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紀言,何鵬程,冉 鵬
(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內(nèi)科廣東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和廣東省醫(yī)學科學院,廣州510100)
逆向CART技術在CTO介入治療中的運用
陳紀言,何鵬程,冉 鵬
(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內(nèi)科廣東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和廣東省醫(yī)學科學院,廣州510100)
專家簡介:陳紀言,醫(yī)學博士,現(xiàn)為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現(xiàn)任美國心臟病學院Fel?low(FACC,2014年)、歐洲心臟病學院Fellow(FESC,2014年)、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心血管病分會副會長、中國醫(y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心血管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介入性心臟病學會理事長。擅長治療各種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在心臟瓣膜病介入與冠心病介入治療方面有很高造詣。
冠狀動脈疾?。荒嫦?qū)Ыz;側支循環(huán)
冠狀動脈(冠脈)慢性閉塞病變(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經(jīng)皮冠脈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療尚未完全攻克的最后堡壘。通過側支循環(huán)進行的逆向技術對提高CTO介入的成功率有極大的幫助,而反向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內(nèi)膜下尋徑技術(reverse controlled ante?grade retrograde subintimal tracking,CART)是最常使用的逆向技術之一,其發(fā)展迅速、運用廣泛,本文將對逆向CART技術的發(fā)展、原理及技術要點進行總結。
CART首先由日本介入專家Osamu Katoh提出,其主要原理是正向?qū)Ыz通過失敗并形成內(nèi)膜下假腔后,逆向球囊在逆向?qū)Ыz指引下經(jīng)側支循環(huán)進入CTO病變遠端,擴張后形成局部內(nèi)膜下假腔,便于正向?qū)Ыz穿刺進入該假腔并到達CTO遠端真腔(見圖1 CART技術)。由于部分側支細小和迂曲,球囊或者導絲不能到達閉塞病變遠端為CART技術的主要難點,且球囊通過側支循環(huán)容易導致其損傷甚至破裂,因此,其成功率較低而并發(fā)癥風險較高。隨著新器械的面世,逆向CART技術已逐漸取代了CART技術而在逆向技術中占據(jù)主流地位。
逆向CART技術是CTO介入治療的里程碑,于2007年至2008年由日本介入治療專家Osamu Katoh改進CART技術發(fā)展而來,其主要原理是正向送入導絲和球囊,在CTO病變處擴張,形成擴大的真腔或假腔,繼而操控逆向?qū)Ыz通過前向球囊產(chǎn)生的通道最終進入CTO近端的血管真腔(見圖1逆向CART技術)。逆向CART技術主要適用于復雜逆向CTO介入,如長病變、鈣化病變、迂曲血管病變,對于逆向CTO開通有很高的價值。
圖1 CART與Reverse CART示意圖(摘自參考文獻[1])
2.1 逆向CART的技術要點
(1)前向和逆向?qū)Ыz盡量重合,多個投照位確認;(2)導絲(尤其前向?qū)Ыz)放置于冠脈的中心腔位置;(3)球囊的選擇:根據(jù)參考血管直徑或血管內(nèi)超聲(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測得的直徑選擇大小合適的球囊,進行正向擴張,應避免過分擴張。原則上選擇直徑小于IVUS測得血管直徑0.5 mm的球囊,一般直徑為2.5 mm的球囊最常用;(4)正向球囊完成擴張后,在支架植入前,禁止前向造影,以避免擴大球囊擴張所產(chǎn)生的假腔。
2.2 血管內(nèi)超聲在逆向CART技術中的重要作用
逆向CART技術在實施的過程中,器械(主要是球囊和支架)的選擇和其位置的確認極為關鍵,但是,逆向CART本身的技術要求讓術者難以單純根據(jù)造影進行準確判斷。首先,逆向CART后不宜造影,會影響對閉塞血管直徑的判斷,導致選擇的球囊尺寸可能偏小,擴張后操作空間不足,影響正向真腔(或假腔)和逆向內(nèi)膜下假腔的貫通。在這種情況下,嘗試逆向?qū)Ыz穿刺進入正向真腔(或假腔),并非真正的逆向CART技術,而更近似于利用前向?qū)Ыz作為標記進行逆向穿刺,導致操作困難或效果不理想(如圖2 A)。另一方面,由于CTO病變組織鈣化等導致的順應性差,球囊直徑過小則擴張產(chǎn)生的通道容易出現(xiàn)回縮,影響器械通過。其次,逆向CART后不宜造影,影響導絲/球囊位置的判斷,若球囊位置過于遠離血管中心腔甚至在血管外,則球囊擴張容易導致冠脈穿孔及心包填塞風險。在前向球囊擴張后逆向?qū)Ыz內(nèi)尋徑過程中,若未能按照前向球囊及導絲產(chǎn)生的通道逆向推進而是繼續(xù)行走于另外的內(nèi)膜下假腔,可導致假腔向血管近端擴展,嚴重者可一直延伸到主動脈,造成升主動脈夾層(如圖2 B)。
