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穎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181-01
由于安全教育的不到位,學生安全意識的薄弱與自救常識的缺失,大大小小的學生傷害事故時有發(fā)生。防范勝于救治,安全重于泰山。為了減少與避免學生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在生物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我們生物學老師不容推卸的重要職責。而且現(xiàn)階段的生物學教材內容的編排為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與良好的學習平臺。下面就利用生物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內容與方式談談個人的觀點。
在學習人體的營養(yǎng)一章的內容時,我就學生平時亂買亂吃學校周邊小灘小點中的"三無產(chǎn)品"現(xiàn)象,結合當下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行為會存在哪些安全隱患?如何預防?從而教會學生在生活中正確挑選食品,做到食品安全與合理營養(yǎng)。
在學習人體的呼吸一章內容時,當我們了解到"咽"這個結構是食物與氣體的共同通道時,引導學生討論在吃飯時大聲說笑可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嚴重后果?讓學生認識到,在進食時大聲說笑有可能使食物誤入氣管而使人嗆著甚至使人窒息死亡。因此進食時不能大聲說笑,萬一食物誤入氣管,我們要學會簡單而有效的急救措施:發(fā)生噎食后,如果喝水也不能緩解,就需要家人幫助緊急處理:(1)意識尚清醒的病人,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搶救者站住病人的背后,雙臂環(huán)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掌關節(jié)突出點頂住病人腹部正中線臍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壓在拳頭上,連續(xù)快速向內、向上推壓沖擊6-10次。(不可傷其肋骨)(2)昏迷倒地的病人,應采用仰臥位,搶救者騎跨在病人的髖部,按上法推壓、臍上部,使堵塞氣管的食物上移并被驅出。如果無效,隔幾秒鐘后,可重復操作一次,造成人為的咳嗽,將堵塞的食物沖出氣道。
在講人體內物質的運輸時,我們知道從呼吸系統(tǒng)進入體內的氧氣要通過血液中的紅細胞進行運輸,構成紅細胞的血紅蛋白有一個特性:在氧氣濃度高的地方容易與氧氣結合;在氧氣濃度低的地方容易與氧氣分離。血紅蛋白的這一特性使它能為我們的組織細胞輸送氧氣。但是如果外界環(huán)境中的一氧化碳(即煤氣)含量過高的話,它通過呼吸系統(tǒng)進入我們的血液后,血液中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的結合能力比與氧的結合能力要強200多倍,而且,血紅蛋白與氧的分離速度卻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與血紅蛋白結合的機會,使組織細胞無法從血液中獲得足夠的氧氣,致使呼吸困難,甚至死亡。在生活中因一氧化碳中毒發(fā)生的悲劇不勝枚舉。那在生活中該如何預防煤氣中毒,煤氣中毒后又該怎樣進行急救呢?
煤氣中毒的預防:(1)防止煤氣管道和煤氣灶具漏氣。(2)防止煤氣點燃后被澆滅,而導致大量漏氣。在煮飯、燒水、煨湯、熬藥等時候,應有人看管,切不可在點燃煤氣后離開廚房,去做其他事情。(3)正確使用煤氣熱水器。要求熱水器必須安裝在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中,最好不要安裝在浴室內。(4)正確使用煤氣灶。用煤氣灶燒飯、做菜時,一定要開抽油煙機。(5)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發(fā)生煤氣中毒后的正確做法:(1)應盡快讓患者離開中毒環(huán)境,并立即打開門窗,流通空氣。(2)患者應安靜休息,避免活動后加重心、肺負擔及增加氧的消耗量。(3)對有自主呼吸的患者,應充分給予氧氣吸入。(4)對昏迷不醒、皮膚和黏膜呈櫻桃紅或蒼白、青紫色的嚴重中毒者,應在通知急救中心后就地進行搶救,及時進行人工心肺復蘇,即體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其中在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時,若患者嘴里有異物,應先去除,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在學習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時,我們了解到人的腦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控制中心,一旦腦受到損傷,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就會受到影響,嚴重的會導致人的死亡。所以在生活中特別要注意頭部的保護:比如避免頭部受到外力的嚴重撞擊;中小學生不能酗酒,以防酒精損害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正常生理功能。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與對學生傳授必要的安全知識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我們每個生物學教師應盡的職責與義務,只要我們每位教師都盡一份力,學生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的能力定會有所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