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濤
為了規(guī)制、打擊違法使用虛假身份證件的行為,《刑法修正案(九)》規(guī)定了使用虛假身份證件罪,但是由于目前配套的司法解釋尚未出臺以及司法實踐中對于“情節(jié)嚴重”等問題的認識分歧,造成了定罪標準不統(tǒng)一的情況,筆者試圖結合法理以及司法實踐,對該問題的解決提出自己的設想。
一、使用虛假身份證件的構罪前提
根據(jù)《刑法》第280條之一的規(guī)定,使用虛假身份證件的構罪前提是在依照國家規(guī)定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也就是說使用虛假身份證件的行為必須具有一定的對外性和嚴肅性,而非所有使用行為均可以構成該罪,例如出于娛樂或開玩笑的目的,使用虛假的身份證件向朋友炫耀或者惡作劇,明顯就不應納入該罪名進行刑法評價。根據(jù)《居民身份證法》的規(guī)定,公民在辦理常住戶口登記項目變更、兵役登記、婚姻登記、收養(yǎng)登記、申請辦理出境手續(xù)等事項時,應當出示居民身份證。另外,根據(j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9條的規(guī)定,駕駛人應當按照駕駛證載明的準駕車型駕駛機動車;駕駛機動車時,應當隨身攜帶機動車駕駛證。
二、如何判斷“情節(jié)嚴重”
在現(xiàn)有司法解釋中,“情節(jié)嚴重”一般會以考量犯罪數(shù)額、次數(shù)、后果、對象等諸多因素來予以確定。2013年“兩高”在《關于辦理尋釁滋事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通過數(shù)額、次數(shù)、對象、后果等要素予以了明確。使用虛假身份證件罪可以參考該解釋。筆者結合現(xiàn)有立法理念及理論學說,認為使用虛假身份證件罪“情節(jié)嚴重”應當考慮使用的次數(shù)、數(shù)量、動機、后果以及是否嚴重擾亂相關事項的管理秩序等方面因素,例如使用虛假身份證件在賓館開房后吸毒,使用虛假身份證件無證駕駛后發(fā)生了交通事故,多次使用虛假身份證件或使用多張?zhí)摷偕矸葑C件等行為,即可以納入刑法評價。除此之外,并非所有的使用虛假身份證件的行為都一律納入刑法評價,應該結合具體情節(jié),區(qū)分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的界限。
三、相關刑罰處罰及適用原則
使用虛假身份證件罪的法定刑為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對于該罪名,最高刑期也僅有拘役6個月,由此可以看出,該罪名系相對處罰較輕的罪名。筆者認為這樣的量刑幅度是基于兩方面考量:一方面由于實施本罪行為時常伴有其他犯罪行為,例如,使用虛假身份證件進行金融詐騙等犯罪行為,在此種情況下,兩個罪名應當屬于想象競合,在處罰上擇一重罪處罰,故可以適用刑罰較重的罪名;另一方面,在沒有使用虛假身份證件進行犯罪活動的情況下,本身已經(jīng)設定了情節(jié)嚴重這樣一個構罪要素,那么其在法定刑的設定上應當符合罪責刑相一致的刑法原則,其社會危害性相對較低,因而設定了最高刑種僅有拘役的刑罰標準。
司法實踐中,筆者認為在遇到部分社會危害性較大、后果比較嚴重,但是因證據(jù)或標準問題無法納入刑法評價的行為時,如符合本罪的構罪要素,可以認定為使用虛假身份證件罪。例如,犯罪嫌疑人使用虛假身份證件進行詐騙活動,如因為數(shù)額無法達到詐騙罪的構罪標準,可以考慮以本罪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刑事處罰,這樣的處理方式在司法實踐中也有類似參照。例如,對于“非法侵入住宅罪”的適用,在實踐中,很多入戶盜竊因數(shù)額或其他原因無法認定盜竊罪的情況下,往往可以通過非法侵入住宅罪這一罪名達到很好的司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