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平
摘要:《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對該課程進行設計與改革可以大大的提高教學質量。此課程設計把傳統(tǒng)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進行重新組合,解決了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知識交叉的現(xiàn)象;此課程設計以優(yōu)化教學活動為載體、帶動系統(tǒng)能力訓練,全方位為大學生打造“修養(yǎng)”的平臺,讓大學生主體作用得到發(fā)揮。
關鍵詞: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設計;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9.077
課程建設研究是國內教科研的一個重要課題。2006年春,周碧榮教授做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程設計。2009年秋,教育部領導編寫和使用的高?!端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教材已經(jīng)四次修訂,是大學生必修課所使用的教材,在教學改革上各地均進行了很好探索與研究。學院圍繞教材、教法,于建院以來堅持改革與探討,在各級期刊發(fā)表了20余篇教改論文,為進行該課程總體設計改革奠定基礎。為了加強課程建設,加大對教材的教法、考試改革,提高大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注重修養(yǎng),必須進行該課教學整體設計。因此,該課程整體設計是呼之而出。
1《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設計的具體意義闡述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設計對大學生人格、能力提升有重要促進作用。該“課程設計”把傳統(tǒng)的課程進行重新組合,分為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四大模塊,扣住知識點、加大能力訓練,對大學生理論上弄懂、思想上弄通、方法上學會,提高教學質量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
此課程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充滿生機和活力。課程設計緊密聯(lián)系大學生實際,加大教改和教改活動載體的優(yōu)化,將學生調查、傳統(tǒng)教育、挫折教育、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等緊密的結合起來,為教學實踐系統(tǒng)打造了一個平臺,使這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有針對性與感染性,使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活力。此課程設計還加大了考試改革力度,將修養(yǎng)、表現(xiàn)、亮點、考勤、紀律等納入成績考核,更加突出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
完善此課程整體設計,并且實施,能夠提升我院課程建設改革的檔次。課程整體設計與實施,有力地錘煉了教師隊伍,提升了教學水平。課程建設的經(jīng)驗與論文于各級刊物發(fā)表,有利于宣傳和推銷學院改革,擴大學院認知度。
2《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設計的內容
此課程整體設計解決了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四觀的知識交叉現(xiàn)象,組合知識,分為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四個模塊。
四個模塊(以大學生成長過程為載體)如圖1。
具體表現(xiàn)模塊是:大學生人生觀(含緒論、理想信念、人生目的與態(tài)度);大學生價值觀(含核心價值體系、愛國傳統(tǒng)、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大學生道德觀(含道德傳統(tǒng)、公德、職德、家庭美德);大學生法制觀(含法律意識、公共生活、職業(yè)活動、婚姻家庭)等法律規(guī)范,貫徹以能力為本位,加大能力訓練,實施教學。
此課程設計打破教材為中心教學觀,突出能力目標定位,以大學生的這四觀教育為基本教學內容,加上所用到的相關知識,教育、引導大學生立德樹人;可以提高學習、交往、自律、心理等素質和能力,適應中學生向大學生轉變;能增強公德、職業(yè)道德及家庭美德的是非判斷、自我約束和示范能力,提高自身道德素養(yǎng),營造學校和社會道德環(huán)境;能激發(fā)對人生目的、人生態(tài)度、人生價值的思考與選擇,策劃成功人生設計;能學習掌握一般法理和法律規(guī)范,遵法守法,做維護法律尊嚴的模范。
3《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設計的具體思路
課程設計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改的必然,必須對課程體系進行優(yōu)化,具體而言,包括以下策略:
第一,課程內容設計。將該課程分為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四個模塊進行整合。
第二,能力訓練設計。根據(jù)模塊的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要求,加大和落實能力訓練活動設計。
人生觀模塊:專題研討“大學變化與適應”,能對大學新生在“轉折與適應”中問題進行研討、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議,專題研討“對德才關系及立德樹人看法”,學習“思政”課意義;確立成才目標,塑造大學生新形象;專題研討人生觀與大學生成才,學生能分析自身的現(xiàn)狀,結合實際設計自己大學發(fā)展目標及措施。
價值觀模塊:“價值”理論學習與訓練,一方面是革命傳統(tǒng)講座,提高對“核心價值”的靈魂主題、核心等知識的認識。另一方面是老區(qū)文化與我成才,使學生對老區(qū)文化有一定了解;演講:“人生的價值”,學習和踐行“八榮八恥”,選擇正確人生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評價標準,提出實現(xiàn)途徑。
道德觀模塊:調查與判斷校園中不道德現(xiàn)象,認識功德與個人道德修養(yǎng)關系,提出自身修養(yǎng)打算。還可以請企業(yè)家作創(chuàng)業(yè)與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講座,讓學生學習和運用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提高認識,提出建議。
法制觀模塊:社會調查:調查收集守法違法正反案例,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組織一組關于“勞動法”、“婚姻法”方面案例,課堂討論、學法,能掌握《勞動法》《婚姻法》等基本規(guī)范。開展“學法律、析案例”的比賽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國憲法規(guī)定的基本制度、實體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帶頭學法、守法并運用法理分析一般案例。
第三,根據(jù)教學要求,進行“進度表設計”,(于教法、活動等載體予以落實)如表1。
第四,課程教學考核方案設計。
大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和思想道德理論素質的高低,通常是通過考試成績來體現(xiàn)的。他們的整體素養(yǎng)、能力等方面的表現(xiàn)就很難通過考試展現(xiàn)出來,為此一系列考評改革的實施,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實踐,使學生考評貫穿于整個學習全過程。
這門課程分為學生平時成績和期末考核成績,平時成績占40%,期末考核成績占60%。平時成績內容包括課堂紀律表現(xiàn)、課堂提問和討論、平時作業(yè)、專題調研、匯報材料、學習心得、善行好事。期末注重對能力目標實現(xiàn)的綜合考核。帶動思政課教學改革,發(fā)放問卷調查,使教學有針對性;優(yōu)化各種活動,提升教學質量;指導學生結合有趣的活動完成相關作業(yè),提高教學效果,加強了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和能力的培養(yǎng)。
4《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設計特色與整體教學效果
本課程設計改革特色鮮明:一是理念富有特色,體現(xiàn)以德為首的核心價值觀、以學生為本位課程觀、以能力為本位質量觀等;二是設計富有特色:課程整體設計包括能力目標、模塊設計、能力訓練設計、進度表設計、考核設計等,將教學做結合。
本課程設計與實施,對同類其它課程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做到以完善教學體系為突破點,以注重教學研究為著力點,促進請進來、走出去教學質量;促進了政治、就業(yè)指導等課程的整體設計與改革,使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整體教學效果:學院思政教研室的教師們從事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多年,有豐富的教學工作經(jīng)驗。從進行這門課的課程改革開始,校外專家、企業(yè)家、督導及學生們的認可度和評價是比較高的。每學期學院督導處都進行多次教學檢查,聽老師講課,組織大學生座談并對授課教師上課情況進行測評,使得整體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饒素良.基于職業(yè)素養(yǎng)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改革研究[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