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白鶴梁題名人董維祺涪州史跡考

        2017-05-30 10:48:04曾超吳紅敬
        三峽論壇 2017年4期
        關鍵詞:白鶴梁題刻重修

        曾超 吳紅敬

        摘要:

        董維祺,白鶴梁題名人,曾任涪州知州十二年,乃涪州良吏良牧。一直以來,除一些著述對之有部分簡介外,尚無人對其在涪州的史跡進行深入全面的考察。這里,乃細加考察之。

        關鍵詞:

        白鶴梁;董維祺;涪州史跡

        中圖分類號:K87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332(2017)04-0001-05

        董維祺,字爾介,號守齋,奉天千山(今屬遼寧鞍山)人,滿族。鑲白旗監(jiān)生。白鶴梁題名人,見于《董維祺題記》??滴跛氖曛廖迨迥辏?704-1716)任涪州知州,重修學官,留心教養(yǎng),實為涪州良吏良牧。能文善書,被收入汪長春《涪陵市書畫名人錄》。[1]對于董維祺在涪州的史跡,僅有陳曦震《水下碑林——白鶴梁》,[2]李勝《涪陵歷史文化研究》、[3]《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4]巴聲、黃秀陵編著《歷代名人與涪陵》,[5]汪長春《涪陵市書畫名人錄》、《涪陵辭典》[6]“白鶴梁董維祺題刻”詞條做過簡略的介紹,并不系統(tǒng)全面,這里乃細加考察之。

        1.姓名籍貫生卒等考

        (1)姓名。關于董維祺的姓名,清康熙丙戌年(1706)白鶴梁題刻《董維祺題記》、陳曦震《水下碑林——白鶴梁》、李勝《涪陵歷史文化研究》、汪長春《涪陵市書畫名人錄》以及巴聲、黃秀陵編著《歷代名人與涪陵》均作“董維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董維祺《涪州志》序[7]自稱“董維祺守齋氏”;只有李勝《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言及其字號。即董維祺,字爾介,號守齋。

        (2)籍貫。關于董維祺的籍貫,清康熙丙戌年(1706)白鶴梁題刻《董維祺題記》、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董維祺《涪州志》序、馮懋柱《涪州志》序及上述諸家并無異議,均為“千山”。

        (3)民族。關于董維祺的民族,上述諸家并無異議,均為“滿族”,隸屬于滿洲八旗之鑲白旗。

        (4)生卒。汪長春《涪陵市書畫名人錄》未有言及董維祺的生卒問題,其余諸家的觀點一致,即董維祺生于清康熙十年(1671),卒于清乾隆四年(1739),享年68歲。

        (5)舉業(yè)。董維祺,曾入國子監(jiān),為監(jiān)生。對此,陳曦震《水下碑林——白鶴梁》、李勝《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無介紹。李勝《涪陵歷史文化研究》、汪長春《涪陵市書畫名人錄》介紹為鑲白旗監(jiān)生。巴聲、黃秀陵編著《歷代名人與涪陵》介紹為白旗監(jiān)生,當有誤。《涪陵市志·涪州清代歷任知州名錄》[7]則介紹為官監(jiān)。

        2.仕宦

        董維祺以科舉優(yōu)異而入仕,且在任涪州知州前有不少歷練。不過,除“內(nèi)閣纂修實錄”一職外,其他任職今已無法詳知,只有等待新的發(fā)現(xiàn)。

        清康熙丙戌年(1706)白鶴梁題刻《董維祺題記》題銜為“內(nèi)閣纂修實錄涪(州)刺史千山董維祺?!痹擃}銜表明:第一,董維祺曾入朝為官,系京官;第二,康熙四十二年(1703)董維祺已在涪州刺史任,按理其題銜只能為“涪州刺史”“涪州太守”“涪州牧”一類,而清康熙丙戌年(1706)還有“內(nèi)閣纂修實錄”的題銜,這只能說明董維祺此前曾擔任過“內(nèi)閣纂修實錄”官;第三,董維祺自“內(nèi)閣纂修實錄”官轉(zhuǎn)任地方官——涪州知州(刺史),是升遷還是貶黜難以確知。

        董維祺,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起任涪州知州長達12年?!锻沃匦薷⒅葜尽穂8]卷五《秩官志·國朝職官》云:

