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建湖縣上岡鎮(zhèn)中心小學 王雪梅
論小學數(shù)學習題講評中的優(yōu)化設計
江蘇省建湖縣上岡鎮(zhèn)中心小學 王雪梅
小學數(shù)學習題課的講評中,教師在設計時要結合學生的解題狀況、思維層面來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要能夠在習題講評中對于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查漏補缺,讓學生在解答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明確解析這一類問題的方法和思路。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小學;數(shù)學;習題講評;優(yōu)化
數(shù)學課堂上教師習題設計的方式固然能夠很大程度地決定習題的訓練效果,能夠鞏固與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積累與吸收,但是,教師習題講評的模式則能夠給習題教學帶來一股有力的推動力量,能夠透徹地發(fā)揮習題教學的內在功效,引導學生對于具體的問題從實質上進行分析探究,還能夠教會學生一些具體問題分析、思考與處理的方式,這才會加強習題課教學的價值與作用。小學數(shù)學習題課的講評中,教師在設計時要結合學生的解題狀況、思維層面來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要能夠在習題講評中對于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查漏補缺,讓學生在解答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明確解析這一類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在優(yōu)化習題講評的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要能夠在講評過程中創(chuàng)設更多師生交流互動的空間,以這樣的形式讓學生也參與到習題講評中來。習題講評絕不僅僅是教師的事情,教師要在講評中慢慢讓學生成為主體,教師透過對于學生思維上的引導讓學生明晰具體問題的解答方案和思路,并且逐漸引導學生看到問題的實質,充分掌握其后的知識內核,并且明晰這一類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與技巧。教師要將自己視為習題講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要透過靈活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參與到各種解題方法的分析與點評中,并且讓學生在過程中領會到這個問題以哪種思路解答更合理,明確這一類問題在解題時合適的展開模式。
例如有這樣一個問題:已知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30厘米,它的寬是7厘米,它的長是多少厘米?根據(jù)事先對學生解題狀況的了解,我首先指定一名學生將自己的答案寫在黑板上。他寫道:
答:它的長是8厘米。
我請這名學生講解這樣作答的理由。這即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使教師充分了解到學生思維的狀況。同時,學生在講解時,下面還有很多和他采取同樣解題思路的同學,而上面的同學則引起了這類學生的共鳴,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生間交互的環(huán)節(jié)。
有學生嫌棄這名同學的答案過于煩瑣,于是將自己的答案寫在了黑板上。他這樣寫道:
我同樣讓這名學生講解自己的解題思路和理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陳述了觀點,下面很多同學都聽得十分認真。
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充分成為習題講評時的主體,通過學生各種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的呈現(xiàn),其實已經(jīng)是在展開對于這個問題解題方法的挖掘。學生分享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案的過程,就是學生思維碰撞的過程,那些沒有想到這一方法的學生會感覺到極大的思維上的啟發(fā)。以這樣的形式設計習題的點評過程,會促進不同解題方法與思路間的良好交互,會讓學生對于一個具體問題的不同解題模式有更好的理解與吸收。
教師在進行習題講評時一定要明晰重點,要了解學生對于這一類問題的解題技能和思路的掌握程度,多結合學生的不足和漏洞進行問題分析,以完善學生的知識框架,加強對于學生解題思路、解題技巧和良好解題習慣的培養(yǎng)。有的類型的習題,學生普遍表現(xiàn)出解題思路上的偏差,教師在講評時則要將重點放在對于學生思維的糾正和引導上;有的問題學生已經(jīng)能夠迅速解答,但是,學生的一些不良解題習慣或者是粗心大意的問題卻給解題帶來了瑕疵,這個時候教師就要相應對這些細節(jié)加以強調。
比如,在學完“倍數(shù)”這部分知識點后,我給大家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小紅有 20顆水果糖,有4顆棒棒糖,水果糖的數(shù)量是棒棒糖的幾倍?要求學生解答。正確的解答算式應為:20÷4=5。雖然在此前的新授課過程中,已經(jīng)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研究教材上同一類題目的解答范例,并明確要求他們不要在算式后面加“(倍)”,但仍有學生在解答此類問題時出現(xiàn)錯誤,而這也正是習題檢測的目的與講評重點所在。并不是解題中的所有問題都出現(xiàn)在思路和方法上,有時候往往是一些小的細節(jié)缺乏把握,或者是一些不良的解題習慣使得學生在解題中產(chǎn)生瑕疵。這樣的問題應當盡可能避免,教師也可以抽出部分時間對于學生的這些典型毛病加以強調,培養(yǎng)學生更加嚴謹?shù)慕忸}習慣。
在習題講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定期對學生的錯題資源加以利用,時不時將學生常犯的一些典型錯誤再拿出來進行考查,看看學生對于這些問題是否引起了足夠重視,并且在慢慢嘗試改善。隨著學生接觸的數(shù)學問題越來越多,學生解題中的錯誤范例也會慢慢積累,而這些錯題往往是最值得利用的習題教學的資源。不少錯誤是學生的共性問題,很多學生都容易犯,對這樣的錯題,教師可以在班級上進行分析。教師也可以要求每一個學生制作自己的錯題集,將自己的錯題歸納與梳理,定期查看,以完善自身已有的知識體系。
錯題體現(xiàn)出學生掌握知識上的難點和漏洞,如不能徹底解決,極有可能會周期性再現(xiàn)。所以,教師在講評環(huán)節(jié)再次觸及相關知識點時,要結合新近出現(xiàn)的錯誤題目,引導學生對該知識點進行再探究,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再認識,以使錯題成為學生獲得進步的資源。習題講評中對于錯題的利用不僅很有必要,這是鞏固與完善學生自身知識架構的有效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結合自己的錯題進行反思回顧,對于錯題產(chǎn)生的原因和實質一定要有清晰的分析與認識,這樣才能避免類似的錯誤今后再犯。
[1]趙會閣 .淺談小學數(shù)學習題講評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設計 [J].學周刊,2013(12).
[2]管 志 陽 .小 學 數(shù) 學 習 題 開 發(fā) 的 策 略 研 究 [J].教 育 科 研 論 壇,2011(02).
[3]湯偉珠 .新課堂,呼喚數(shù)學習題“生活化”[J].教育科研論壇,2008(06).
[4]趙士綱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shù)學習題的分類研究與思考 [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6(11).
[5]陳賽鈺 .小學數(shù)學習題設計的關鍵點 [J].教育評論,19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