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峰 李振玉
【摘要】通過網(wǎng)絡與醫(yī)學書籍,查閱了大量有關資料,對不同來源的資料進行整理,并對其加以考證,采用生物學研究等方法,對中藥金銀花藥用成分及藥理作用進行了分析,證實了金銀花在消炎散熱、抑菌止血等方面的價值。
【關鍵詞】中藥金銀花;藥用成分;藥理作用
【中圖分類號】R28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0..02
金銀花(Lonicera Japonica),又稱忍冬花,屬多年生半常綠藤本植物,可作為藥材或食材使用[1]。金銀花初呈白色,漸黃,以兩種顏色為主,主要分布在東亞[2]。我國境內(nèi),新疆、西藏,內(nèi)蒙古等地均適宜其生長[3]。中醫(yī)認為,金銀花性寒味甘,作藥用,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4]。本文在搜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對金銀花的藥用成分及藥理作用進行了深入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以金銀花為對象,通過網(wǎng)絡與醫(yī)學書籍,查閱了大量有關資料,內(nèi)容以金銀花藥用成分及藥理作用為主。
1.2 方法
對不同來源的資料進行整理,并對其加以考證,采用生物學研究等方法,對中藥金銀花的藥用成分與藥理作用進行了研究,在統(tǒng)計研究結(jié)果的基礎上,全面了解了與中藥金銀花有關的知識與理論。
2 結(jié) 果
2.1 中藥金銀花的藥用成分
中藥金銀花的藥用成分。
從表1中可以看出,中藥金銀花的藥用成分主要包括黃酮類、揮發(fā)油、三萜皂類、有機酸類、微量元素共5中,不同成分的作用如下。
2.1.1 黃酮類成分
黃酮類成分是中藥金銀花中的主要藥用成分之一,可采用超高壓提取法等方法,從金銀花中提取出該成分。金銀花中所含的黃酮類成分,以木犀草素及金絲桃苷等為主,兩者均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以后者為例,該成分具有鎮(zhèn)痛的作用,將其用于止痛治療中,效果較好,與常規(guī)阿司匹林等鎮(zhèn)痛藥物相比,優(yōu)勢十分顯著,不僅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疼痛,還能夠降低患者對藥物的依賴性,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2.1.2 揮發(fā)油成分
金銀花中,可提取出揮發(fā)油成分。大量學者對金銀花中的該成分進行了研究,分別從其枝干、鮮花等部分,提取出了大量揮發(fā)油。該物質(zhì)可采用蒸餾法等方法提取,通過對提取后的揮發(fā)油物理與化學性質(zhì)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中含有大量的芳樟醇,入藥可達到抑菌消炎的目的,將其與常規(guī)抗生素的抑菌消炎作用對比,發(fā)現(xiàn)效果同樣較好。
2.1.3 三萜皂類成分
金銀花種富含三萜皂類成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對金銀花中的藥用成分進行了提取,發(fā)現(xiàn)了三萜皂類化合物,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化合物中含有6個糖基。將金銀花入藥,其中三萜皂類化合物的功效能夠有效發(fā)揮,達到養(yǎng)肝護膽的目的。
2.1.4 有機酸類成分
金銀花中同樣含有大量有機酸類成分,包括綠原酸、咖啡酸、棕櫚酸等多種,在上述有機酸類成分中,綠原酸在金銀花中的含量最高,臨床價值也最為顯著。研究表明,綠原酸具有較強的生物活性,將其作為藥用,可發(fā)揮抗菌消炎的功效,效果較好。金銀花中有機酸類成分的提取,以超聲萃取法等為主,采用該方法提取,效率高、效果好,所提取的綠原酸濃度高,臨床價值可更好的發(fā)揮。
2.1.5 微量元素
金銀花中的微量元素以鈉、鐵、銅等為主,上述元素均屬于人體生長所需的必要元素,可見金銀花藥用價值顯著。
從表2中可以看出,中藥金銀花的藥理作用以消炎散熱、抑菌、止血、抗病毒、養(yǎng)肝護膽、抗氧化為主,具體如下:
(1)消炎散熱作用。金銀花中所含有的揮發(fā)油類以及黃酮類等化合物,是促使其散熱消炎的藥理作用發(fā)揮的關鍵。由于金銀花中上述成分含量較大,因此消炎散熱功效也相對顯著。有學者[5]通過臨床研究的方法,將金銀花與地塞米松共同用于急性炎癥的治療,觀察兩者的療效,最終發(fā)現(xiàn),與采用常規(guī)地塞米松治療急性炎癥的患者相比,采用金銀花治療的患者,療效同樣較好,兩者之間對比未發(fā)現(xiàn)顯著差異,肯定了金銀花消炎散熱方面的價值。部分學者通過小鼠實驗的方法,對金銀花的消炎散熱作用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在灌注金銀花提取液后,小鼠腹腔內(nèi)巨噬細胞吞噬巨紅細胞的概率顯著增強,進一步證實了金銀花的消炎散熱效果。