        “董維祺,奉天(今屬遼寧)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任。”

        民國《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9]卷九《秩官志·文職》云:

        “董維祺,奉天人??滴跛氖辏?703)任?!?/p>

        《四川通志》[10]卷三十一《皇清職官》云:

        “董維祺,康熙四十三年(1704)知涪州。”

        《涪陵市志·涪州清代涪州知州名錄》云:

        “董維祺,官監(jiān),奉天千山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任涪州知州?!?/p>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董維祺《涪州志》序自稱“涪州知州加五級”。

        關于董維祺任涪州知州的時間,《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五《秩官志·國朝職官》、民國《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文職》、《涪陵市志·涪州清代歷任知州名錄》定在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四川通志》卷三十一《皇清職官》、陳曦震《水下碑林——白鶴梁》、汪長春《涪陵市書畫名人錄》、李勝《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以及巴聲、黃秀陵編著《歷代名人與涪陵》定在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李勝《涪陵歷史文化研究》定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同時,以按語的形式稱:一說康熙四十三年(1704)知涪州,見《四川通志》卷三十一《皇清職官》。從清康熙丙戌年(1706)白鶴梁題刻《董維祺題記》題銜看,當是從“內(nèi)閣纂修實錄”轉(zhuǎn)任“涪州刺史”。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董維祺《涪州志》序自稱:“余于甲申歲承乏茲土”,馮懋柱《涪州志》序亦稱:

        “至甲申歲千山董使君來守是邦?!?/p>

        孫于朝《涪州志》序亦言:

        “朝于董使君不勝忻藉焉。公自甲申歲奉簡命而來牧茲土也。”

        查《辭?!贰爸袊鴼v史紀年表”,[11]康熙甲申,即康熙四十三年(1704)。因此,董維祺擔任涪州知州的時間當定在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

        3.涪州治政

        刺史,即州牧,乃地方之封疆大吏,會對一地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產(chǎn)生主要的影響。董維祺不僅為涪州刺史,而且長達12年,按照中國古代四年一輪的任官制度則先后任三屆,故董維祺在涪州的治政必然影響更為深遠。對此,孫于朝《涪州志》序有較為系統(tǒng)的評述:

        “朝于董使君不勝忻藉焉。公自甲申年歲奉簡命而來牧茲土也,迄今十有二年。公本慈祥為懷,冰蘗自失,民歌樂只,士登弦誦,囂張者斂跡,頑梗者畏服,蒸然稱上理焉。公下車之明年,以學校為起化之原,他務未遑,首建黌宮,萬仞巍峨,冠冕全治;旋置禮器,釋奠鼓篋,俾諸生以時習禮于其中。嗣后科名雀起,人文蔚盛,皆公鼎建培風之力也。他如淸戶口也,而侵越患息;鋤楚民也,而兼并風衰;以至嚴保甲而杜奪取也,而人民安堵,婚姻以正,自是利興弊革,次第畢舉。今于地乘尤惓惓焉?!陡⒅尽穭?chuàng)始于明季,自迭遭秦灰,訪之故老而澌滅殆盡。公始博采風謠,搜羅掌故,從鄉(xiāng)郡人劉、夏、文諸先生繕本,于公退之暇殫力讎校,核據(jù)精詳,付諸梨棗。直而不飾,質(zhì)而不俚;簡而賅,確而當,序次謙沖,不掩前烈。仰公之意,冀涪人士覽斯志也,曰某也忠、某也孝、某也節(jié)、某也義,人心風俗咸系于此,寧僅志山川、列風土為紀載之虛文哉?所謂循良而兼良史才,洵不誣也。”

        依據(jù)相關史料,董維祺的涪州治政主要表現(xiàn)在:

        (1)建修學官:康熙四十六年(1707)董維祺修建涪州學宮?!锻沃匦薷⒅葜尽肪砣督ㄖ弥尽W?!吩疲?/p>

        “涪州學宮,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州牧董維祺建修維護?!?/p>

        同書卷十四《藝文志》收錄有學政江蘇人任蘭枝于雍正五年(1727)所作《重修學宮碑記》,該文言及:

        “自涪學遭明季兵燹之后……前任蕭董各牧更番修舉。”

