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廣智
(廣州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6)
高校視頻資源質量提高對策研究*
吳廣智
(廣州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6)
當下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視頻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日益更新。然而,目前的視頻資源建設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應用效果并不能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相適應。因此,如何提高視頻資源質量是當今現代教學非常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這里包括了視頻資源在質量建設上需要如何提高改進、教師在應用視頻資源的意識應如何加強以及學校在宏觀政策上如何為視頻資源的建設創(chuàng)造合適平臺等方面。
視頻資源;視頻資源質量;提高視頻資源質量的對策
高校課程中的視頻資源從內容形態(tài)上看主要包括由主講教師對課程教學內容系統(tǒng)講授的課堂錄像教學視頻和支撐教學內容的視頻資源兩大部分。視頻資源信息量大,形象直觀,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因而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能夠起到很好的改善和補充作用,它以鮮明的特點在教學輔助應用上具有獨特魅力,為學生進行教育服務,逐漸成為高校課程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現今高校課程中,視頻資源的利用仍處“洼地”,為數不多的視頻資源中,也不能展現其直觀形象的特點,沒有體現出它的教學價值。本研究對廣州某高校100名在讀本科生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課程里應用視頻資源效果情況進行了數據收集,從表1可看出,學生對視頻資源的應用明顯不足,甚至是覺得無存在價值。從表2則可看出,學生對視頻資源的不滿意主要在于視頻資源的吸引力不大以及與教學需求并不切合,比如視頻資源畫面不清晰、失真大、選題不吸引等;整個視頻資源粗制濫造,只是簡單的課堂內容搬家,形式單一,制作質量不能滿足學生所需。這些不足導致了視頻資源達不到應有的預期效果。
表1 視頻資源應用滿意程度
表2 視頻資源應用不足之處選項(多選)
分析主要原因:一是高校視頻資源的質量還不夠高,內容和形式根本無法滿足學習的實際需要;二是教師應用視頻資源意識薄弱,缺乏對視頻資源應用的思考,以圖片或文字說明等其他相對簡單的媒體手段替代本該用視頻處理的地方,這就使視頻資源的開發(fā)變得可有可無。
根據目前視頻資源在高校的應用現狀,結合對視頻資源應用受眾的調查以及對教育技術學電視教材制作專家訪談和相關電視教材類節(jié)目的成功案例研究,可歸納出,當前,提高高校視頻資源應從課堂錄像制作和支撐教學內容的視頻信息兩方面展開研究并加以改良。
1.以課堂錄像教學視頻為突破點,提高視頻資源質量
較之輔助教學內容的視頻資源開發(fā),課堂錄像教學視頻資源的制作是相對容易掌握的,屬于力所能及范疇。
高質量的課堂錄像教學視頻制作,通過畫質攝制、聲音采集以及鏡頭調度編輯等細節(jié)處理到位,制作出來的高質量課堂錄像教學同樣吸引廣大受眾學生收獲精良的課堂教學效果,還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界限,達到共享教學成果的目的。
(1)前期準備階段
第一,擬定攝制計劃。首先是熟悉課程內容、課程目的和上課方式,然后是商討攝制方案并確定,最后是相關攝制設備確定。
第二,設定專業(yè)攝制環(huán)境。包括攝制的背景設定,教師的服裝、形象要求等;收音環(huán)境的控制,目的是盡量控制環(huán)境噪聲、正確使用話筒等。此外,為顯示出較好的畫面質量,還要求場地的整潔布置和光線的合理把握。
第三,攝制器材準備。追求較高清晰度是課堂錄像教學視頻的最基本條件,條件允許下,以專業(yè)高清攝像機為宜,另外就是拍攝前的機位選擇和麥克風收音調試等。
(2)正式拍攝
對課堂情境的真實藝術還原,要注重鏡頭的穩(wěn)定性和合理構圖,以及聲音采集和曝光控制等。
(3)編輯剪接
以真實還原課堂教學為基礎,通過后期剪輯保持成片的流暢舒適,無需太多花哨的包裝和特技處理。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可適當藝術加工,例如調色、字幕添加等。
2.重視教師視頻資源開發(fā)能力的培養(yǎng)
關于能夠支撐教學內容視頻資源的建設與開發(fā),難度相對較大且需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技能以及制作經費,因此此類視頻資源的建設應從素材的積累收集開始:
(1)注重視頻資源素材的收集與積累
懂得視頻資源的收集與積累,這是最簡單便捷而有效的建設視頻資源方式。當前網上可利用的教學視頻素材主要可參考以下方面:
第一,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素材?;ヂ摼W上許多視頻網站或者點播平臺都有許多涉及各知識點的素材及案例分析供參考,可以作為教學中很有參考作用的教學視頻素材,但這些素材量都經過壓縮處理,還需進行格式轉換才能使用,顯得較為麻煩不便。
此外,可從較有針對性的教學資源網等渠道挖掘收集,如中國高等學校教學資源網,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高校教學資源庫,這里有豐富的源于國內外高校的優(yōu)秀教學作品以及專業(yè)公司的多媒體信息技術資源,包括“教學多媒體素材庫”與“教學課件及資料庫”。
