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倩
2015年12月11日,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黨校姓黨,決定了黨校工作的重心必須是抓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領導干部到黨校學習,主要任務是學習黨的理論、接受黨性教育?!秉h校作為領導干部黨性鍛煉的熔爐,如何將黨性教育由被動變?yōu)橹鲃?,調動黨員干部在教育培訓中的主體性、主動性,切實增強黨性教育的成效,是當前黨性教育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而要提高領導干部黨性教育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黨性教育的內化是關鍵。
內化一詞最初由法國社會學家和教育學家涂爾干提出,他指的是社會意識向個體意識的轉化,即意識形態(tài)的諸要素移置于個體意識之內。心理學將內化定義為個人將社會的價值或實踐標準認可作為自己的一部分。領導干部黨性教育內化指的是領導干部經過一定方式的學習和實踐,將黨性納入自身的觀念系統(tǒng),黨性成為支配和控制自己思想、情感、行為的內在力量的過程。因此,黨性教育不應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體在選擇和比較中通過認知接受,達到情感認同,完成價值認同,最終實現行為認同的過程,是一個價值比較、價值選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認知是基礎,感悟和認同是關鍵,踐行是目的。黨性教育的內化,是在理論認知和探究的基礎上,深入領導干部的內心世界,捕捉領導干部的困惑,激活其情感體驗,最后通過實踐進行檢驗、調整和固化的過程,即知、情、行彼此聯系,相互促進,逐漸統(tǒng)一的過程。因此,黨性教育的內化途徑包括理論認知、情感體驗和實踐鍛煉三個方面。
一、抓好理論教育,夯實認知基礎,增強黨性教育的思想性和自覺性
黨性決定了黨的先進性,而黨的先進性的標志之一,就是黨的理論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以體現時代的要求。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就必須加強黨的基本理論教育,進一步提高領導干部的理論水平。黨的基本理論教育既是黨員干部進行理論武裝,增強戰(zhàn)略思維、世界眼光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黨性修養(yǎng)的核心內容,而且領導干部只有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真正學懂弄通,才能使黨性教育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礎。因此,黨性教育的核心是思想理論教育,只有理論上的自覺才能在行動上自覺,而思想理論的混亂必然導致黨性修養(yǎng)自覺性的缺失。
理論教育要注重系統(tǒng)性。要科學設計黨性教育專題,一方面要深入推進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增強領導干部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加強理想信念與黨的宗旨教育、黨史國史與革命傳統(tǒng)教育、道德品行與法治思維教育以及反腐倡廉與黨紀黨規(guī)教育,全方位地筑牢領導干部的思想防線,始終保持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本質屬性。
理論教育要注重生動性。理論教育要善于從群眾話語中汲取智慧,做到既“見天光”又“接地氣”,在語言上將“黨性”與“人
民性”有機統(tǒng)一起來,尤其要善于“講好中國故事”,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感情、講道理。講事實才能說服人,講形象才能打動人,講感情才能感染人,講道理才能影響人。要組織各種精彩、精煉的故事載體,把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寓于其中,通過講述“中國故事”“中國經典”“中國成長”“中國精神”來彰顯中國共產黨的黨性、先進性和合法性機理。
理論教育要注重針對性。一方面,理論教育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圍繞黨員干部關注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抓住黨員干部最關心、反應最強烈的熱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講授,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回答黨員干部的思想疑慮和現實困惑。另一方面,要在尊重領導干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差異化的理論教育,如果領導干部個體知識結構中經驗層面的知識占主導地位,理論教育內容應偏重情感化和經驗化,如果其知識結構中理論化、系統(tǒng)化知識占主導地位,理論教育內容就要更理性化和哲理化,只有尋找到理論教育與領導干部已有認知結構的關聯點,才能促進理論教育的良好內化。
二、注重情感體驗,激發(fā)行為動力,增強黨性教育的生動性和內生性
黨性教育不僅需要理性思考,還依賴于情感體驗。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指出:“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中發(fā)源的?!崩硇哉J識來源于感性認識,如果沒有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了主觀自生的靠不住的東西了。由體驗所激發(fā)的情感、所帶來的探詢式的學習,是由知識轉化為價值認同,進而由價值認同轉化為自覺的行為規(guī)范的理性學習過程。真正有效的學習是一種心智活動,而不是單純的記憶或理解。而體驗是心智活動的前提與基礎。體驗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某一事件、人物、事實、思想。只有經過體驗,我們才能把一個陌生的、外在的、與己無關的對象變?yōu)槭煜さ?,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只有以體驗為前提,才能有效地進行分解離析的認識活動。未曾經歷體驗的理解是表層的理解,冷眼旁觀性的理解,是為理解而理解。而在體驗基礎上的理解則是經歷撞擊、感悟等心智活動后的深度的理解。因此,注重情感體驗,進行體驗式學習是黨性教育內化的一種重要方式。
體驗式學習表現在黨性教育中,就是黨員干部通過對革命歷史、英雄人物、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回顧和反思,上升為理性的思考,然后構思今后怎樣運用這些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在這一過程中,黨員干部不僅聽課、參觀,接受知識、體驗感悟,而且開展主動性的反思,相互交流研討、尋找差距,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體驗式學習的突出表現是反思性,即對自己進行否定,敢于解剖自己的所思所為,在此基礎上“見賢思齊”。
