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慧霞
趙憲宇,江蘇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現(xiàn)從事教育科研管理和語文教學研究工作,是很多中學語文核心刊物的封面和專欄人物,出版著作《新高考作文》、《新課程的說課·聽課·評課》等,最著名的是被譽為“桃李三部曲”的三部教育雜文:《教育的痛和癢》、《教育的懺悔》、《教育的錯覺》,有二十多項科研成果獲獎。在語文教學研究中,他善于思考、勇于實踐、觀點創(chuàng)新、引人注目。
要解讀趙憲宇老師學科研究成功的原因,要解讀趙憲宇老師的寫作教學和教學主張,先要解讀趙憲宇其人。
趙老師來到無錫后,教學研究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1)教學理論的研究。趙老師1993年從河南漯河來到無錫,以一個一線教師的身份,投入新的環(huán)境,為了開辟新天地,他不僅僅滿足于日常的教學任務(wù),還一頭扎入語文教研工作,對語文教學理念作了深刻地反思和探究,特別重視教師理論學習的重要性,短短兩年,竟有十多篇文章在省級及以上報刊發(fā)表,趙老師的語文科研能力得到了核心語文報刊的充分肯定和贊賞。(2)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研究。從1996年開始,他開始系統(tǒng)地研究寫作教學,和學生一起寫下水作文,和教師、報刊編輯交流、探討,這為他以后成為研究寫作教學的專家和骨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3)語文學科課程研究。2000年,趙老師到教育科研室工作,并著手學校語文板塊教學研究,語文教師拿出擅長的板塊,取長補短,相互協(xié)作,不僅促使每個人更深入地研究特長,更快地形成其教學特色,也讓整個語文組有了更強的戰(zhàn)斗力和生命力。趙老師的教學研究有過三個目的:為生存——為發(fā)展——為熱愛的事業(yè)??梢哉f,趙老師的教學、教研和生命是緊密相連的,他的質(zhì)疑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向我們展示了語文的學科特點和語文學科研究的特點,為后來者指引了鮮明的道路。
趙憲宇老師的成長經(jīng)歷提示我們,教師的成長至少有以下關(guān)鍵元素。
(1)樹立理想
理想是人前進的動力。教育工作者的理想,就是支持新人、培養(yǎng)新人。趙憲宇老師從沒有放棄過理想,他說過“要關(guān)注學生的未來,關(guān)注人的靈魂和信仰,這是追求教育終極價值的體現(xiàn)?!蔽蚁耄腥绱俗非蟮慕處?,才能體驗到自我生存的意義,才能獲得自由的人格。盡管在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下,要在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找到平衡點,必須成為“戴著枷鎖的舞者”。由于他個人的努力、積累和堅持,對語文教學規(guī)律特別是寫作教學規(guī)律已經(jīng)深得其法了,進入了“自由的王國”,趙老師的課,感覺不到應試的說教、僵化,更多的是靈魂的啟迪,是詩意的灌溉,是精神的引領(lǐng)。每個有卓越成就的教育者,都有其獨特的教學理念,夏蓋尊有“愛的教育”,豐子愷有“美的教育”,朱自清“有信仰的教育”,趙老師的教育體現(xiàn)了他扎實的專業(yè)功底與深厚的人文情懷,引領(lǐng)學生走出狹窄的精神洞穴,而能放眼世界的天光云影。他的課堂成為展示學生思想風采的亮麗舞臺。
普魯斯特在《追憶逝水年華》中有這么一段文字:“當現(xiàn)實折過來嚴絲合縫地貼在我們長期的夢想上時,它蓋住了夢想,與它混為一體,如同兩個同樣的圖形重疊起來合而為一體?!庇袎粽呤戮钩桑@值得我們每一個年輕教師學習。
(2)創(chuàng)新教研
一個成名的演員,如果沒有多面的角色,只會成為“明日黃花”。一個成名的教師,如果因循守舊,滿足現(xiàn)狀,也不會有持續(xù)的影響力。 趙憲宇老師是善于思考的,他的名言就是“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談不談”。的確如此!作為一名教育研究專家,趙老師不斷在創(chuàng)造自己生命的圖畫,鐘情教研、用心教研、享受教研、創(chuàng)新教研,不斷充實豐富著人生。趙憲宇老師從寫作教育論文到教育雜文,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從“美聲唱法”轉(zhuǎn)為了“通俗唱法”,趙老師用平實淺近的文字,向我們展示種種教育的無奈和現(xiàn)實,并提煉出直擊教育問題的鮮明觀點,他似乎在不斷追尋和探求教師該有的價值,可以說,趙老師超越了教師,而以一個雜文家的敏銳,向人們傳遞著教育的真諦。
本來,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了自己的教學主張,已經(jīng)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是一個固步自封的人,陶醉于已有的成果,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趙憲宇老師不是這樣,他現(xiàn)在每年除了有十幾篇文章發(fā)表以外,還努力追求每年有個人專著出版。而今他的作文教學研究、他的語文教師隊伍建設(shè)研究、他對語文新教法的探索等,在語文學界都占有突出的地位,我們不難看到趙憲宇老師不斷超越自己,不斷向語文教學研究縱深領(lǐng)域探索的精神。
(3)潛心寫作
趙憲宇老師未必是讀書最多的人,但他讀書有自己的特點:帶著質(zhì)疑和思考閱讀。且看他的眾多雜文題目,如《偽命題的價值》《無意義的意義》《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嗎》等等,他喜歡思考對立統(tǒng)一的概念,其文章充滿了思辨色彩。他還有一個好習慣:帶著思考的問題和研究的課題與他人對話,而且隨手記錄心得。正是在這樣的精神和堅持之下,趙老師著作等身:已發(fā)表文章350篇,開設(shè)公開課和舉辦講座100多場,他最著名的作文教學研究也從“探覓誤區(qū)”、“理論假設(shè)”到“實踐操作”形成了內(nèi)容豐富而緊密關(guān)聯(lián)的體系,也許您會認為這里有名頭、名利、名號,但我卻認為趙老師的“愛記錄、愛思考”是他生活的一種方式,因為即便是日常生活瑣事、每一天每一時的流水賬,趙老師也會簡單地記錄、評價,這促使他安排更有意義更有節(jié)奏感的生活。黃厚江老師說過:“寫出好文章的前提是對寫作充滿愛,愛是基礎(chǔ),然后才能醞釀,才能誕生,所謂的‘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趙老師基于熱愛、基于探究,下筆千言,滔滔不絕,展現(xiàn)了一個愛生活的精神飽滿、意氣奮發(fā)的先行者姿態(tài)。
趙老師其人,率性、灑脫、從容,這種氣質(zhì)離不開他的語文工夫和人生修為?!叭暧麑W其詩,工夫在詩外”,我想,我們要解讀趙老師的教學主張的本質(zhì),踐行趙老師的教研思想,還需從日常的修煉開始,方可得其真味和真?zhèn)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