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潔
【摘 要】
小學語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一門具有人文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的綜合性學科,基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則尤其需要更多地關(guān)注課堂上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生成性資源,將其運用于語文教學。本文以蘇教版語文二年級的三篇課文為例,淺談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運用課堂的生成性資源,活化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語文課堂精彩紛呈。
【關(guān)鍵詞】
課堂生成 活化課堂 創(chuàng)新 三維目標 自主合作探究
小學語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一門具有人文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的綜合性學科,基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則尤其需要更多地關(guān)注課堂上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生成性資源,將其運用于語文教學。本文以蘇教版語文二年級的三篇課文為例,淺談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運用課堂的生成性資源,活化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語文課堂精彩紛呈。
一、課堂生成,活化課堂
我在語文課堂的教學實踐中,充分運用課堂的生成資源,活化語文課堂,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擁有更多的自主性,從而積極地參與課堂,在動手、動腦、動口中,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最大限度的激活狀態(tài)。我在此以教學《沉香救母》(二)為例,簡單說說我的做法。
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在讀到沉香翻山越嶺,歷盡千辛萬苦趕去華山救母的過程的一處:“沉香餓了就采幾只野果充饑,渴了就捧幾口泉水喝喝?!本推炔患按呐e起手來:“老師,沉香為什么不吃飯,只吃野果和喝泉水呢?”剛聽到這一問題,我第一反應是:這個問題有必要講嗎?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的啊,但稍微一想,我就激動了,多好的一個課堂生成的案例啊,說明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很感興趣,愿意去思考,所以才有我未曾想到的課堂問題的產(chǎn)生。這一問題解決好的話,能夠讓學生由此更加體會到沉香的救母心切,從而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沉香的對母親的思念和熱愛。同時,對學生了解人物性格和品性也十分有幫助。于是,我指導學生小組內(nèi)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圍繞“沉香為什么一路上只吃野果和喝泉水呢?”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問題源于學生,再回到學生中去,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討論的也尤其熱烈,個別孩子之間甚至爭得面紅耳赤,幾分鐘的討論后,孩子們躍躍欲試,都迫不及待地想說出自己的見解,個別孩子甚至聯(lián)系到自己的生活實際,分析的相當?shù)轿?,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孫可同學的回答:“老師,我覺得當一個人一心想著完成某事情或者見到自己日思夜想的親人時,吃飽穿暖對他來說已經(jīng)不重要了,有一次,我去外地看爸爸,一路上,我都在想著見到爸爸的場景,根本無心吃飯,實在餓了,才會吃塊餅干墊墊肚皮,沉香應該也是的,他一心想見到媽媽,想與自己日思夜想的媽媽團聚,當然是急著趕路,顧不上吃飽穿暖了?。 甭犕晁陌l(fā)言,教室里不知是誰帶頭的,立刻響起了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粗⒆觽儌€個神采奕奕,原來,語文課堂的生成性資源能讓課堂真正“活”起來。
二、課堂生成,創(chuàng)新思維
生成的課堂,知識變得靈活,學生的思維也不再完全拘泥于課本。作為教師,若能及時地抓住語文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合理利用課堂生成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中,充分地展開探究學習,這樣,不僅促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基本能力的整體提高,而且學生也能在語文課堂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不知不覺中促成了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的統(tǒng)整融合,真正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比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中的一篇課文《狼和小羊》,它作為一篇童話題材的故事。我從教材本身出發(fā),在教學實踐中本來打算采用一般的問答方式來進行,但通過課堂實際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狼與小羊的對話部分尤其充滿興趣,每每讀到對話,孩子們的語調(diào)都會情不自禁地提高或是降低,于是,我靈活運用這一課堂生成,抓住對話朗讀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河邊相遇”這一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來進行分角色朗讀表演“狼”找茬“小羊”的情景。在這一過程中,我并沒有提示學生注意狼和小羊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而是讓他們在表演或是觀看演出的過程中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領(lǐng)悟,自己去表現(xiàn)。在充分地朗讀體驗與表演對話的過程中,學生不光活靈活現(xiàn)地再現(xiàn)了文本中“河邊相遇”的一幕,而且還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維,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感官,將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在文本原有的基礎(chǔ)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再加工,豐富文本情景的同時,更是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欲望。整個課堂也因為生成性資源而變得精彩紛呈,學生樂在其中。
如果說小學語文文本閱讀強調(diào)的是“智商式思維”,那么課堂生成的跨學科的綜合性實踐活動,正是由于它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獲得成長的體驗,因而也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此刻猶如多棱面的鉆石,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三、課堂生成,精彩語文
語文教學實踐作為師生雙向互動的一個過程。教師在課堂上更要全身心投入,在努力研究學生、傾聽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的同時,更要第一時間去捕捉、搜集、判斷、重組、利用這些活的資源,讓課堂生成資源為課堂服務。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獲得學習的快樂與成長的體驗。如此循環(huán),小學語文教學才能真正成為高效互動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只有充分地注重課堂生成資源的利用,才能夠推動教學過程的雙向互動,讓語文課堂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1】中小學教學研究,2007(8)
【2】語文學習報,2009(7)
【3】于漪與教育教學求索【J】.教師,2001
【4】趙謙翔與綠色語文【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5】魏薇.小學語文教學法(論)【M】.齊魯書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