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些教師由于過分重視對英語語法規(guī)則的講解和傳授而忽視語言的運用, 致使學生失去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在對國內外語法教學多維度溯源探究的基礎上, 提出顯性與隱性語法教學、任務型語法教學和語篇語法教學之策略, 旨在更有效地構建形式、意義和功能相結合的多元語法教學模式。
關鍵詞: 高中英語; 語法教學重要性;語法教學策略
長期以來, 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過分強調語法知識的講解與機械操練, 使學生感到語法學習苦澀無味,收效甚微。語法是語言學習中最基本的三要素之一 , 是語言賴以形成和發(fā)展
的要素,是語言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fā)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當前, 高中學生英語語法知識缺失,聽說讀寫譯語言技能薄弱, 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較差已經成為英語學界不爭的事實。新一輪的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重新提出了語法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英語語法溯源研究
語法是迄今為止唯一能用來描述語言并產生生成作用的語言體系, 通過語法教授語言比通過非生成語言體系更經濟、更有效, 是“語言結構及詞和詞組等語言單位組成語言句子的方式的描述, 它通常包括這些句子各個語言系統(tǒng)中的意義和功能”[ 1]。胡壯麟教授坦言 ,“如果語言教育的目的包括教會學生正確地、有意地和得當地使用英語 ,我們就應該把語法看作是一個理性的動態(tài)系統(tǒng), 而不是任意規(guī)則的靜態(tài)系統(tǒng)。”[ 6] (P11) 語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
二、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兩個極端
(1)過分淡化語法教學。當前 ,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摒棄語法教學” , 他們不關注學生的英語語法基礎知識 、忽略母語的中介作用 、不分析句子的結構特征 、不糾正學生的語言錯誤、忽視語法的監(jiān)控和指導作用, 導致學生的語法意識淡薄。相當一部分教師對英語語法教學持完全否定的態(tài)度 。
高中英語過分淡化語法教學明顯地表現在示范課和公開課上。教師整堂課都以學生為中心 ,以聽說、表演貫穿整個課堂, 教師不講解語言知識點、句子結構, 不敢進行語法分析,重視語法教學被說成是“走進了外語教學的誤區(qū)” 。
(2)過分強調語法知識。也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然以語法為綱, 為語法而教語言,以講為主不少教師“穿新鞋走老路”, 不僅閱讀課上講語法 ,在口語課和聽力課上也大講語法, 語法課上更是實施“灌注式”教學,讓學生機械地操練“純語法題”;有的教師為了考語法而拼湊語法題 ,有的為了湊齊四個選項而刻意編出幾個錯誤答案。
三、英語語法教學的客觀要求
(1)國內外相關研究。英語語法教學有著悠久的歷史。雖然 Krashen的習得理論(acquisition theory)和內在大綱(built -insyllabus)弱化語法教學, 但是它們畢竟只是假說, 不能作為結論,更不可用以指導實踐。
(2)英語新課改和高考對語法的要求。英語新課改和高考對語法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重申了語法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明確規(guī)定了高中六級至九級具體的語法能力要求 。目前,各省市的高考英語語法均占有一定的比例。江蘇省高考英語試卷總分 120 分, 其中語法單項選擇 15 分、完形填空20 分, 占全卷的 29%。湖南省高考英語知識運用部分共三節(jié):語法填空、完形填空(一)(300 詞左右的語境和語篇的理解)及完形填空(二)(2 篇150詞的短文任務主觀題)。湖北省的高考英語詞匯知識運用主要測試考生理解運用英語詞匯知識的能力。第一節(jié) 10 小題 10 分(每題在一句或兩句話中留出空白, 要求考生從每題所給的 4 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最佳選項); 第二節(jié) 20 小題 30 分(在一篇短文中留出20 個空白, 要求考生從每題所給的 4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 ,使補足后的短文意思通順、前后連貫、結構完整)??梢?, 英語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法教學倡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的實際語言交際過程中自覺地去獲取語法知識。
四、英語語法教學之策略
(1) 任務型語法教學。任務型語法教學是建立在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法 。任務型語言教學強調語言形式和意義的統(tǒng)一 ,在語法教學方面體現了顯性和隱性教學的折衷與統(tǒng)一, 對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運用英語進行交際進行了很好的詮釋。 “學習”指通過教學有意識地學得語言, 而“習得”是指通過交際無意識地接觸語言系統(tǒng)而掌握語言。Krashen 強調, 掌握語言大多數是在交際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 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
(2)語篇語法教學。所謂語篇語法, 其實就是與句子語法相對而言的一種語法體系。正常的語言行為不僅僅體現于獨立的單句中, 也存在于由單句所構成的語篇中。情景化語法已經跳出傳統(tǒng)的語法形式,進入到語用層面, 即人們從語言的形式、語篇的背景解析言語的方式。從語篇角度來講, 語境是解釋意義不可或缺的一個因素。有研究者通過分析國內外語法教學得出結論,結合語篇情景教授語法形式勝過孤立地教授語法形式。教師要善于啟發(fā)與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發(fā)現、去體驗語義在語篇中如何由語法和詞匯的結合來體現 ,使語法課堂教學真正成為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
五、結束語
英語在我國是作為外語進行教學的, 學生英語學習時間少、頻率低,缺乏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是不爭的事實。高中英語教師受交際法和自然法的影響 ,紛紛摒棄語法教學 ,致使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薄弱。事實上,新一輪的高中英語課程改革并不是要否定語法教學,而是要改變過分重視語法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和機械操練 。因此, 語法教學不應僅僅停留在語法知識的機械傳授和學習上 ,而應將語言形式、意義和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 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學習過程中自覺地內化語法規(guī)則, 獲得英語語感 ,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Larsen-Freeman.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 [ M] .Boston:Thomson Heinle Publishing Company,2005.
[2] 許國璋 .論語法[ J] .外語教學與研究, 1986, (1):1-10.
[3] 胡壯麟.功能主義縱橫談[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0.
[4] 田玉翠 .新課程標準下英語語法教學的定位及策略探討[ DB OL] .北京育才學校, 2007.
[5] 沈道國 , 蔡秀晶.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嘗試———形式、意義、交際功能相結合[ J] .英語教師, 2009,(8):47-49.
[6] 黃和斌.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M] .南京:譯林出版社, 2001.
[7] 胡壯麟.對中國英語教育的若干思考[ J] .外語研究, 2002, (3):2-5.
李倩楠(1990-),女,漢族,山東省威海市,碩士在讀,聊城大學大學外語教育學院,研究方向為: 學科教學(英語)。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大學外語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