斷患者病情,避免誤診現(xiàn)象發(fā)生[3]。(3)該術式可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感,可加快其胃腸組織功能的恢復速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水平。(4)由于該術式的操作程序遠離患者病灶組織,僅以套管針將其闌尾組織取出,不僅術野十分開闊,而且還能將腹腔組織中的膿液充分清除,避免出現(xiàn)膿腫殘余現(xiàn)象[4]。(5)由于該術式屬于微創(chuàng)型手術,因此切口較小,滿足患者審美需求,不僅能縮短其住院時長,而且還能促進患者康復。(6)采取腹腔鏡手術方案,還可避免并發(fā)癥出現(xiàn),包括麻痹性腸梗阻、創(chuàng)口感染、腹腔遺留感染物以及腸漏等[5]。但是,為進一步提升患者手術質量,腹腔鏡手術操作程序中,建議臨床醫(yī)師重視以下環(huán)節(jié):第一,合理把握入選對象手術指征,及時排除其禁忌證。第二,對膿腫組織進行切開時,應采取鈍性剝離方案,避免患者健康組織受損[6]。第三,當膿腫組織順利切開后,需及時定位穿孔闌尾組織、壞疽組織,再判斷患者的闌尾位置,予以解剖、分離,從而降低手術創(chuàng)傷。本次研究,治療組內(nèi)推行腹腔鏡手術方案治療,同時對照組內(nèi)推行開腹手術方案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兩組入選對象手術時長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此外,治療組入對象住院時長、術后排氣時長比對照組短,對照組內(nèi)不良癥狀的發(fā)生幾率是21.62%,治療組是5.26%,兩組療效綜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早期闌尾周圍膿腫患者治療中,推行腹腔鏡手術方案具有可行性,不僅安全性較高,可以縮短患者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而且還能避免不良癥狀出現(xiàn),進一步改善患者預后水平,促進患者康復,因此值得推廣。
[1] 汪志平,徐良志.彩超引導下穿刺引流加抗生素灌洗保留術治療闌尾周圍膿腫83例[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3,41(3):249.
[2] 金先慶,李曉慶,周德凱,等.小兒闌尾炎早期診斷的臨床研究——30年10256例小兒闌尾炎經(jīng)驗總結[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13,12(4):259-262.
[3] 馮佳,馮子壇,孫蓉,等.結腸鏡下開窗術和闌尾腔內(nèi)沖洗術治療闌尾周圍膿腫[J].中華胃腸內(nèi)鏡電子雜志,2014,1(1):23-26.
[4] 趙日升,汪挺.腹腔鏡手術與保守治療成人闌尾膿腫的隨機對照試驗[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5,18(9):913.
[5] 屈坤鵬,司若湟,楊曉軍,等.中西藥聯(lián)合B超穿刺置管引流在闌尾巨大膿腫治療中的應用[J].甘肅科技,2013,29(7):118-119.
[6] 趙金銘,趙啟忠,劉志.血必凈對老年闌尾圍膿腫患者血清TNF-α和IL-6表達的影響[J].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 2014,21(16):42-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