在體驗式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通過革命傳統(tǒng)教育中的模范人物、感人事跡來激發(fā)黨員干部的情感震撼,從外部樹立模范標桿,提出政治要求,這是教育的第一步。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一方面,要引導黨員干部體悟和回答
“這些先進模范人物的黨性是怎樣內化為自覺行動的”這一根本問題。我們常說,作風是由黨性決定,黨性決定黨風,而黨性是由什么決定?黨性是由黨內文化支撐的,有什么樣的黨內文化,才會有什么樣的黨性。黨內文化的核心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在進行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中,要引導黨員干部走進歷史的發(fā)生地,走進模范人物的內心世界,逐步認同優(yōu)秀的黨內文化,同時還要引導黨員干部把自己置身于場景中進行自我反思和換位思考,通過“將心比心”的方式,加深情感體驗。
在感悟和反思之后,還要及時開展交流研討活動,發(fā)揮好教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相互之間的作用,達到主動教育與相互教育協調互動的目的??梢赃\用學員之間互動交流的方式,通過交流體驗感受、確定自身差距、擬定未來行為標準、交換各自目標并向對方提出意見,實施可行的行動方案并監(jiān)督進展情況,定期召開黨性分析會并總結經驗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使自身的情感體驗得到深化和固化。另外,也可以運用點評式黨性教育方法,通過討論、走訪、交流、批評與自我批評等方式,點出學員在黨性修養(yǎng)中的突出問題,全面梳理在黨性黨風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剖析,幫助他們澄清模糊認識,以提高主動教育、相互教育的自覺性。
總之,這種“感悟——反思
——交流”的體驗式學習方式,讓黨員干部走進歷史,走進革命英烈的內心世界,將黨性黨風黨紀具體化、生動化、深刻化,這種感性認識促使黨員干部設身處地地反思自己遇到的具體問題和工作中的困惑,反思問題出現的根源,有助于找到解決黨性黨風黨紀問題的理性辦法,激活向上向善的人性光輝,培育出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使黨性教育不僅能夠“震撼一瞬間、激動一陣子”,而且能夠“銘記一輩子、影響一輩子”。
三、加強實踐鍛煉,鞏固認知成效,增強黨性教育的實踐性和長效性
學習了理論知識,進行了情感體驗,獲得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并不意味著黨性教育內化的成功。黨性教育決不能僅僅停留在認知、理解、認同的層面,而必須落實到黨員干部的行為上、落實到工作實踐中。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曾經指出:“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并不實行,那么,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認識從實踐始,經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去……抓著了世界的規(guī)律性的認識,必須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實踐中去……這就是檢驗理論和發(fā)展理論的過程?!币虼?,黨員干部在獲得理性認同和情感認同之后,還必須要將這種認識落實到實踐中去接受實踐的檢驗,使錯誤的認識及時得到調整,正確的認識逐步深化并形成行為定勢。要注重通過豐富生動的實踐體驗培養(yǎng)出對黨和人民事業(yè)的真情實感,產生出將理論付諸實踐的堅定意志,從而把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內化為自覺行動,只有這樣才能任憑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一方面,要加強紀律鍛煉,增強處理復雜人際關系的能力和防腐拒變的能力。共產黨員是由特殊材料做成的,這指的是先進的理論和堅強的意志。但是黨員干部也是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社會中,會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禮尚往來”,一方面體現了禮儀之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體現在工作生活中,如果處理不好,也會走向庸俗化甚至走向違紀違法。因此,如何處理人情往來、進行社會交往是檢驗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在日常交往中增強定力、堅持原則,時刻用黨性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同時,還要不斷積累應對社交場合中復雜關系的方法和技巧,區(qū)分工作交往與個人交往的界限,區(qū)分一般禮節(jié)性饋贈與利益尋求性饋贈的界限,區(qū)分工作圈與社會活動圈的界限,做到“即使河邊走,就是不濕鞋”。
另一方面,要突出實崗鍛煉,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堅強的黨性是在工作實踐中鍛煉出來的,領導干部的黨性最終要在實踐中得到體現和檢驗。因此,要組織和引導黨員干部尤其是年輕黨員干部深入農村、深入基層等條件艱苦的環(huán)境實踐歷練,深入信訪窗口等矛盾集中的崗位“頂崗”鍛煉,讓黨員干部在實踐鍛煉中錘煉優(yōu)良作風、增進群眾感情,“在解決群眾‘最盼問題上贏民心,在解決群眾‘最急問題上見真情,在解決群眾‘最怨問題上改作風”。同時,在實踐鍛煉中要完善考察機制,加強選派前考察,深入了解黨員干部的優(yōu)缺點,確定實踐鍛煉的形式、崗位和地點;要加強對黨員干部實踐鍛煉的考核,全面客觀評價實踐鍛煉成效;要健全黨員干部實踐鍛煉結果運用機制,把實踐鍛煉的成績和表現與干部的提拔任用有機銜接起來,優(yōu)先提拔使用實踐鍛煉成績突出的黨員干部,使在實踐中模范踐行黨性標準的行為得到及時的正強化。
總之,黨性教育的關鍵,是要讓黨員干部對黨形成價值認同、情感認同、行為認同。黨性教育不是純粹地理論灌輸,也不是簡單地照搬歷史、繼承革命傳統(tǒng),而是一種主客體交互作用下動態(tài)的、漸次發(fā)展的內化過程,只有使黨員干部在黨性教育中做到“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體會、在體會中認同、在認同中升華、在升華中堅定、在堅定中篤行”,才能真正實現黨性教育的內化,提高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作者單位:中共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區(qū)委黨校)
(責任編輯 周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