        這里,蕭指涪州牧蕭星拱,董指涪州牧董維祺,二人均有重修方志學宮之舉。民國《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五《建置志·學宮》云:

        “學宮,康熙四十六年(1707)州牧董維祺重修。”

        李勝《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云:

        “董維祺重修學官,留心教養(yǎng)?!?/p>

        (2)編修州志:康熙五十四年(1715)董維祺主持編修康熙《涪州志》,系涪州現(xiàn)存最早的方志。王應元《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五《秩官志·國朝職官》記載:

        “董維祺……留心教養(yǎng),續(xù)修《涪志》?!?/p>

        又清乾隆五十年(1785)《涪州志》多澤厚序亦言及董維祺修志一事:

        “后數(shù)年而董君至,乃捃摭散帙,校正核對始成一書:且補其舊跡,續(xù)以新編,本本源源亦覺秩然可觀?!?/p>

        又乾隆五十年(1785)《涪州志》陳于宣序亦言及董維祺修志一事。《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文職》云:

        “董維祺……纂修《涪志》。”

        《涪陵市志》、陳曦震《水下碑林——白鶴梁》、李勝《涪陵歷史文化研究》、李勝《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汪長春《涪陵市書畫名人錄》以及巴聲、黃秀陵編著《歷代名人與涪陵》均云董維祺主修康熙《涪州志》。

        董維祺主修康熙《涪州志》,是涪州文化發(fā)展史上的大事?!陡⒘晔兄尽ご笫掠洝吩疲?/p>

        “康熙五十三年(1714),知州董維祺主修、州人馮懋柱修撰《涪州志》?!?/p>

        《涪陵市志·史志》云:

        “康熙五十四年(1715)《涪州志》,涪州知州董維祺主修,馮懋柱編輯,另有參閱、校定、分輯等人員共13人,志分4卷、35目。編纂歷時6個月,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式刊行。乾隆二年(1737),涪州知州郭憲儀曾雇工重刻該志?!?/p>

        董維祺主修的康熙《涪州志》,《涪陵辭典》有“康熙版《涪州志》”詞條,文云:

        “清代稀見地方志之一,目前世界上僅發(fā)現(xiàn)日本內(nèi)閣文庫藏有1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存有該志縮微膠卷。涪州知州董維祺(遼寧千山人)主修,涪州人馮懋柱等編輯,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八月完稿,次年刊刻成書(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此種版本)。乾隆二年(1737),知州郭憲儀恐其失傳,雇工補刻書版重印該志。現(xiàn)所見即此次刻本。全志4卷,計35目(含附目),約5萬字。該志保存了大量明末至清代初期的地方史料,彌足珍貴?!?/p>

        董維祺主修的康熙《涪州志》,李勝《涪陵歷史文化研究》有詳細的介紹和評述。[3]

        (3)題刻涪州:清康熙四十六年(1706),董維祺游白鶴梁,作題記一則,即《董維祺題記》。巴聲、黃秀陵編著《歷代名人與涪陵》有《涪州知州董維祺白鶴梁題刻》?!陡⒘贽o典》收錄有“白鶴梁董維祺題刻”詞條。

        (4)詠贊涪州:董維祺在任涪州知州期間,曾寫作有不少詩歌,詠贊涪州風土人情,并被后世著述所收錄。

        (5)旌表黃志煥:在涪州,董維祺曾旌表孝子董維祺?!锻沃匦薷⒅葜尽肪砭拧度宋镏尽ば⒂选份d有董維祺“救火”事,云:

        “黃志煥,康熙己丑(1709)夏五月,城中火,前一日,(黃)志煥父卒,殯于堂,火及其廬,(黃)志煥負母出,復入,啟棺,負父尸,突烈焰出,州牧董維祺救火,目睹其事,郡守俱額旌之?!?/p>

        4.著述

        (1)“題刻涪州”。清康熙四十六年(1706),董維祺游白鶴梁,作題記一則。關于該題刻的名稱,陳曦震《水下碑林——白鶴梁》、曾超《三峽國寶——白鶴梁題刻匯錄與考索》[12]及《長江三峽工程水庫水文題刻文物圖集》[13]作《董維祺題記》、《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14]作《董維祺題刻》、《重慶文物總目續(xù)篇》[15]作《董維祺題刻》。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八十三)》[16]作《駢體殘刻》、《涪陵辭典》收錄有“白鶴梁董維祺題刻”詞條。該題刻尺寸與字體,陳曦震《水下碑林——白鶴梁》為130×93厘米。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八三云:

