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科舉考試是歷代封建皇朝招攬人才的手段,也是統(tǒng)治者控制、束縛知識分子的統(tǒng)治術(shù)。十年寒窗,一舉成名,便會榮華富貴,身價百倍。可是,真正頭戴鳥紗、身穿錦袍的,能有幾多?大部分人鉆在四書五經(jīng)堆里,到頭來卻是一無所得。而且還要常常受到老婆的斥罵:“讀書高,讀書高,米也沒得吃,柴也沒得燒!”其痛苦心情,無法形容。有一個窮學究,晚年貧病交困,自知不久人世,于是便作了一副自挽聯(lián)。聯(lián)云:
想吾生竭力經(jīng)營,無非是之乎者也;
問此去何等快樂,不管它柴米油鹽。
聯(lián)語故作曠達之狀,實則沉痛辛酸。又某老儒一生落第,命乖運蹇,悲憤之余,常作嘲謔詞聊以自遣,有自挽聯(lián)云:
這回吃虧受苦,都因入孔氏圈中,坐冷板凳,做老猢猻,只說限期已滿,竟換到頭童齒豁,兩袖俱空,書呆子真可憐矣;
此去喜地歡天,必須到孟婆莊外,賞劍樹花,觀刀山瀑,可稱眼界大開,再和些酒鬼詩魔,一尊常聚,南面王無以易之。
雖是自我嘲謔,卻奇氣橫溢,讀了令人解頤。
前清時候,有一童生,年已花甲,仍赴院參加應(yīng)試。學使見他年紀這么大,想借此機會成全他的夙愿。隨提堂命題,令其默經(jīng),誰知老童苦思冥想多時,竟不能背誦一字,學使哭笑不得,隨即贈其一聯(lián):
行年六秩尚稱童,可云壽考;
到老五經(jīng)猶未熟,不愧書生。
妙語雙關(guān)。安徽無為州諸生某,曾因年老被欽賜為舉人,戲作堂聯(lián)云:
并未出房,全虧得白頭發(fā)秀士;
何嘗中式,倒靠了黑耳朵舉人。
舊時衙門中未上名的幫差,俗稱黑耳朵。中式,即科舉制度中,鄉(xiāng)試或會試合格者稱為中式舉人或進士。是聯(lián)據(jù)事直書,妙趣橫生。
一廩膳生得欽賜副榜,自書一堂聯(lián)云:
說甚功名,只免得三年一考;
有何體面,倒少了四兩八錢。
明代府、州、縣學生員最初都給廩膳,補助其生活。四兩八錢,即廩祿也。
舊時,士子赴京趕考,動以月計,不僅花費川資多,而且路途遙遙,跋涉艱苦。邊省某君蒞場后,作聯(lián)自嘲云:
四千里盤費花盡,故里喜遄歸,虧我此番熬過去;
十三篇文章草率,今朝休盼望,請君下次早些來。
語意慨然,感情真切。又如某童生赴郡應(yīng)試,偶然想起家中新婚的妻子,于是戲書一聯(lián)云:
充無罪之軍三百里,
守有夫之寡二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