綜上所述,在實施逆向CART技術的過程中,單純造影對正向?qū)Ыz和逆向?qū)Ыz的連接所提供的信息并不足夠,在難以對病變特征和器械位置進行準確判斷時,可考慮使用IVUS進行更為直觀、準確的觀察與評估。在逆向CART技術中,IVUS有以下作用:(1)獲取血管尺寸、CTO斑塊的組成和分布等信息,選擇合適的球囊,如鈣化病變需選擇較小的球囊以減少穿孔風險;(2)使用IVUS確認正向通道和逆向通道的貫通;(3)若IVUS提示連接通道回縮,可使用更大的球囊重新擴張;(4)IVUS可確定逆向?qū)Ыz的位置;(5)在IVUS的指引下,操控逆向?qū)Ыz進入血管近端真腔;(6)避免球囊擴張后造影劑的使用,減少假腔向近端延伸。因此,IVUS指導在逆向CART技術中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可提高逆向CART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見圖3)。
圖2 逆向CART操作過程中潛在困難示意圖(摘自參考文獻[2])
2.3 當代逆向CART技術
隨著逆向CART技術應用的增加和經(jīng)驗的積累,在傳統(tǒng)逆向CART技術的基礎上,目前發(fā)展出了當代逆向CART的概念,其主要技術動作為利用逆向?qū)Ыz朝擴張的球囊進行穿刺。這樣的穿刺有兩個理論上的優(yōu)勢,一是由于球囊擴張對周圍組織的壓縮,可降低逆向?qū)Ыz進入內(nèi)膜下假腔的風險,二是以擴張的球囊為目標及支撐,有助于增加逆向?qū)Ыz穿刺進入前向通道的機會。其技術要點包括:
(1)正向和逆向?qū)Ыz重合后即行CART技術;
(2)前向球囊擴張;
(3)球囊擴張時逆向?qū)Ыz需朝球囊方向進行穿刺。
圖3 IVUS指引的逆向CART操作示意圖(摘自參考文獻[2])
逆向CART技術是CTO PCI治療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顯著提高了CTO PCI治療的成功率,逆向CART技術有標準的技術流程,IVUS的輔助讓逆向CART技術更加安全有效,而當代逆向CART技術的概念進一步優(yōu)化了技術流程,讓該技術效率更高、重復性更強。
[1]SUMITSUJI S,INOUE K,OCHIAI M,et al.Fundamental wire technique and current standard strategy of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for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with histopathological insights[J].JACC Cardiovasc Interv,2011,4(9):941-951.
[2]RATHORE S,KATOH O,TUSCHIKANE E,et al.A novel modification of the retrograde approach for the recanalization of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guided reverse controlled antegrade and retrograde tracking[J].JACC Cardiovasc Interv,2010,3(2):155-164.
第19屆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參會邀請函
尊敬的_____________醫(yī)生:
您好!
由廣東省醫(yī)學會、廣東省醫(yī)師協(xié)會主辦,我國南方各省市心血管病專業(yè)委員會和港澳臺地區(qū)心血管病專科學院聯(lián)合協(xié)辦,嶺南心血管病雜志社承辦的第19屆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SCC2017)將于2017年04月06日-04月09日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召開。這是近年來心血管醫(yī)學領域臨床與科研成果的學術盛宴。
本屆論壇交流形式多樣,采用多學科交叉融合,多方式共同交流,有專家講座、手術轉(zhuǎn)播演示、辯論賽、專家見面會、論文宣讀、壁報交流和衛(wèi)星會等,將全面展現(xiàn)和交流2017心血管領域的新成果、新進展和新趨勢,此次論壇內(nèi)容豐富而精煉,形式多樣而活潑,必將會讓廣大心血管領域的醫(yī)務人員耳目一新,不虛此行。
我們非常榮幸地代表組委會,誠摯地邀請您參加第19屆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衷心期待與您相聚在廣州,共慶心血管界學術盛會的召開,攜手促進心血管病的創(chuàng)新合作。
溫馨提示:參會代表將獲得國家醫(yī)學繼續(xù)教育學分證(Ⅰ類10分)
※注冊類型及注冊費:
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組委會
地址:廣州市東川路96號嶺南心血管病雜志社
電話:020-83827812轉(zhuǎn)10295
傳真:02083824369
Email:sc-icc@163.com
網(wǎng)址:http://www.sc-icc.com
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組委會
2017年3月20日
R541.4
:A
:1007-9688(2017)02-0121-03
10.3969/j.issn.1007-9688.2017.02.01
20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