        “高二尺三寸,廣一尺六寸。四行,行八字,字徑二寸五分。行書?!?/p>

        題刻全文為:

        溯清流而漱甲,砥洪波以安瀾。旋因止水,住為依山。留卜豐年之兆,待作化龍之觀?;是蹇滴醣绱赫迦?,江心石魚報出,土人云:“見則歲稔。余因偕僚友往觀并勒銘以志其兆云。內(nèi)閣纂修實錄涪刺史千山董維祺?!?/p>

        《董維祺題記》,汪長春《涪陵市書畫名人錄》評述說:

        “董維祺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在涪陵白鶴梁親書:‘溯清流而漱甲,砥洪波以安瀾。旋因止水,住為依山。留卜豐年之兆,待作化龍之觀。四行三十二字,行書,豐致灑然,意在筆先,清潤淹雅。曾主事編篡〔編者注:當為“纂”字〕康熙版《涪州志》。”

        (2)《康熙涪州志》。系董維祺主持編修,是涪州現(xiàn)存最早的方志。

        《清康熙五十三年〈涪州志〉董維祺序》,是涪州知州董維祺主持編修《康熙涪州志》的自序,該序被清乾隆五十年(1785)《涪州志》(十二卷)、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涪州志》(十二卷)、民國十七年(1928)《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二十七卷)、1995年《涪陵市志》等所收錄。文云:

        “自姬周分茅列土,史漸成于侯國。而輶軒問俗,事各載于風詩。此即志所由昉也。秦置縣郡以后,幅員益擴,雖蕞爾彈丸亦各有專記。國史風詩,文變而為志。然則郡縣之有志也,皆踵詩史之遺意而成之者也,豈徒載籍之具文已哉?蓋將以往事之薰蕕為后人之法戒,所以正人心維風俗而廣王化于無疆者,未必不基乎此也,志顧不重與?我國朝聲教四訖,梯山航海盡入版圖,遐陬方物悉登汗簡,此車書大一統(tǒng)之盛也。然一統(tǒng)之志必由郡縣之志以集之。若蜀涪郡志久沒于明季之灰燼。余于甲申歲承乏茲土,下車問俗,訪其人物山川,渺無所據(jù),既而購一郡志稿本,閱之,乃昔郡中鄉(xiāng)先生共成于前守蕭公時也。歷今又二十余載。其間不無亥豕之虞,且稿多涂抹、訛舛饾饤,兼以蠹食之余,僅屬殘編斷簡,不輯而梓之終歸于盡。況今圣天子厘修國史,博采風謠,各上憲加意蜀志,遍證郡邑之書以備采擇,而《涪志》尚為繕本,不獨吏職之疏,抑亦貽羞于封域也。余乃捃摭散帙,參諸學士大夫、典型碩彥,相與正其偽,理其緒,補其舊跡,續(xù)以新編,壽之棗梨,庶幾可垂于不朽。以此而歸于全蜀志,是一國之書也。以此而歸于一統(tǒng)志,是又天下之書也。寧僅為一郡之詩史也耶?尤冀涪之人士家藏一冊而讀之,觀忠臣孝子之行則知所以事君親,睹貞人修士之操則知所以礪名節(jié),閱人文仕途之顯則知所以奮功名;下至牧童樵臾皆得播為歌謠,以正閭閻之陋習。由此革薄從忠,化民成俗,寧不為吏治光哉?異日者,歲閱歲而人益眾,人閱人而亊愈增。補續(xù)之功,殆又有望于后之守是邦者。因不揣荒陋,述其梗概而為之序。時皇清康熙五十三年歲次甲午秋八月望日/涪州知州加五級千山董維祺守齋氏謹撰?!?/p>

        (3)《董維祺題記》,白鶴梁題刻,作于清康熙丙戌年(1706)。

        《董維祺題記》,董維祺在白鶴梁的書法作品?!陡⒘贽o典》“白鶴梁董維祺題刻”詞條云:

