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丹
引言:《幼兒園結構游戲材料的投放與運用實踐研究》被列為重慶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辦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課題《農(nóng)村幼兒園創(chuàng)造性游戲活動指導研究》子課題。該課題于2016年03月18日立項,并于2016年4月通過了開題論證,實施研究至今已有大半年的時間。2016年4月主研老師擬定了《結構游戲材料投放與運用的調(diào)查問卷》,并完成了調(diào)查問卷報告的撰寫。2016年5月參研老師開始了本班孩子在結構游戲中的觀察記錄,寫好了個案分析。
一、豐富了結構游戲材料
2016年5月課題組老師對我園大中小班的結構材料進行了統(tǒng)計,在統(tǒng)計中我們發(fā)現(xiàn)建構活動區(qū)主要以積塑材料為主,材料的種類不豐富。為了讓孩子們在運用多種結構材料中建構能力得到較大地發(fā)展,老師們自做了些輔助材料和原生態(tài)材料,還發(fā)動家長收集了很多的廢舊材料和動物玩具傘等輔助材料,幼兒園也在樓頂?shù)娘L雨操場設置了一個大型的結構活動區(qū),添置了許多大型的結構玩具。
二、大中小幼兒運用廢舊材料進行建構的情況
小班孩子手部肌肉不靈活,適合用中型的廢舊材料進行搭建,搭建時喜歡對材料進行磊高和并排擺放,沒有要將材料圍和在一起的意識,缺乏圍和搭建的技能。針對小班孩子的搭建特點,參研老師在孩子們觀察大量圍和圖片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結構材料圍和的練習,孩子運用圍和搭建的技能得到了較大地提高。
中班孩子已掌握了架空、延長、圍和、磊高的技能,開始了合作搭建,并有了一定的主題內(nèi)容。輔助材料的投放有利于啟發(fā)幼兒搭建的內(nèi)容,也讓幼兒在搭建中增加了象征性游戲,這些由輔助材料自主生成的象征性游戲大大地激發(fā)了幼兒搭建的興趣。
大班孩子手部的精細動作發(fā)展較好,適合運用小塑料管、紙牌等小型的廢舊材料進行搭建。
三、對雪花片建構材料投放和運用的研究
(一)雪花片建構材料的投放
在參研老師細心觀察孩子們操作結構游戲材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孩子對幼兒園投放的雪花片玩具不感興趣。為什么雪花片玩具不能激發(fā)幼兒搭建的興趣?課題組的老師就開始了對雪花片結構材料的研究。
1.找出孩子不喜歡本班六個插口雪花片的原因
(1)通過老師的實作,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六個插口的雪花片變形功能差,搭建出來的作品種類少,搭出花和花籃的情況較多。
(2)孩子缺乏搭建雪花片的技能。雪花片搭建需要孩子掌握一些技能才能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搭建。孩子技能差不能搭建出自己想象的物體外形,就會慢慢失去運用此材料進行建構的興趣。
2.收集不同種類的雪花片建構材料
老師們在網(wǎng)上園內(nèi)收集了很多種雪花片材料,在實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八個插口圓形狀的雪花片變形功能強適合孩子搭建。
3.分層投放不同型號的圓形雪花片材料
圓形雪花片材料分大中小型號,大號和中號都有圖案厚薄之分。通過對不同種類圓形雪花片搭建的色彩和質量進行觀察,我們選取了顏色鮮艷,雪花片較厚又插接順暢的大號雪花片進行搭建。在孩子們自帶的中號小號雪花片搭建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隨著搭建技能的提高,已經(jīng)有能力使用中號和小號的雪花片了。在大中小號雪花片的搭建中,只要孩子有了搭建的技能,不同型號的雪花片他們都可以使用,只是雪花片越大完成作品的時間越短,對孩子學習品質之一的堅持性要求更低一些,因此它就更適合年齡偏小的孩子。反之,雪花片越小,對孩子手部小肌肉的靈活性和學習的堅持性則會要求更高。越小的雪花片搭建出來的作品更加成型和精致,搭建技能強的小朋友就有對小雪花片的需求。因此我們在材料投放上就采用分層投放,能力弱堅持性差的小朋友就用大型的雪花片材料,能力特別強堅持性好的小朋友就用小號雪花片搭建,其余的小朋友則使用中號搭建。
4.保證雪花片數(shù)量充足,顏色分類投放
