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
摘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翻譯是比較重要的部分,思維方式對翻譯產生很大的影響,影響著學生翻譯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提升。本篇文章針對中英思維方式對比應用于中英翻譯教學中的意義進行詳細分析,同時提出了相關措施,希望對學生翻譯能力的提高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培養(yǎng)越來越多的翻譯人才。
關鍵詞:中英思維方式;教學方式;英語思維
掌握英語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翻譯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東西方文化由于地理條件、宗教以及風俗等差異,在語言、情感的表達方面有很大區(qū)別,這就要求翻譯工作必須要在了解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可促進學生英語翻譯素養(yǎng)的提高。
一、中英思維方式對比應用于中英翻譯教學中的作用
1促進學生翻譯水平的提高
中國人受到中庸思想的影響,表達觀點、情感的時候常常采用委婉而含蓄的方式,先用一定的言語進行鋪墊、滲透或者采用含沙射影的方式。這一點和西方人相反,他們更傾向于以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在翻譯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了解中西方在語言表達上的不同點,從而讓學生能夠準確地完成中英互譯,提高翻譯質量。
2推動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
中英翻譯教學的目的并不只是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通過了解西方語言的表達方式,進而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接受西方先進的思想,在思維上形成多維框架,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中英思維方式對比應用于中英翻譯教學中應用的措施
中英文翻譯教學,授課教師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們需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設計教學方案,滿足學生興趣的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動力。
1借助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中西方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經過長時間日積月累,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很難改變。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則勢必會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對知識的理解不到位,不利于學生思維方式的形成。通常,在進行中英翻譯教學時,教師應該采用多媒體等高新技術,通過播放短片等方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置身影片的情景當中,切實感受西方文化的精華,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當中,實現學習目標,并提升實踐能力。
[JP+2]比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播放經典影片《美麗心靈》等影片,讓學生在領悟內涵的基礎上,感受西方文化,了解他們的語言表達方式以及接人待物的方式等,進而和本國接人待物方式進行對比分析,養(yǎng)成中英思維對比習慣。
2結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
[JP+2]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轉換教學理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結合生活,開展情景教學。比如:教師可以采取講故事的方式,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從而提升英語思維能力。
中國人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西方有很大不同。比如,當人們同時進入某一房間時,大家會很謙讓,同時伴隨“這邊請”等話語;但英語的表達則不同,通常會用“After you”表達。另外,中文和英文中“先”和“后”表達的含義及時間表達方法也不同,我們通常用“前”代表已經過去,用“后”代表將來,而英語中則恰恰相反,英語單詞“back”代表過去,單詞“forward”代表未來。中英思維的不同在翻譯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學生如果不能了解兩種語言思維的不同,勢必會給翻譯帶來困難,不能正確地領會語言所表達的內容。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必須要結合整個語言環(huán)境進行翻譯,才能領悟到除了語言表層含義外的深意。
3鼓勵平時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對比習慣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還必須要鼓勵學生分辨中西文化差異,讓學生注意積累,提高英語思維能力。
比如:教師可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本子,將平時在學習、閱讀中遇到關于英語思維習慣和語言表達方式記錄下來,課后定期復習,最終養(yǎng)成中英語言的對比習慣。比如:翻譯“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好好學習,是家長的共同愿望”這句話時,需要清晰了解句子含義,根據英語語言思維模式進行語序的調整,然后把這句話翻譯成“It is the common desire of parents to help children grow up healthily and study well”學生一旦掌握了這些翻譯技巧,翻譯就會變得更加輕松、愉快。
三、結語
中英思維方式對比在中英翻譯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兩種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教師在翻譯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比中英思維方式的不同,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翻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