        “該題刻32字,行書,豐致灑脫,意在筆先,清潤淹雅?!?/p>

        巴聲、黃秀陵編著《歷代名人與涪陵》有《涪州知州董維祺白鶴梁題刻》云:

        “該題刻4行,32字,行書,清潤淹雅?!?/p>

        (4)詠贊涪州詩歌

        《白鶴梁題記》,董維祺在白鶴梁的題詩。作于清康熙丙戌年(1706),詩云:

        “溯清流而漱甲,砥洪波以安瀾。旋因止水,住為依山。留卜豐年之兆,待作化龍之觀?!?/p>

        《松屏列翠》,董維祺“涪州八景”詩之一,詩云:

        “文光山奪盡,秀色列屏風。形勝朱顏媛,神傳綠發(fā)翁。自然參造化,絕不假人工。漫道碑無字,猶驚石階叢?!?/p>

        該詩收錄于《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十一)、乾隆《涪州志》(卷十一)[17]、道光《涪州志》(卷十一)[18]、李勝《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

        《桂樓秋月》,董維祺“涪州八景”詩之一,詩云:

        “一片小山月,偏瀅危榭中。種原分玉關,香永襲黌宮。桂在秋還在,樓空月不空。何其消永漏,翹首問蒼穹?!?/p>

        該詩收錄于《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十五)、乾隆《涪州志》(卷十一)、李勝《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

        《荔圃春風》,董維祺“涪州八景”詩之一,詩云:

        “斯圃名何日,人傳天寶中。惟余芳草碧,不見荔枝紅。南海香同烈,東川事已空。酸甜雖有味,耐得幾春風?!?/p>

        該詩收錄于《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十五)、李勝《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

        《鑒湖魚笛》,董維祺“涪州八景”詩之一,詩云:

        “無眠因浪穩(wěn),瀟灑捕魚翁。宛似桃源客,猶然蘇長公。山高千幛月,曲靜一江風。試問人何在,茫茫煙火中?!?/p>

        該詩收錄于《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十五)、李勝《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巴聲與黃秀陵編著《歷代名人與涪陵》。

        《群豬夜吼》,董維祺“涪州八景”詩之一,詩云:

        “滔滔流不住,橫鎖在涪東。歸夢聲中斷,鄉(xiāng)思分外窮。黃昏疑塞馬,黑夜類邊風。枕上常騰沸,更深聽自聰?!?/p>

        該詩收錄于《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十五)、李勝《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黃節(jié)厚《烏江古代詩詞譯注》。

        《白鶴時鳴》,董維祺“涪州八景”詩之一,詩云:

        “素羽為仙驥,曾鳴達九穹。猿啼千古恨,雁陣幾行空。此地非棲處,何緣偶息翀。惟于清夜里,領略夢遼東。”

        該詩收錄于《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十五)、李勝《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黃節(jié)厚《烏江古代詩詞譯注》。

        5.交際

        綜合各方面資料,董維祺交際主要有:

        (1)黃志煥,涪州人。孝子。曾受到董維祺表彰。參見《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九《人物志·孝友》。孝子黃志煥墓,城南石嘴。

        (2)馮懋柱,字喬仙,涪州人。歲貢。曾任康熙《涪州志》編纂,有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涪州志》序、還曾為涪州烈女何多姑作傳。舉人馮懋柱墓,在涪州長里麻堆壩。

        (3)羅云師,字慶菴,號默仙。遵義舉人。曾任涪州學正、康熙《涪州志》參閱?!锻沃匦薷⒅葜尽肪砦濉吨裙僦尽W正》云:“羅云師,遵義舉人。字慶菴,號默仙??滴跷迨晖薷⒅??!?/p>

        (4)孫于朝,字龍囗,號崧亭。彰明貢生??滴跷迨辏?713)任涪州儒學訓導。曾任康熙《涪州志》參閱。有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涪州志》序、《群豬灘辯》等著述。

        (5)夏景宣,字南輝。涪州人。舉人。曾任康熙《涪州志》校訂、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御史夏景宣墓,在涪州云里陽谷壩。