在雪花片搭建中,如果孩子要搭一個大型的作品,對雪花片的需求量就很大,因此我們增添了雪花片,保證人手一盒進行操作。一個漂亮的用雪花片搭建的作品,需要對顏色進行合理的搭配,不然就有些雜亂不成形的感覺。因此,我們將顏色分類投放到透明的塑料盒子里,以便于幼兒操作。從實際效果看,顏色分類投放的方式潛意識的起到了提示幼兒進行顏色搭配的操作,呈現(xiàn)出的漂亮作品讓孩子很有成就感,也激發(fā)了他們搭建的興趣。
(二)指導幼兒運用雪花片的研究
1.創(chuàng)造性搭建需建立在幼兒具有基本變形的搭建技能基礎上
觀察一個成形的立體作品,它實際上就是多個平面幾何形體接插在一起構成的,因此在教孩子進行雪花片搭建時,我們一定要從平面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開始練習搭建,然后讓孩子將搭好了的平面圖形進行組合接插,就能變成簡易的蝴蝶、椅子、桌子、圓筒、房子、等簡單的平面和立體作品。孩子們有了基本變形的搭建技能后,就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搭建了。創(chuàng)造性的搭建給孩子們帶來了樂趣,也讓他們對雪花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2.利用QQ網(wǎng)絡平臺進行家與園的有效溝通
雪花片的搭建對接插的技能和動手能力都要求較高,需不斷的練習才會有較快地發(fā)展。因此,我們經(jīng)常把孩子在幼兒園搭建雪花片的照片傳到QQ群里,讓家長及時直觀的了解孩子搭建的內(nèi)容,并要求他們在家進行指導。幼兒在家搭建的雪花片作品也讓家長傳到QQ群里讓老師、家長、小朋友欣賞。在老師的夸獎鼓勵中,回家練習搭建的小朋友逐漸增多,孩子們的建構能力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QQ網(wǎng)絡平臺也真正起到了家與園的橋梁作用。
3.鼓勵同伴間的互相學習
孩子們搭建的能力有高有低,我們讓能力強的孩子去指導能力差的小朋友,也鼓勵能力差的小朋友去主動向能力強的小朋友學習。在同伴的互動中,有些孩子是邊摸索邊學習,學習勁頭很高。同伴間的互相學習不僅提高了搭建技能,合作交往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4.利用家長助教活動和雪花片展示活動提高幼兒的搭建技能和興趣
為了密切家園配合,我們利用家長資源,請動手能力強的家長到園教小朋友搭建雪花片。在寬松愉快地學習氛圍中,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家長搭建的動物、房子和小車。在雪花片展示活動中,每位孩子都積極認真的搭建,連平時動作慢的小朋友也很快地搭建出自己喜歡的作品,獲得了家長的好評。
四、課題研究的成效
1.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建構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空間思維能力以及美術中搭配色彩的能力均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
2.在雪花片搭建中大多數(shù)幼兒能克服困難堅持搭建完自己作品的學習品質得到了培養(yǎng)。
3.老師家長幼兒都愛上了雪花片搭建,有的孩子已達到了著迷的程度。
4.隨著課題的開展老師們也逐漸認識到結構游戲材料投放對孩子們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性。課題的研究中,老師必須融入孩子的游戲進行觀察記錄,促使老師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建構特點,在理論與實踐的碰撞中專業(yè)素養(yǎng)得到了較快地提升。
5.密切了家園配合,讓家長們認識到了結構游戲對孩子發(fā)展的重要性,并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
五、存在的困惑
雪花片小,搭建作品所需的時間長,合作搭建要求較高,那么怎樣讓中班幼兒在雪花片搭建中進行主體性的合作搭建是我們感到比較困惑,和值得研討的問題。
六、研究的方向
1.大中小號雪花片混合搭建對孩子建構能力提升的研究。
2.其它積塑結構材料的投放與運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