(2)抑菌。金銀花中富含有機酸類物質(zhì),其中的綠原酸,是促使金銀花抑菌作用發(fā)揮的關鍵。臨床研究表明,將金銀花中的綠原酸類物質(zhì)用于殺菌,可有效消滅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代表的各類細菌,效果十分顯著。除此之外,該成分還可用于結(jié)核桿菌的抑制過程中,其效果同樣較為明顯,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3)止血。金銀花中含有混懸液等成分,將其用于止血,效果較好。有學者采用臨床實驗的方法,對金銀花混懸液與水煎液在止血方面的效果進行了分析。在提取了兩種液體的基礎上,將其用于止血過程中,發(fā)現(xiàn),較水煎液相比,混懸液的止血效果更好,止血所需時間更短,證實了金銀花的止血作用。臨床可將混懸液作為主要止血成分加以使用。
(4)抗病毒。感冒等常見疾病常由病毒造成,抗病毒是治療疾病的主要途徑。金銀花中所含有的綠原酸成分,在抗病毒方面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有學者[6]在臨床研究中,選取病毒性感冒患者作為樣本,將其分為三個組別,一組采用金銀花治療,二組采用病毒靈治療,三組采用雙黃連粉針劑治療。對比三組的治療效果,發(fā)現(xiàn),二組與三組的治療效果基本一致,無顯著差異。與之相比,一組患者治療效果更加顯著,且治療時間有效縮短,得出結(jié)論,金銀花用于抗病毒治療,其效果較常規(guī)病毒靈等藥物更加顯著,可將其作為抗病毒的主要臨床藥物加以使用。
(5)養(yǎng)肝護膽。金銀花中所含的三萜皂苷類成分,是促使其養(yǎng)肝護膽功能發(fā)揮的主要成分。有學者將金銀花用于損傷性肝臟疾病患者的治療中,將其與常規(guī)治療方法對比,發(fā)現(xiàn)采用金銀花治療的患者,其肝臟的壞死速度明顯延緩,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肝臟的壞死面積明顯減少,證實了金銀花在養(yǎng)肝護膽方面的藥理作用,證實了其臨床應用價值。
(6)抗氧化作用。金銀花中所含的黃酮類成分,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作用顯著。有學者采用小鼠實驗的方法,對金銀花的抗氧化作用進行了分析,將小鼠分為了兩個組別,兩組小鼠均采用X線照射,肝損傷后處死。一組小鼠不采用任何手段治療,另一組小鼠給予金銀花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物治療,最終發(fā)現(xiàn),采用黃酮類化合物治療的小鼠,其肝組織中的丙二酮成分明顯減少,證實了金銀花的抗氧化活性。
3 討 論
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中藥金銀花中的藥用成分以黃酮類化合物、揮發(fā)油、三萜皂類等為主,在消炎散熱、抑菌、止血、抗病毒、養(yǎng)肝護膽等方面,藥理作用顯著,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可將金銀花于臨床推廣應用,充分發(fā)揮其藥理作用,為各類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景恒翠,翟慶梅,曹 倩.金銀花的藥用成分及藥理分析[J].河南中醫(yī),2014,09:1839-1840.
[2] 范洪春.中藥金銀花的藥用成分及臨床藥理分析[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5,03:407-408.
[3] 王 勖.中藥金銀花藥用成分及藥理作用分析[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5,18:30-31.
[4] 鐘曉鳳.金銀花藥用成分及現(xiàn)代臨床藥理分析[J].光明中醫(yī),2016,06:887-888.
[5] 崔海燕.中藥金銀花的藥用成分及臨床藥理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89:189.
[6] 王新禮.中藥金銀花的藥用成分及臨床藥理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95:154.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