        (6)劉衍均,字玉樹(《同治重修涪州志》作玉樹,《劉氏宗譜》[19]作樹玉)。涪州人。明天啟七年(1627)白鶴梁題刻《七叟勝游》劉昌祚之孫、清康熙乙丑年(1685)白鶴梁題刻《蕭星拱重鐫雙魚記》劉之益之子??滴跣劣希?681)科舉人。曾任康熙《涪州志》校訂、浙江德清縣知縣。知縣劉衍均墓,在涪州長里錢家溝。

        (7)李文煥,監(jiān)生,江南人。曾任康熙《涪州志》分輯。

        (8)邵夢彪,吏員,順天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任武隆巡檢司。

        (9)陳啟謨,監(jiān)生,康熙四十八年(1709)任涪州吏目。辦事勤敏,緝捕嚴密,在任十三年,涪人德之。

        注 釋:

        [1] 汪長春:《涪陵市書畫名人錄》,《涪陵文史資料選輯》(第三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四川省涪陵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內(nèi)部資料,1987年。

        [2] 陳曦震編:《水下碑林——白鶴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3] 李勝:《涪陵歷史文化研究》,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

        [4] 李勝:《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中國戲劇出版社,2014年。

        [5] 巴聲、黃秀陵編著:《歷代名人與涪陵》,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

        [6] 《涪陵辭典》編纂委員會編:《涪陵辭典》,重慶出版社,2003年。

        [7] 四川省《涪陵市志》編纂委員會編纂:《涪陵市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8] (清)王應元:《同治重修涪州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巴蜀書社,1990年。

        [9] 王鑒清、施紀云等:《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1928年。

        [10] (清)張晉生:《四川通志》,電子本。

        [11] 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罚虾^o書出版社,1979年。

        [12] 曾超:《三峽國寶——白鶴梁題刻匯錄與考索》,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

        [13]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編:《長江三峽工程水庫水文題刻文物圖集》,科學出版社,1996年。

        [14] 政協(xié)四川工委編:《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中國三峽出版社,1995年。

        [15] 《重慶文物總目續(xù)篇》,復印本,2013年。

        [16] (清)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文物出版社,1985年。

        [17] (清)多澤厚修:《涪州志》,清乾隆五十年(1785)。

        [18] (清)德恩修:《涪州志》,清乾隆二十五年(1845)。

        [19] 《劉氏宗譜(涪陵)》,涪陵地方志辦公室藏本。

        責任編輯:楊軍會

        文字校對:夏雪

        作者簡介:

        曾超(1966-),男,土家族,重慶黔江人,博士,長江師范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烏江流域社會經(jīng)濟文化研究中心、武陵山特色資源利用與開發(fā)研究中心、武陵山片區(qū)綠色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歷史文化;吳紅敬(1968-),男,湖北公安人,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湖北省古建筑保護中心研究人員,研究方向: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管理。

        猜你喜歡
        白鶴梁題刻重修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線上建課重修的探析
        山西青年(2024年2期)2024-02-20 10:57:18
        漆涂層對題刻類石質(zhì)文物的影響研究
        石材(2022年4期)2022-06-15 08:55:38
        學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續(xù)改進路徑研究
        平果縣陽明洞摩崖題刻遷移保護
        陜西神木清涼寺石窟金代漢文題刻校錄與研究
        西夏學(2018年2期)2018-05-15 11:28:16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養(yǎng)人像蠡探
        敦煌學輯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26
        白鶴梁題刻收錄、整理、考古、研究綜覽
        關于獨立院校重修現(xiàn)象的討論
        水下博物館
        中學科技(2014年8期)2014-09-27 07:25:00
        國內(nèi)白鶴梁題刻研究綜述
        日韩亚洲在线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va出轨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亚洲t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在线中文字幕视频|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国语| 婷婷激情六月| 开心五月激动心情五月| 完整版免费av片|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白人极品| 色老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小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草逼福利视频| 天堂网www资源在线| 日韩av高清无码| 国产精品电影久久久久电影网| 亚洲熟妇一区二区蜜桃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 国产真实伦视频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 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 | 国产精品丝袜黑色高跟鞋| 不打码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亚洲|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金桔影视| 亚洲男女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综合在线视频| 少妇性l交大片7724com| 亚洲依依成人亚洲社区|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深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全免费a敌肛交毛片免费|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欧美大屁股xxxxhd黑色|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987| 日韩五码一区二区三区地址| 青春草在线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