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危
摘 要:計算機網絡是信息革命的重要標志,計算機網絡為人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虛擬”的社會環(huán)境。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在網絡環(huán)境下面臨著重大的機遇,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握機遇、直面挑戰(zhàn),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采取有效措施開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從而進一步提高育人質量。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機遇;挑戰(zhàn);對策
隨著信息技術和信息網絡的迅猛發(fā)展和廣泛應用,高校也在不斷加快信息化進程。校園內直接接入互聯(lián)網,以及相關信息化設施設備的全面配備,使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的網絡行為成為一種常態(tài),在其日?;顒又猩暇W已經越來越普遍。在網絡虛擬社區(qū)中大學生的交往也必然是虛擬的,而匿名性是虛擬交往的顯著特點,從而必然導致交往過程中存在著隱蔽性,而這種隱蔽性也必定會導致大學生在現(xiàn)實中形成的社會責任、自我約束能力和道德規(guī)范不再產生作用,最終可能在網絡虛擬世界里自我放縱。因此可以說,網絡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環(huán)境下面臨的機遇
1.可以從網絡中獲取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主要來自于報刊、影視等媒體,導致學習資源不足,無法全面闡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而且信息的獲得需要很長的時間,同時更新也十分緩慢,這相對來說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
2.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網絡開拓新的方式。
利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具有更加真實與直觀的教學表現(xiàn)形式,而且感染力也得到進一步增強。借助現(xiàn)代帶信息化技術,通過網絡多媒體能夠創(chuàng)設有針對性的教育場景,進行相關人物形象的塑造,從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提高。
3.網絡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與手段。
教師發(fā)揮網絡媒體所具有的優(yōu)勢,可以更加形象直觀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同時還能夠根據(jù)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通過多種教育交流模式,構建和諧與平等的師生關系,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和進步,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影響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環(huán)境下面臨的挑戰(zhàn)
1.教育者原有的權威受到挑戰(zhàn)。
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教材為載體,主要講授書本知識,教育者向學生輸灌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這其中凸顯了教育者的絕對權威。然而在網絡這個開放的交流平臺上,學生可以自主獲取豐富的文化信息,從而可以有效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這種現(xiàn)實情況下,要求教育者必須擁有更高的綜合素養(yǎng),這無疑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和強度。
2.高校學生在網絡中會受到不良的影響。
虛擬的網絡因為無法證實人們網絡行為的真實性和合法性,也無法進行有效的管控,因而可能會導致大學生淡薄法律意識,使他們的道德、思想和人格受到不良侵蝕,甚至可能引發(fā)網絡犯罪行為,從而影響校園乃至于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
三、網絡環(huán)境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1.加強相關的硬件建設,優(yōu)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
積極推進高校“數(shù)字化校園”建設工程,全面打造網絡化校園和自動化辦公,切實改善高校網絡硬件環(huán)境。尤其是要學生實驗室、計算機中心等館室要配備最先進的網絡設備,針對學生工作部門要配套現(xiàn)代化的計算機設備,確保思政教育工作者采取有效手段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梢哉f,加強高校網絡硬件建設,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進一步得到優(yōu)化,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高效開展的基礎和先決條件。
2.以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為目的,加強高校網絡文化建設。
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建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資源庫。同時,構建網絡綜合評估體系,在計算機中錄入大學生的自然情況和特征,以及日常的思想動態(tài)和行為表現(xiàn)、心理素質等,在校內進行縱向、校際間進行橫向的綜合評估與比較研究,并通過網絡信息的傳遞,及時反饋給學生,一方面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行決策和教育內容、手段和方式方法的完善提供有針對性的科學的參考依據(jù)。
3.強化網絡文明教育,促進大學生不斷規(guī)范網絡道德。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道德建設,在網絡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加強網絡道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積極構建網絡道德體系。主要是為了達到兩個教育目的:第一,通過網絡道德教育,不斷增強大學生識別網絡文化的意識和能力,對于海量的網絡信息要具有正確鑒別其真?zhèn)闻c好壞的能力,同時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要以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的政治立場、較強的政治敏感性和鑒別力來面對與選擇網絡信息,嚴守政治紀律;第二,教育大學生在掌握網絡技術的同時,要加強學習掌握網絡道德規(guī)范,把二者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甚或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傊?,通過切實加強網絡文明教育,逐步培養(yǎng)大學生增強網絡道德意識,明確網絡道德責任,提升他們內在的自我網絡道德教育能力。
參考文獻:
[1]黃平,王自貴.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3).