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靜
摘要:文學作品必須通過對形象的描繪來表達作者的內(nèi)心思想感情和立場觀點態(tài)度,詩歌也是如此, 本文擬就如何鑒賞古代詩歌中的形象以及由此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舉例分析。
關鍵詞:人物形象;客觀景物;特殊含義
I207.22
在古詩閱讀中,首先要把握的就是形象,因為思想感情、觀點態(tài)度等方面的問題都是由形象而來,緣此,本文擬就如何鑒賞古代詩歌中的形象以及由此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舉例分析。古代詩歌中的形象包括三種:人物形象、客觀景物、特殊含義的意象。文學作品必須通過對形象的描繪來表達作者的內(nèi)心思想感情和立場觀點態(tài)度,詩歌也是如此,所以,在閱讀鑒賞古詩詞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抓住詩歌中描繪刻畫的形象,通過對形象的感知、分析和把握來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在詩歌中不外乎兩種,一種是詩歌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往往采用第一人稱,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李白,《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杜甫;另一種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人物形象往住采用第三人稱。但不論是哪一種,既然是人物形象,就必然要運用到我們常見的人物描寫的方法,如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環(huán)境描寫、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等等,通過這些,我們就可以了解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如:
秋 夕(杜枚)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這首詩描寫的是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凄涼心情。首先我們要學會捕捉詩中有關人物形象的信息?!疤祀A”指皇宮中的臺階,“輕羅小扇”是古代女子所用之物,由此我們可以斷定詩中的人物是一個宮女。接下來看詩中描寫的環(huán)境,“銀燭秋光冷畫屏”這一句描寫的是暗淡而幽冷的環(huán)境,“夜色涼如水”則告訴我們夜已深沉,寒意襲人。再看人物“撲流螢”“坐看”的動作,可知這個宮女的生活+分寂寞無聊,孤獨凄涼。而詩歌的標題“秋夕”是指農(nóng)歷七月初七,民間傳說,這一天是牛郎織女渡過天河相會的日子,世間喜鵲都要飛到天河為他們搭橋,第四句中的“牽牛織女星”所言即此。至此,把詩歌中的環(huán)境描寫、動作描寫綜合起來,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少女:她生活在深宮之中,打發(fā)無聊的青春歲月。然而,在七夕這個特殊的夜晚,她卻難以入眠,牛郎織女的故事深深地觸動了她的心,使她聯(lián)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產(chǎn)生了對真摯愛情的無限向往,因此,雖已是夜涼如水,可她卻無法睡去,滿懷心事、滿腹哀怨、滿懷向往地坐在臺階之上,舉首仰望那象征愛情的牛女雙星。作者對這個女子形象的刻畫,是帶著深切的同情和憐憫的。
客觀景物
詩人對客觀景物的描寫,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寫景抒情,二是借物抒懷。在閱讀鑒賞的過程中,先要緊緊抓住客觀景物的形象特征、自然屬性,然后再聯(lián)系這些特點對景物形象所蘊含的社會意義即作者要抒發(fā)的感情或表達的寓意進行分析。同樣來看兩個例子。如:
瀑布聯(lián)句(香嚴閑禪師、李 忱)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唐·香嚴閑禪師)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唐·李忱)
這首詩描寫的對象是瀑布。詩歌緊扣瀑布的特點,對其形象進行描寫。此詩的首句是瀑布的溯源。在深山之中,有無數(shù)不為人知的涓涓細流,騰石注澗,逐漸匯集為巨大山泉,在經(jīng)歷“千巖萬壑”的艱險曲折后,它終于到達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壯美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過程,賦予無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安晦o勞”三字有強烈擬人化色彩,充溢著贊美之情,可與《孟子》中一段名言共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逼D難能錘煉偉大的人格。此句似乎隱含這樣的哲理。
近看巨大的瀑布,砅崖轉(zhuǎn)石,跳珠倒濺,令人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感,卻又不能窺見其“出處”。惟有從遠處望去,“遙看瀑布掛前川”時,才知道它來自云煙繚繞的峰頂。第二句著重表現(xiàn)瀑布氣象的高遠,寓有人的凌云壯志,又含有慧眼識英雄的意味?!俺鎏幐摺眲t取勢遠,暗逗后文“終歸大海”之意。第二句是仰觀瀑布,寫其“出處高”,寫瀑布經(jīng)歷不凡和氣象高遠,刻畫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時醞足豪情,為后兩句充分蓄勢。第三句忽然說到“溪澗”,照應第一句的“千巖萬壑”,在詩情上是小小的回旋。當山泉在巖壑中奔流,會有重重阻撓,似乎勸它留步,“何必奔沖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間”(白居易《白云泉》)。然而小小溪澗式的安樂并不能使它滿足,它心向大海,不斷開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為崖前瀑布,而且最終要東歸大海。由于第三句的回旋,末句更有沖決的力量。“豈能”與“終歸”前后呼應,表現(xiàn)出一往無前的信心和決心。“作波濤”三字語極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濤景象。從“留”、“歸”等字可以體味結(jié)尾兩句仍是人格化的,使人聯(lián)想到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的豪情壯懷。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整首詩為我們展示了沖決一切、氣勢磅礴的瀑布這一藝術形象。然而,透過這一藝術形象,聯(lián)系作者的背景(李忱即后來的唐宣宗,此刻為避免皇室的傾軋),我們不難看出,這實際上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寄寓了作者不甘落寞、思有作為的情懷。聯(lián)系人生,這首詩也啟迪人們,哪怕目前的處境比較艱難,但只要有勇往無前的信心和決心,就一定會克服困難大有作為。
特殊含義的形象
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使得詩歌中的很多形象甚至人的行為具備了某種特定而穩(wěn)定的含義,成為了具有特殊含義的意象。因此.依據(jù)語境對特殊意象的感知和欣賞也成為解讀詩歌的一個重要途徑。如:
過衡山見新花開卻寄弟(柳宗元)
故國名園久別離,今朝楚樹發(fā)南枝。
晴天歸路好相逢,正是峰前回雁時。
這首詩的最后一句寫到了“(回雁)峰前回雁”,從這里可以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大雁,也是古詩中常見的意象。這種候鳥,春秋兩季遷徙,春天,它奮力向北飛回舊巢,這種情景往往最能牽動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因此詩歌中常用以表現(xiàn)鄉(xiāng)愁。在這首詩中,洋溢著一種枯木逢春般的喜悅、期望之情。十載謫居,終于等到了還京的詔命,雖然還不知道將有何新的任命,但總算有了希望,因而欣喜之情躍然紙上:首句寫思歸故鄉(xiāng)的熱切心情;次句以楚樹新花象征人生有了新的機遇,新的希望。三四句敦促弟弟也快點啟程。由于心情好,就覺得天氣也好,路也好,而且恰逢大雁北歸,是很好的兆頭。詩人用歡快的語氣掩住了十年謫居的“酸楚”。他不知道再貶柳州的命運正等著他。在后人看來,詩人真是天真得太可愛了。
具有特定含義的意象還有很多,例如:松往往寓含堅貞,竹往往寓含節(jié)操,杜鵑表示悲苦,紅豆表示相思,長亭表示離別,銀河表示離散,流水傳達的是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斜陽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郁、懷古幽情……總之,一系列的意象都為我們評價詩歌的思想和感情打升了門徑,在平時的復習中我們應該注意積累。
綜上所述,我們在鑒賞詩歌形象的時候要注意詩歌中描寫塑造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通過對形象的感知和分析,體會詩中寄寓的思想感情,從而完成對詩歌的鑒賞評價。
參考文獻:
[1]《全唐詩》
[2]《柳河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