第二,積極發(fā)展建設教學資源庫?,F在,許多高校都在校園網建設自己的教學資源庫,然而,受到訪問權限、數據庫格式、檢索模式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這些優(yōu)秀資源在應用上受到極大限制。因此,只有建立統(tǒng)一標準參數的專業(yè)教學資源庫才能實現兄弟高校間的資源共享。
當然也不是說資料收集好了就等于可以立即投入使用,還必須過濾,這就要求教師熟悉和了解相關的視頻編輯原理。當教師在這方面越來越熟練后,對視頻資源的應用意識也會越來越強烈,這是相輔相成的。
(2)加強對視頻資源編導制作能力的培養(yǎng)
首先,做好選題工作。題材的選取要與教學內容統(tǒng)一,這是選題的基礎,也是此類視頻資源建設的首要條件。題材選取要具吸引力,選題應從受眾角度考慮分析。高校學生接受能力強,寬容度高而且時代觸覺強,因此選材可盡量在地域、文化、社會等方面大膽開拓,迎合大眾生活潮流,保持對高校學生的吸引力,不再以老掉牙的舊片為選材模板。
其次,視頻資源的編制要體現教學設計思想。這里不僅包括對視頻資源內容的組織與結構設計,還包括了視頻資源作為教輔手段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和應用時機。也就是說,視頻資源不僅要有必須的教學針對性,還要用得其所、用得其時,并且還要考慮到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充分挖掘視頻資源的媒介特性,以互動參與的方式吸引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協(xié)作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下深入淺出地吸收知識。
最后,根據受眾分析、確定選材并運用教學設計思想對素材進行內容組織和結構設計,做好定稿和定制。定稿就是編寫成文字稿本和分鏡頭稿本,即如何用畫面及鏡頭設計來準確表現文字的內容意義,這是視頻資源建設的骨架建構。定制就是運用多媒體制作軟件、硬件技術對素材進行處理,在數字化的環(huán)境中完成整個視頻資源的整體制作。
(3)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視頻資源開發(fā)
視頻資源的建設從來無規(guī)定為教師專利所屬,還可以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方式。隨著數碼攝影攝像設備的日漸普及以及近年新興的微電影微視頻制作熱潮,大家都喜歡以影視語言的方式對生活和思想進行表達。由商業(yè)市場上的微電影比賽到現在省市級教育大力支持的大學生電影節(jié)等,其發(fā)展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從整體上估衡,校園微電影創(chuàng)作或主題存在局限性且視角狹隘等問題,特別是反映學生專業(yè)特色的少,創(chuàng)造還處于“個性化”行為。然而,這股潛在的新生力量如能得到教師的有效引導,必能發(fā)揮出巨大能量,教師和學生的合力能實現視頻資源的共需。
3.建立供視頻資源開發(fā)創(chuàng)造的有利平臺
(1)確保視頻資源開發(fā)的硬件、軟件保障
視頻資源開發(fā)包括前期攝影攝制、后期包裝剪輯、收音采集等許多工序,與之相配的設備器材都屬于高要求投入,在硬件配備、人員維護使用管理上都有著專業(yè)素養(yǎng)要求,需大量的人力物力投資。
而事實上,現大多數高校都是由少數具備影視專業(yè)素養(yǎng)的實踐教學人員肩負著視頻資源開發(fā)的任務,硬軟件力量顯得尤為薄弱,這種情況在客觀上也消磨了開發(fā)的動力和積極性。因此,基于這樣的特殊性,如能通過學校組織建立專門用作視頻資源開發(fā)的平臺,并有效組織平臺的正常運作管理,這樣就能在教學應用上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創(chuàng)作氛圍。
(2)組織有效的相關專業(yè)培訓
硬件的投入是基礎,相關專業(yè)水平隊伍的建設才是維系整個開發(fā)的生命力,對所有教師進行相關的專業(yè)培訓就是生命力的創(chuàng)造,這在教學過程中,也勢必起到教學引導的作用。這也是高校視頻資源開發(fā)過程里,學校與教師相得益彰的結果。一方面,教師自我信息化素養(yǎng)學習提升得到了學校的肯定;另一方面,學校的培養(yǎng)以復合型人才為目標,教師如具備視頻資源開發(fā)的信息化素養(yǎng),也符合學校發(fā)展所需要的人才類型。
[1]黃慕雄,朱婧茹.教研中視頻的創(chuàng)新運用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10(10).
[2]黃慕雄.數字教育電視節(jié)目創(chuàng)新應用模式建構[J].中國電化教育,2010(5).
[3]黃慕雄,林秀瑜,張學波.數字教育電視節(jié)目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推廣調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0(2).
[4]慈冉冉.視頻教學資源在網絡課程中的設計與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0:2-7.
[5]王琴.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在精品課程建設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6).
[6]楊輝.高校精品課程教學錄像的制作及意義[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3).
(編輯:王天鵬)
G434
:A
:1673-8454(2017)07-0056-03
微視頻在《網絡傳播實務》課程的應用研究(廣東省教育廳2015年度教育技術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題編號:201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